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白话解卷三--观辉
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一章成就三种意生身
经文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意生身分别通相,我今当说。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话解
世尊告诉大慧:意生身意为随自己心意生成似义显现的影像。我现在说意生身的三种境界。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
大慧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云何为三?所谓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是什么样的三种意生身呢?是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性意生身,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经文
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增进相,得三种身。
白话解
修行人修入菩萨地,从初地起步步向上升进,熟练掌握各地显现的境界,便能修得三种意生身。
本章有三节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二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第一节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经文
大慧,云何三昧乐正受意生身①?谓第三、第四、第五地三昧乐正受故,种种自心寂静,安住心海,起浪识相不生。知自心现境界,性非性,是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注]
①三昧乐正受意生身例如《佛说观无量寿经》中介绍的种种观想境界,心专一境,从观落日开始,继而作水想、作地想、作树想、作八功德水想,则能初见极乐世界;接着观莲花宝座、观莲花宝座上有佛和菩萨的形象、这时,如果统摄六根,心不外驰,便进入了念佛三昧,属于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白话解
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是怎样的境界?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未到无所有地,乐住三昧境界,陶醉于三昧中舒适的感受。在菩萨第三地至第五地,得三昧乐正受,自心寂静,面对虚妄不实的、自心所现的、似义显现的影像,离相不生妄想,乐于安住这种境界。这种状态名为三昧乐正受意生身。
第二节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经文
大慧,云何觉法自性性意生身①?谓第八地观察觉了,如幻等法悉无所有。身心转变,得如幻三昧及余三昧门,无量相力自在明,如妙华庄严迅疾如意。
[注]
①觉法自性性意生身例如《维摩诘经》所说,维摩诘神变出香积佛国土和东方妙喜不动如来国土,显现种种佛国奇妙境界,能成就如是妙法,属于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白话解
觉法自性性意生身是怎样的境界?入无所有地,空寂无作,于有意无意之间显现种种奇妙色像。到了菩萨第八不动地,自觉观察,超度种种如幻法相归无所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思想认识境界得到升华,虚妄的心意识转向如如正智;入种种如幻三昧,面对无量幻相,得自在力;能依自心念力,迅疾如意显现种种玄妙色像。
经文
犹如幻梦水月镜像,非造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种种支分,具足庄严,随入一切佛刹。大众通达自性法故,是名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白话解
所生似义显现的色像,如空中花、梦中景,如水中月、镜中像,非造所造,似造所造,具足庄严,能随心所欲进入一切佛国刹土。因为第八不动地的菩萨通达种种有为、无为的自性,不住无为,不尽有为,所以这种状态名为觉法自性性意生身。
第三节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经文
大慧,云何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所谓觉一切佛法,缘自得乐相,是名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①。
大慧,于彼三种身相,观察觉了,应当修学。
[注]
①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无须再作太多的想象,无须刻意专注一境,像熟练的拳师那样,反应灵敏,能瞬间正确感知外境界的一切事物,并且即时作出正确的应对方法。达到这种境界,就说是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白话解
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是怎样的境界?得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的菩萨,缘自得力,不靠他力,证一切佛法。已得如幻三昧身,入如如地,乐于运用善巧方便法门,无开发行,成办众生不可思议的种种事情。这种状态名为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
你们应好好好好观察,好好修学这三种意生身。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非我乘大乘,非说亦非字,
非谛非解脱,非无有境界。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
种种意生身,自在华庄严。
白话解
世尊把三种意生身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说大乘亦非乘,正觉非说亦非宇,
亦非真谛非解脱,非无有境汝当知。
此乘能载大乘人,修得三昧自在身,
证得三种意生身,自在庄严向法云。
第二章修学上乘五无间
