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佚名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及注音 ong,amengga,falujiana,mahamudela,manipadema,Jifala,bula faer,daya hong. 嗡,阿蒙嘎,怀鲁佳那,嘛哈姆德拉,嘛尼叭德嘛,及乏拉,钵喇乏尔,打牙吽。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具三殊胜二难得 三殊胜: 一、过去一切十恶五逆四重诸罪,闻此大灌顶光真言一三七遍,经耳根者,即得除灭。 二、具造诸罪如微尘满斯世界,身坏命终堕恶道中,加持沙土一百八遍,散尸骸上,或墓上,亡者若地狱、饿、鬼修罗旁生中者,以本愿神通威力,即得光明及身,除诸罪报,莲花化生,乃至菩提,更不堕落。 三、于现世中,连年累月,痿黄疾恼,苦楚万端。于病人前,每日诵此真言千八十遍,则得消灭。 二难得: 一、本真言字少[二十三字]功大,具大威力。咒中之王,金刚之最。 二、速证三昧耶大灌顶位。 毗卢遮那佛简介 毗卢遮那佛,意为“光明遍照”、“大日”等,所以也叫大日如来。在密教里,根据此佛的无量功德和法力,它还被称为“最高显广眼藏如来”。毗卢遮那佛是中国佛教寺院中常见的一尊佛像。对它的身份、地位有不同的解释。天台宗将毗卢遮那作为法身,与卢舍那(报身佛)、释迦(应身佛)合为三身。法相宗亦有三身说,只是名称不同,他们把毗卢遮那佛作为自性身,以卢舍那佛为受用身,以释迦佛为化身。华严宗则根据《华严经》认为毗卢遮那佛就是卢舍那佛,两者只是译名不同罢了。他们还认为此佛即《华严经》中所说的释迦佛的报身净土莲华藏世界的教主。 密宗把毗卢遮那佛称为“大日如来”,作为最高崇奉对象。他们还认为此佛即佛教所说的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配以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构成五方佛的组像,称之为金刚界的五智如来。有的寺庙五方佛不是供奉在大雄宝殿,而供奉在毗卢殿或千佛殿里。比如北京古刹法源寺的毗卢殿中,供奉着一座巨大佛像,通体铜制,高齐屋顶,共有三层:下层为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刻一佛像。此为“千佛绕毗卢”,表示诸化身佛都围绕于佛的法身。中层为四方佛,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最上层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整座铜像安置在石制须弥座上,四面镂有力士龙云之像。 毗卢遮那佛本体的形象按其身份不同而有区别。当他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即卢舍那佛时,按《梵网经》所说,是结跏趺坐于千叶莲华白上。左手安膝,右手轻举。每一莲瓣上有一小化佛像,作为莲台上本佛的现影。每一莲叶象征着一个佛的国土,整个莲台就表现了佛教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龙门石窟奉先寺唐代雕凿的大佛像,就是最著名的一尊卢舍那佛像。 密宗按其教义仪轨,将大日如来分为金刚界大日如来和胎藏界大日如来。金刚界的大日如来表示佛的智慧,具体说是代表法界体性智,其形象为头顶白色五智宝冠,手结大智拳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所谓智拳印是以两手分别作金刚拳(以四指握拇指于掌中称为金刚拳),再以右拳握左手食指于当胸,据说此相能消灭烦恼,得佛智慧。胎藏界的大日如来的形象为头顶金色发髻,手结法界定印,安坐于赤色莲台上。所谓定印即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 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另外四位分别是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据《菩提心论》说分别代表大圆镜智(金刚智)、平等性智(灌顶智)、妙观察智(莲华智)、成所作智(羯智),四智均为转识所生。 阿閦佛,又名阿閦鞞、阿閦婆佛。意为不动、无动或无忿怒、无瞋恚等。据说他是很久以前东方世界一个名叫阿比罗提国的教主。又据《阿閦佛国经》说,阿閦佛在成佛久远以前,曾侍奉大日如来,后受大日如来感化,修行成佛,于东方建立善快净土,现在仍在其国土说法。其形象,据佛经记载,为偏袒右肩,左手执拳,执袈裟角,右手伸五指,手指指地,置于右膝。一般其像结跏趺坐,坐于青色像背负的莲台上。另外,此佛在金刚界曼荼罗中,为左手执拳安于脐前,右手下垂触地,成触地印。 宝生佛,南方如来,密号为平等金刚。其形象按佛经记载,为身金色,端身正坐,结跏趺坐,安坐于莲台上,左手执衣两角,右手仰掌,成满愿印。或者是左手为拳,右手向外,略屈无名指与小指,其余伸直,作与愿印。 