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安世高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一卷 后汉安息三藏法师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至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文殊菩萨往到佛所在门外住。所以者何。佛坐三昧未久。佛觉见文殊。便请入。作礼而住。佛言且坐。文殊问佛。属坐三昧名曰何等。佛言宝积。文殊复问。何故名宝积。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净好。复以水洗置其平地。转更明彻。无不见者。属所入三昧。见东方无央数阿僧祇刹土及佛。已复悉不现。住是三昧中。无不见诸法本际。其有住者。以为得印。所语如言。摩尼宝舍有四角。从一角视悉见诸角。无所缺减。是故见诸本际。佛问文殊。知本际不。则言知。何所是。报言。我所处是为本际。诸所欲人异际。在是际者。亦不在法。亦不在善恶。诸法亦如是。其知是者。审以知之。凡之知者。以无所知。从本传习。莫有作者。是故无有底。   佛问文殊。何谓是慧。审是慧者。是故慧。复问何所道。念名曰道。报言。所念道无念。是故道。佛语文殊。以有念言无念。当以何法教新学。若男子女人。文殊言。亦无所出。亦无解。淫怒痴无有极。以是法教一切。以故无有根。是故不可出不可解。其言我能坏本际。以不能。其言我能断生是亦不能。不舍俗事。不念近道。作是者。乃可教于凡人。   文殊问佛。持何法教学。佛言。我所教不坏色痛庠思想生死识。无所坏。亦不教坏淫怒痴。令得不可计数法。以是法教作佛道者。我用是故自致得佛。佛语文殊。无所坏法故致佛。无所得法能成佛。佛者则法身。诸种力无所畏。悉法身之所入。所以者何。莫能分一身者。而为法身。法身无所有数。何以故。不言是凡人是不凡人。法身等无差特。无所散身是为法身。譬如四渎悉归于海合为一味。若干名法为一法身。诸所有种各各有名。合会聚之名曰谷。若俗事道事。悉合为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指示。是为俗事。道事亦不可说。是俗事身是为法身。亦不可见视。如我所说法身。其有信二。知者所作众恶悉以除尽。文殊言。于法身亦不见生天上。亦不见在人间。亦不见在三道。亦不在泥洹。   佛语文殊。今若所说乃尔。若有人问汝者。佛现说有五道。当何以解之。文殊言。譬若如人卧中。见入泥犁。若作禽兽薜荔。上在天上若在人中。觉则无所见。其法身无所著。所以者何。但有数故。数者堕俗。若罗汉辟支佛。上至佛俱等一法身。所以者何。不可分别故。譬如若干种宝可别知。法身而不别。所以者何。不可别故。无生无死故。法身无所生无所灭。所以者何。常住故。亦无有垢。亦无有净。所以者何。无有过者。亦无胜亦无所脱。佛者无所不知。   复问文殊。知法身不。文殊言。若得者可知。佛问文殊。乃知世间所在处不。则言知。佛言何所是。文殊言。其化人处世。在是世间者。但有名求如毛际。而无为我说者。其世亦不离法身。佛复问。世所在何所。文殊言。譬如云所在无所在。亦不羸亦不强。是则世世之相。   佛问文殊。汝谓我灭不。文殊言不。何以故。法身无有生。若有生乃有灭。法身者不生故。知佛而不灭。佛问文殊。若闻已过去恒边沙佛悉般泥洹。汝信不。则言信。佛言。云何信。文殊言。其佛者悉佛所化。化般泥洹故。而信之。佛问文殊。汝见人临死时。知所趣向。则答言。而人不可知。何况所趣向。   佛语文殊。乃可聚会说法。文殊言。谁欲听。佛言。欲听聚会者。文殊白佛。当因何法有所说。佛言说法身。则言不见法身。当何以说之。佛语文殊。若所说法身不可见。其在会中未晓者。闻其所言其心恐惧。文殊言。若恐惧其本际已恐惧。佛言本际无恐惧。未晓者亦不恐惧。文殊言。诸法无有恐惧者。若金刚。佛问。何谓金刚。答言无能截断者。以故名曰金刚。佛不可议。诸法亦不可议。以是为金刚。佛言。何所为金刚者。文殊言。胜诸法故。佛者法法之审故。是为金刚佛。以何因为金刚。则答言。所有无所有。一一求之无所有。故曰空。空者是佛。以是为金刚。一切诸法皆佛。依无所依是故金刚。何缘是为金刚。则言无所依者无所近。是故为金刚。   佛语文殊。今我欲作感应。令阿难来。所以者何。为一切受法故。文殊问佛。属所说法。无所见无所得。阿难来者当取何法。佛言善哉善哉。如文殊所说。佛言我见东方无央数阿僧祇刹土诸佛皆悉说是。舍利弗出其所止处。到文殊所。见而不在。便至佛所。于门外住。佛谓文殊言。呼舍利弗入。文殊问佛。本际法身有中有外有内。当从何所得。佛言不可得。答言。本际以无际。复言。舍利弗者亦在法身中。不而所从来。当所入。佛语文殊。若为苦。舍利弗为不苦。譬如诸声闻在内与我俱语。而若在外住。不用时入。是不为烦。答言。虽在外住亦不苦亦不烦。佛问。若以何故。不苦不烦。文殊言。佛为声闻说法。我亦如是故不苦不烦。所以者何。诸佛所离法身故。文殊言。譬如恒边沙劫不见佛。亦不得入。亦不苦不烦。所以故。佛所说法亦无增无减。所以者何。诸法无有主。以是故无苦无烦。诸所有名。佛因是而教人。所以者何。佛以是教故。   佛遥问舍利弗。汝悉闻文殊所语不。舍利弗言惟。佛勿以自劳。愿乐于是往听其法。文殊白佛。可令舍利弗来入。佛遥谓舍利弗前。前已作礼就坐。文殊谓舍利弗。于是法中何所而尊。欲入听之闻说尊法。爱乐欲闻故入欲听。文殊言。审如若所说。是法实尊甚深甚深。何以故。是法无有二心故。所以者何。非若所知。不在其中。诸罗汉辟支佛。亦复如是。及求佛道者。何以故。不可得故。亦不从希望得。以是故无能在其中。本清净故。诸法亦清净。   舍利弗问文殊。所以罗汉不在其中。文殊言。淫怒尽是为罗汉。无所住无所成。当在何所中。舍利弗言。故到人处不见。以是故来至门。但欲闻深法故。舍利弗言。我从佛若从人闻其法。诚无厌极。时文殊言。于法无厌极。如舍利弗所语。文殊问。法身能有所受法不。何故而无厌极。舍利弗言。法身无所受。其本际有所受不。舍利弗言。无所受。文殊答舍利弗。本际无所受故。而若无厌极。文殊言。若本际受法。汝有厌极。舍利弗言。除佛所说。我之所语无有与等。   文殊言。汝能自信其法至泥洹。若自信不至泥洹。舍利弗言。从本以悉般泥洹。文殊言。宁自信。常于是不动转。舍利弗言信。复问从何所信。则答言。法身无所生无所灭。故知无所动转。   复问。信罗汉尽无有余无所复知不。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其知以无所复有故无所知。无所知者无所止。故曰尽。文殊言。罗汉尽故如是。何以故。舍利弗言。悉舍诸法无所得故。   文殊问。汝信以恒边沙佛般泥洹以不般泥洹。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法身不生不死故。不般泥洹。   文殊问。信诸佛为一佛不。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之。答曰。一法身无有二故。   文殊问。信诸所有刹土为一刹土不。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答言所有尽故。   文殊复问。能信一切法。无所识无所脱。无所念无有证。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无自然而知自然者。故无所识无所脱。无所念无有证。亦不生不灭。亦不见亦不有见。本际无处。所以故信。   文殊复问。信法身住。无所生无所灭无所止。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之亦不是法。有所生有所灭有所止。以故信。   文殊问。能信不可计法身所从出。能知处不。舍利弗言信。从何所信。答言。法身者亦无淫怒痴故。信之而无处。   复问舍利弗。乃信诸法依佛依无所依等不。答言信之。从何所信。答言。无所止。无所止者。谓不可见之所依。   文殊言。善哉善哉。舍利弗。如若之境界。我悉问之。若皆答其所知。   舍利弗语文殊。今我所闻者。以念不复忘。   佛谓舍利弗。若有男子女人。闻是法持讽诵读。为一切人广说。为解其义。疾得所欲。文殊语舍利弗。今佛所说无有异。舍利弗白佛。以供养前佛者。所以彼者来悉得是耶。是法名曰何等。当云何行。名曰问法身宝积。持本际持无所处。所持持一切诸法。无所罣碍。其从若闻是者。便因是法悉逮得。其闻者复教诏余人。展转相开导。所以者何。文少而解多。   佛说是经。舍利弗。文殊师利菩萨。诸天人世间人民。龙鬼神。一切欢喜。作礼而去。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竺法护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竺法护