本章有二节一上乘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二愚夫五无间业不得三解脱
第一节上乘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①。
[注]
①入无择地狱梵文nataka,音译那洛加,原意为不乐,又译苦处,又译地狱。因错误的抉择而受苦,就说是入无择地狱。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世尊说过,如果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这是什么道理?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给你说。
大慧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云何五无间业?所谓杀父母及害罗汉、破坏众僧、恶心出佛身血。
[注]
①五无间业世尊在这里说的是出世间上上法上乘五无间,不是世间法说的五逆罪。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世间法说的五无间,弑父、杀母,害阿罗汉,坏和合僧,恶心出佛身血,说这是五逆罪。
经文
大慧,云何众生母?谓爱更受生、贪喜俱,如缘母立,无明为父,生入处聚落。断二根本,名害父母。
白话解
我这里说出世间法,什么是众生母?痴爱是众生母,贪喜之心都缘痴爱母而生。无明是众生父,六入、十二处等聚落都因无明父而有;断除痴爱、无明这两个妄想众生的根本,我说这是弑父杀母。
经文
彼诸使不现,如鼠毒发。诸法究竟断,彼名害罗汉。
白话解
声闻阿罗汉未断变易生灭引起的余习烦恼。如果能像毒杀老鼠一样,不留丝毫祸患,余习烦恼彻底灭除,就说是害阿罗汉。
经文
云何破僧?谓异相诸阴和积聚,究竟断彼,名为破僧。
白话解
把和合积聚的五阴比喻作和合僧,彻底断除五阴所生起的一切妄想,就说是坏和合僧。
经文
大慧,不觉外自共相、自心现量七识身,以三解脱无漏恶想,究竟断彼七种识佛,名为恶心出佛身血。
白话解
愚夫不了解七识的虚妄性,错认七识是如如佛。如果能了解七识的实相,对七识佛生起“恶心”,以三解脱无漏智的“恶想”彻底断除七识佛,就说是恶心出佛身血。
经文
若男子、女人行此无间事者,名五无间,亦名无间等①。
[注]
①无间等入正智如如境界,自心与法界(客观事物)等无有异,主客观高度统一,就说是无间等。
白话解
男子、女人行这上乘五无间业,断痴爱,除无明,灭一切烦恼,离五阴积聚,弃妄识七佛,便修得上乘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上乘五无间业亦名无间等。
第二节愚夫五无间业,不得三解脱
经文
复次,大慧,有外无间今当演说。汝及余菩萨摩诃萨闻是义已,于未来世不堕愚痴。
白话解
现在跟你们说另外一种五无间业,你和诸位菩萨听我说了,将来不会堕于愚痴。
经文
云何五无间?谓先所说无间,若行此者,于三解脱一一不得无间等法。
白话解
如果依于痴爱,住于无明,计着阴聚,不断烦恼,不离识佛,这是愚夫五无间业。行这五无间,欲求三解脱,无一得成就,不得无间等法。
经文
无有一向作无间事,不得无间等,除觉自心现量,离身财妄想,离我我所摄受,或时遇善知识,解脱余趣相续妄想。
白话解
没有一向作愚夫无间等,不得无间等罪的。除非他们彻底明白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舍离我我所的执着,不把虚妄境界当作是自己修炼成的资粮而摄取受用,或得到善知识的指引,也有可能从恶趣相续的妄想中解脱出来。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
觉境识为佛,诸使为罗汉,
阴集名为僧,无间次第断,
谓是五无间,不入无择狱。
白话解
世尊把上乘五无间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贪爱名为众生母,无明则为众生父,
依境生识比作佛,诸阴聚集喻僧徒。
诸烦恼使为罗汉,五种无间次第除,
修行如是五无间,不受无择地狱苦。
第三章法界本住缘自得
本章有三节一佛之知觉二字语身法四平等三法缘自得法界本住
第一节佛之知觉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之知觉。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觉?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佛的知觉。世尊!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得像佛一样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经文
佛告大慧: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确立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无我的观点,不受烦恼障、所知障两种障碍的束缚,舍离分段死、变易死两种生灭现象,断除起烦恼、余习烦恼两种烦恼的干扰,这样的觉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说是佛的知觉。
经文
声闻缘觉得此法者,亦名为佛。以是因缘故,我说一乘。
白话解
声闻缘觉修行到这个程度,亦可称为佛。修行学佛就是这一法门,所以我说,实际没有别的什么乘,就是这一乘。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善知二无我,二障烦恼断,
永离二种死,是名佛知觉。
白话解
世尊把佛之知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善知人法二无我,断除烦恼二障碍,
永离二种生灭相,名佛知觉恒自在。
白云按
依楞伽经说,声闻未度变易死,只立人我我,未破法我。缘觉能断一分无明,立一分法无我。
由此可知,楞伽经说的二障和二种死都与二无我是紧密相连的。与《成唯识论卷九》所说一致。
(1)烦恼障,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烦扰有情之身心,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称烦恼障。
(2)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诸惑为愚痴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及实性,故称所知障,又作智障。
二种死即是引起烦恼障的分段生灭和引起所知障的变易生灭。
二烦恼即是因分段生灭而起的粗烦恼和因变易生灭而起的微细烦恼。
问答
问:怎样的死法叫分段死?怎样的死法叫变易死?