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北方如来。不空成就佛的造像为金色,所作印契多为施无畏印,即左手执衣两角,右手展掌,竖其五指,当肩向外。这一印相,象征着不空成就佛拔济一切有情的功德。在密教图像里,不空成就佛的四方,还有四位亲近菩萨,前方为金刚业菩萨,专司如来事业之德,肉色,二手合掌扬于顶上。右方为金刚护菩萨,此菩萨如甲胄之护身,专司大慈之铠,持身之德,青色,二手各舒头指,余指屈,扬当腋侧。左方为金刚牙菩萨,此菩萨生有金刚牙,具有能咬啖一切怨敌之德,白色,二手作拳状,有的左手持莲花,上面有牙。后方是金刚拳菩萨,司结合之德,结成就一切之印契,青色,二手作拳,扬当心,手腕稍微屈垂。 有了五方佛,便有了五佛冠。密教中的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等造像,头上都戴五佛冠。冠中有五化佛,以示五智功德。 佛门中还有一种毗卢帽,帽上有毗卢遮那佛的小像。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僧众举办盂兰盆法会时,首座僧要装扮成毗卢佛,头戴毗卢帽领僧众诵经施食。 元音老人关于毗卢遮那佛咒的开示 我们的本性里有七彩光明,念这个咒就是放七彩光明。大光明咒的作用太大了。可以消灾,可以增益,可以发财,可以成事,也可以度亡,求什么有什么,心想事成。如果遇到亡者业障深重,临终非常痛苦,要活不得,要死不能的时候,用这个咒加持他,就可以解脱。乃至于死了很多时,投了恶道里去,也可以把他救拔出来升天。或把咒文写好后,放在亡者的胸口,一起火化,大光明就会照着亡者的神识升天去了。假如什么地方闹鬼不安宁,一念咒,手一照,很快就会安宁了。 元音老人关于金光明沙的制作法 把沙子洗净后,用一根针,拴上红线,插入沙中,另一边的红线捏在左手无名指根部。左手持金刚拳,右手则放光照沙,对沙念十万八千遍后,就成为“金光明沙”。度亡时,只要把沙撒在亡者的身上(从脚下往上身撒或放沙在天目穴),不管死者死了多久,或是堕入三恶道,都可以超拔他往生。假如什么地方有灾难、闹鬼,把金明沙往地上一撒就太平了。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广大发愿颂--施护

广大发愿颂--施护

广大发愿颂 龙树菩萨造宋西天译经三藏施护等译      所有一切众生类  过未现在世无尽   而诸佛刹广无边  彼无边刹尘充满   又一一尘为一刹  广大佛刹如尘等   一一刹中正觉尊  如尘无量我普...

心经·原文--未知

心经·原文--未知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佛陀跋陀罗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佛陀跋陀罗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一卷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波罗提木叉僧祇戒本(亦名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六念法。   一者。当知日数月。一日二日。乃至十四日十五日。月大月小悉应知。   二者。清旦当作施...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增福添慧佛经故事:孝顺的长者子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子的故事: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  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息。时间一久,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

《安士全书》:佛法传入中国与道士斗法的故事

《安士全书》:佛法传入中国与道士斗法的故事

  此土闻经  《汉法本内传》汉明帝。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梵僧摩腾。竺法兰。及佛经。图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教不及此。腾曰。天竺。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皆在于此。余处...

华严经   卷二二至二五--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二二至二五--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22品 十无尽藏 尔时,功德林菩萨复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等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