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让阿难去河边舀水的故事

  原野苍茫,道路漫长,烈日炎炎,热风吹拂。为了弘扬宇宙人生的真谛,佛陀率领着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不停地游化。这些光头赤脚的出家人艰苦跋涉,默默行进着。他们神态安祥而又坚毅,使得他们的群体愈发显得庄严而且圣洁。

  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好像那流淌着的不再是河水,而是泥浆。

  涉过小河之后,比丘们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天色将晚,佛陀决定就在树林中过夜。侍者阿难第一个反对。理由是这里没有水源,比丘们无法洗涤一天的征尘,更不能解除口干舌燥的焦渴。

  佛陀说:“我们不是刚刚经过了一条小河么?”

  “可是,那条小河被商队的大象践踏成了泥河,水质被污染了,无法再使用了啊!”

  佛陀不再说什么,而是拿出瓦钵,让阿难去舀一钵水回来。阿难刚想表示异议,佛陀摆摆手,催他快去。

  阿难捧着钵走了半截,又折了回来。佛陀问他怎么啦?他说:“既然是用钵舀,您一定是口渴了。而那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了,饮用之后会生病的。所以,我还是到前面远方的那条大河去给您取。”佛陀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啊!”

  “但那也不能喝不清洁的水呀!”

  佛陀不与他争论,问道:“你走到小河边了吗?”

  阿难说没有。佛陀说:“你没有走到河边,怎么知道河水污染了呢?”

  阿难回答得理直气壮:“那会儿,您也亲眼看到了啊!”

  “可是,那会儿不是现在呀。”佛陀像是在咬文嚼字。

  阿难无奈,只好再次向河边走去。唉一一谁叫人家是佛陀呢?那就去白跑一趟吧!等我舀回一钵浊水,看你怎么说!

  然而,令阿难惊诧万分的是,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河水清泠泠,亮晶晶,甘醇甜美,让人直想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

  他感到不可思议,佛陀并没有到小河边,更看不到河水,他老人家怎么知道水质变清了?莫非,他是用天眼神通观察到了?

  佛陀笑着说:“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那条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与纯净。因为,它的河水是流动的。这就像众生的心性,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了,但只要我们的心是灵动的,就能得到净化,回到本来面目。”

  阿难有所醒悟:“噢,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人,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都能觉悟,都能得道成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对。这河水的由清变浊、由浊变清,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中。连佛法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心,去感知事物的变异,把握它的迁化。这样,我们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本文节选自《禅》刊

 

点我:

相关文章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福德不好应该这样补救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

快活烈汉性空禅师

快活烈汉性空禅师

  性空妙普禅师,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出家后,自号妙普庵主,结庐于青龙山野,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常以吹笛自娱。建元初年(据《大明高僧传》记载,当为“建炎初年”),徐明举兵反叛,经过乌镇,纵兵劫掠...

苦读《楞严》豁然开朗入奇境

苦读《楞严》豁然开朗入奇境

  编者按: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合称为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三虚”。《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而成,记录倓虚法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倓虚法师...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释迦牟尼佛广传》四持戒品43、和气四瑞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杀生恶报:封巢得报的朱照(63-68)

杀生恶报:封巢得报的朱照(63-68)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四章 残害】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63. 封巢得报的朱照  宋朝...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百业经》:(61)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