答:许多大乘经典都说有二种生死,一种是分段生死,一种是变易生死。
有一种这样的解释,说人的生命一生算一段,前生死了,再有今生,前生和今生之间,便是两生的分段处,这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就叫做分段生死。如果这一生是人,死后再生,变成了不是人的什么东西,就叫做变易生死。
这种解释不符合释迦牟尼说法的本怀。
释迦牟尼不信天上有神,不承认有离形不灭的灵魂。在重庆佛学院辅导教材中,王恩洋先生在《佛学的思想体系》一文里明确指出:“在佛学的思想体系中,首先突出的特征之一便是无神论思想。”又说:“如数论的神我和胜论的作者我,那便是绝对没有的了。所谓神我和作者我,是指于有情的身体和心理作用之外还有一个为此身体和心理作用的主人翁……它是长存的,是唯一的,是为主宰于整个身心的。也即是普通宗教说的灵魂。但在佛法,……不承认蕴处界外有常一主宰的我。……而蕴处界都是无常的,是非一的,其生、其灭、其动作营为,都是无主宰的,哪里还会有常一主宰之我?所以佛说诸法无我。”
对照来看,前面那种关于二种生死的说法,应该不是释迦牟尼原来的意思。照那种说法,容易把听法的人引入迷信的歧途。
下面是陈兵先生编著的《新编佛教辞典》辞条对二种生死的注释:
二种生死——大乘所说,一分段生死,为三界内凡夫所受的生死;二变易生死,为三界外的圣者所受的生死。永断二种生死,名为成佛。
《胜鬘经》说:“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段死,不思议变易死。分段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无上菩提。”
陈兵先生的注释和《胜鬘经》所说是一致的。
再结合我修禅的一些亲身体会,对照陈兵先生的注释和《胜鬘经》所说的解释,我认为这二种“生死”不是我们生命的生死,而是说禅定中的六尘缘影在心中的生灭现象。《胜鬘经》说的“虚伪众生”,即是如幻如化的心中众生。即是《金刚经》里释迦牟对须菩提说的,要放到无余涅槃中去灭度的虚伪众生,也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虚伪众生。也是《坛经》说的“心中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心中众生。
释迦牟尼对大慧说:“觉人法无我,了知二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名佛之知觉。”
无我,意为没有不变的自性。人的肉身时刻新陈代谢,人的思想不断吐故纳新,这是人无我观。和意根对应的法尘,刹那刹那地展转变化,变化无穷,不要把法尘看成实事实物。佛陀说的方便法门,都是顺众生希望心随缘施设的,不要抱着方便法门不放。这是法无我观。
二障,指烦恼障和所知障,或称事障和理障。如果把禅中的内境和世间事物联系起来,分别善恶祸福,便会生起诸般烦恼,这些烦恼成为修行路上的障碍,名为烦恼障,或称事障。心中既有的知识,从上师处听来的、从读经书得来的、自己思考出来的一切已知的道理,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主观的东西,也是修行路上的障碍,名为所知障,或称理障。
二烦恼,指粗烦恼(又称起烦恼)和因无明而起的微细烦恼(又称无明烦恼或称习烦恼)。由各种欲望引起的、或人生际遇中发生的种种烦恼,叫做粗烦恼;粗烦恼中最根本的十种烦恼,又称十使、十惑、十随眠,这十种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心中无缘无故生起的、因藏识活动引起的烦恼,叫做无明烦恼。
二种死,指分段生灭现象和变易生灭现象。伴随粗烦恼而起的自心中妄识的生灭现象,名分段生灭,古译分段死;分段生灭跟分别、判断等形式逻辑思维有关。伴随无明烦恼生起的、不可思议的、杂乱无章的生灭现象,名变易生灭,古译变易死;变易生灭跟藏识的作用有关。
这里说的是四条标准:一、确立人无我、法无我的观点;二、排除烦恼障和已知障;三、面对分段生灭和变易生灭的种种幻境,自心不动;四、不起粗烦恼和无明烦恼。能够具足这四条标准,便说是正觉、正受、正观、正知见。这样的正觉、正受、正观、正知见,就是佛的知觉,或说是佛的知见。
佛陀说佛的知觉,明显是就修习禅定的事说的。离开入如幻三昧这个大前提议论佛的知觉,注定是不得要领的,是没有意义的。
古人在翻译佛经的时候,“死”字和“灭”字通用。今人理解不一样,认为生死就是生命的出生和死亡,意念的发生与消灭是生灭。
因为“生死”与“生灭”一字之差,误了不少人,不能正确了解佛经说的真实义。
修习禅定,从系心一处入手,渐入至静状态。系心一处,还不是真的静,只是把躁动的、驰放的心收归一处,让心安下来的第一步。进一步做到系心一处的处也忘了,“我要系心一处”的想法也不存在了,渐入佳境,便说是至静。在至静的状态中,人的主观意识沉寂了,藏识便会从心底里浮起来,变得活跃,便会像做梦一样,显现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如幻如梦的景象。不过,在禅定中的神智是灵明的。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境界,《楞伽经》称为如幻三昧。
修习禅定的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如幻三昧的机理,便会以幻当真,妄说祸福,误入歧途。所以佛陀在《楞伽经》和《楞严经》中,反反复复分析在禅定中可能产生的种种生灭现象,并谆谆告诫弟子们,必须远离二种生灭,面对纷繁的生灭现象,自己不生妄想,不生烦恼,在生灭现象中修得不生不灭,便进入如来境界。
看透生命的生死不算最难。看透一念的生灭才是最难。
只看透生命的生死,还不能了解生命的意义。
能看透一念生灭,自然生命的生死不在话下。
只看透生命的生死,还逃不出在必然王国里做奴隶的命运。