  佛说梵志女首意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波罗奈鹿苑仙人所止处。而转法轮。与大比丘众五百人。无数菩萨俱诸异佛国各各来会。   尔时世尊。晨旦整服。持钵入城而福一切。贤者...

杀生恶报:戒牛鬼哀的秋浦优人(32-33)《江慎修居士选录》

杀生恶报:戒牛鬼哀的秋浦优人(32-33)《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 杀生恶报篇 第二章 食牛戒牛】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32.戒牛鬼哀的...

佛说盂兰盆经--竺法护

佛说盂兰盆经--竺法护

  佛说盂兰盆经原文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

沙门救狗

沙门救狗

  有一个国家发生饥荒,许多百姓都没饭吃,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食物,所以沙门乞食变得更加困难。  有个沙门到处讨不到食物,最后来到一户有钱人家乞食,这家主人拿了一些吃剩的饭菜就把他打发走了。沙门没有...

思益梵天所问经   卷四--鸠摩罗什

思益梵天所问经 卷四--鸠摩罗什

《思益梵天所问经》第四卷 师子吼品第十九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譬如贾客主入于宝洲,其人所见皆是宝物。如是成就不可思议功德者,有所乐说,皆是法宝;所乐说者,皆是实际;所乐说者,于诸法中无所贪...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法天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法天

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经 宋三藏大师法天奉诏译 归依普遍虚空界 三世清净平等因 性等法光正觉道 变化人天利乐身 示居十地自在位 行大施愿度众生 功德相严名普贤 今说真言秘密教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