佛说海八德经--鸠摩罗什

  佛说海八德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无胜国。时在河边。常以十五日。为诸沙门说戒经。佛坐寂寞。久而无言。阿难整服。长跪白曰。沙门坐定。乐闻清法。世尊默然。阿难三起白。夜已半。可说戒经。世尊乃曰。诸沙门中。有秽浊者。心邪行违言与法。乖沙门之戒。威神致重。非彼下贱所能执行。清浊相违故。吾不说。尊德目连。一心入定。道眼净观。具见彼心有可弃之行矣。目连即与谓之曰。起非尔俗夫所应坐处也。彼不肯起。牵臂使出曰。尔无至德。心怀六邪。何敢以臭溷之体。坐天香之座。尔是弃人。非沙门矣。目连即还就清净座。佛告目连。子何一愚好喻不出牵臂乃去。佛告沙门。靖听吾言。诸沙门曰。唯然受教。观彼巨海。有八美德。其广即汪洋无涯。其深则有不测之底。稍入稍深。无前所碍。斯一德也。海潮不过期先际。斯二德也。海含众宝靡所不包。死尸臭朽。海不容焉。神风吹漂上岸之边。斯三德也。海怀众珍。黄金白银。琉璃水精。珊瑚龙玫。明月神珠。千奇万异。无求不得。斯四德也。普天之下。有五大河。流行注海。西流者名恒。南流者名邪云。东流者两河。一名沙陆。一名阿夷越。北流名墨。五河流迈。俱入于海。皆去旧名。合为海。斯五德也。五河万流。淋雨终时。立天地来。雨落河注。海水如故。盖无增减。斯六德也。海有众鱼。巨躯巍巍。第一鱼身。长四千里。第二鱼身。长八千里。第三鱼身。长万二千里。第四鱼身。长万六千里。第五鱼身。长二万里。第六鱼身。长二万四千里。第七鱼身。长二万八千里。斯七德也。海水通碱。边中如一。斯八德也。以斯之故。质亮神龙欣心乐之。吾经妙典。亦有景德。读之无尽。其义日深。梵魔帝释。无能测度。犹海广远。甚深难测。以斯之故。诸沙门乐之。斯一德矣。吾诸弟子。更相检率。诵经坐禅。礼仪景式。不失其时也。犹海之潮不过期先际。斯二德也。吾法清洁。志在憺怕。衣食供已。不畜微余。若有沙门。志趣秽浊。以法弹遣。不得处庙。犹海弘裕不容臭尸。斯三德也。吾道众经。其义备悉。沙门潜思。练去心垢。贪淫恚嫉。愚痴众秽。犹若磨镜莹垢尽之。又荡微曀照无不睹。一坐自思。存惟往古生死之源。得无不知。二惟天地万物若幻。夫有合会。必当别离。三常慈心。愍世愚惑。作行颠倒。不自知误。四自精思。既知往古。又照未然。众生魂神。所当趣向。吾向道以心净为珍宝。沙门去秽。得净行者。其心喜之。犹彼质亮乐海众宝。斯四德矣。吾道弘大。合众为一。帝王种梵志种君子种下贱种。来作沙门者。皆弃本姓。以道相亲。明愚相进。意如兄弟。犹彼众流合名曰海。以斯之故。沙门乐之。斯六德矣。吾道微妙。经典渊奥。上士得之。一号沟港。二号频来。三号不还。四号应真。应真之道。其心清净。犹天明珠。垢藏之德。分身散体。存亡自由。住寿无极。亦不老病。犹彼巨海。有神龙鱼。以斯之故。沙门乐之。吾之经籍。义美甘露。仙圣所不闻。梵释所希睹。往古来今。无物不记。边中皆正。犹海通碱。亦以斯故。沙门乐之。夫见吾经者。意皆趣无为矣。海有八德。吾经亦然。阿难又起稽首白曰。东旦欲明。愿说重戒。世尊曰。自今之后。吾不复说重戒之经。戒之不从。恐彼神雷威怒加之也。吾以斯故。不说戒经。自今以往。更相检率。以十五日。会说戒经。诸比丘起。为佛作礼。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百业经》:(48)慈力国王 以己鲜血满夜叉愿

《百业经》:(48)慈力国王 以己鲜血满夜叉愿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

地藏十轮经中的智慧--佚名

地藏十轮经中的智慧--佚名

在《十轮经》中,佛说:“随所在处。若诸有情。互相乖违。兴诸斗诤。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舍毒害心。共相和穆。欢喜忍受。展转悔愧。慈心相向。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六祖坛经--未知

六祖坛经--未知

  六祖坛经原文 ——门人法海编集   自序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决疑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妙行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

佛教作品选录--星云法师

佛教作品选录--星云法师

  第一课 十劝(南朝梁.善慧)   劝君一:专心常念波罗蜜,勤修六度向菩提,五浊三涂自然出。   劝君二:夫人出世莫求利,纵然求得暂时间,须臾不久归蒿里。   劝君三:人身难得大须惭,昼夜六时...

卷九 一国--唐玄奘

卷九 一国--唐玄奘

卷九 一国   ○摩揭陁国(下)   △十八、香象池   菩提树东渡尼连禅那河,大林中有窣堵波。其北有池,香象侍母处也。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香象子,居北山中,游此池侧。其母盲也,采藕根,汲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