只有看透一念的生灭,才能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第二节字、语、身、法四平等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是过去一切佛及种种受生,我尔时作曼陀转轮圣王、六牙大象及鹦鹉鸟、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经说?
白话解
大慧菩萨向佛请问:别经说世尊受生的故事,说世尊曾在大众中唱言:‘我是过去一切佛,曾经种种受生,曾经是转轮圣王、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六牙大象、鹦鹉鸟等等百千种受生,为什么世尊这样说呢?
经文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我尔时作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①。云何四等?谓字等、语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以四种等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
[注]
①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是传说中的三位古佛。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先同你说四种平等:字平等,语平等,身平等,法平等。了解这四平等,才得说法无碍。因为这四平等,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在大众中唱言:“我曾经是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佛。”
经文
云何字等?若字称我为佛,彼字亦称一切诸佛。彼字自性,无有差别,是名字等。
白话解
怎么说字平等?例如“佛”这个字,可用来称呼我,亦可用来称呼一切大觉大悟的人,这个“佛”字的性质,对我、对别的佛,都是平等的。因此我说“字”平等。
经文
云何语等?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如是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无增无减,无有差别,迦陵频伽,梵音声性。
白话解
怎么说语平等?我用六十四种梵音声母和韵母,生出千变万化的语言,所有如来应供等正觉亦是用这同样的六十四种梵音生出种种语言,美妙动听的梵音声性,无增无减,没有丝毫差别。因此我说“语”平等。
经文
云何身等?谓我与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故,示现种种差别色身,是名身等。
白话解
怎么说身平等?我与所有的佛都具有超凡入圣的法身,都具有形态美好的色身,只是为了调伏不同趣向的众生,才示现不同身相。因此我说“身”平等。
经文
云何法等?谓我及彼佛得撒三十七菩提分法②,
[注]
①三十七菩提分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本、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述如下:(一)四念处:观身如虚空,观受内外空,观心但名字,观法善恶都不可得。(二)四正勤: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恒令灭,未生善法令生出,已生善法令断长。(三)四神足:欲如意足,坚定不移;勤如意足,坚持不懈;心如意足,集中专一;观如意足,智慧观照。(四)五根本: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五力:五根淳熟,则具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六)七觉支:正确简择,日见精进,心生喜悦,身心轻安,不失正念,摄心入定,一切善念恶念、善法恶法悉皆舍离。(七)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当的营生),正精进,正念,正定。
白话解
怎么说法平等?我与所有的佛都证三十七菩提分法,所有佛证得的菩提分法,没有丝毫差别。因此我说“法”平等。都有说法无障碍的智慧。因此我说“法”平等。
经文
略说佛法无障碍智,是名四等。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
白话解
这四种平等,表现出诸佛说法无碍的智慧。因为这四种平等,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在大众中唱言:“我是过去一切佛,曾经种种受生,曾经是转轮圣王、释提桓因、善眼仙人、六牙大象、鹦鹉鸟等等百千种受生。”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迦叶拘留孙,
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种等,
我为佛子说。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称拘那含牟尼,
又称迦叶拘留孙,
字语身法四平等,
我为佛子作是言。
第三节法缘自得法界本住
经文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何因说言不说是佛说?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说过:“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入涅槃,在这期间,没有说过一个字,以前说过的,现在正在说的,都不说是佛说的。”世尊!如来说法,为什么说都不是佛说的?
经文
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缘自得法及本住法③,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作如是说。
[注]
①本住法这里说的本住法,指世界上客观存在的真实法界。这法界,不因人的意识而转移,不是佛智所造,更不是凡夫妄识所造。佛智慧如实知,识心不能如实知。不要把这个法界与‘法唯心生\’的法混淆。唯心生的一切法,包括妄法和正法,妄法是识心所生,正法是般若智慧观察所得。离妄想入正智,才能如实知这个真一常住的法界。这本住法界,即是现代哲学界和科学界共同探求的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规律,或说是客观规律。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我和所有的佛缘自己证得的法为大众说法,所得的法是世界中原本存在的法,根据法缘自得和法界本住这两个根本原理,我说一切法都不是佛说的。
经文
云何缘自得法?若彼如来所得,我亦得之。无增无减,缘自得法,究竟境界,离言说妄想,离字二趣。
白话解
怎样才算是缘自己证得的法?我证得的法和过去别的如来证得的法无增无减,如果说到底,离言说妄想相,离文字相,才是自得的究竟境界。
经文
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道如金银等性。法界常住,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
白话解
本住的法界是什么意思?本住的法界是自古以来就自然存在了的,像金银的性质,常住不变,法界常住。先圣所证的大道,如实反映这个本住法界,不论如来出世不出世,法界常住。
经文
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随入城,受如意乐。大慧,于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种种乐耶?
答言:不也。
白话解
譬如有人在旷野中,见有通向古城的平坦大道,即沿这条大道直入古城,入到城中尽情享受种种如意乐。你说是这个人修造的大道吗?是这个人制造的城中种种如意乐吗?
大慧答:不是。
经文
佛告大慧:我及过去一切诸佛,法界常住,亦复如是。是故说言: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同样的道理,常住的法界不是我和过去任何一个佛说的。所以我说:“我从在菩提树下得最正觉那一夜起,直到我入涅槃,在这期间,没有说过一个字,以前说过的,现在正在说的,都不是佛说的。”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
于此二中间,我都无所说。
缘自得法住,故我作是说,
彼佛及与我,悉无有差别。
白话解
世尊把上述原理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于某夜证大道,乃至涅槃真解脱,
于此中间所说法,法界本住非我说。
法缘自得无增减,故说诸法非佛说,
三世诸佛及与我,佛佛所证无差别。
第四章离有离无自宗通
本章有节一不取有见不取无见二不取贪恚痴性不能说是无性三宗通与说通
第一节不取有见,不取无见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有无有相,令我及余菩萨摩诃萨离有无有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对一切法的“有见”和“无见”,使我们离有相、无相等错误知见,尽快得无上佛道。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对佛说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世间之人认识事物,总习惯依有或依无作判断,不离相便立“有见”,说“一切法有”;离相又立“无见”,说“一切法无有”。
经文
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无因。
白话解
持“有见”的人怎么说?他们认为:世间一切法从有生,不是从无生。如果问他们,最初的“世间”是从什么因缘生出来的,他们说最初的“世间”无因生,这便破坏了自己所立的命题。
经文
大慧,云何世间依无?谓受贪恚痴性已,然后妄想计著贪恚痴性非性。
白话解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无见”?他们先执着贪恚痴有性,后来观察其性不可得,再反过来执着贪恚痴无性。
第二节不取贪恚痴性,不能说是无性
经文
大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静故。谓诸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恚痴性,为有为无。大慧,此中何等为坏者①?
[注]
①何等为坏者这里说的“坏者”,指破坏诸法实相。所说与实际不符合,其论点不能成立。
白话解
其实,如果有性不成立,一切性、一切相都寂静了,也不存在无性。如果说如来、声闻、缘觉不取贪恚痴是有性或无性,这些说法能不能成立?
经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贪恚痴性,后不复取。
白话解
大慧答:不成立。这种说法,先执着有性,后来又执着无性。始终不离有无二边。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贪恚痴性非性为坏者,于声闻缘觉及佛亦是坏者,所以者何?谓内外不可得故,烦恼性异不异故。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你答得好啊!非但说贪恚痴有性或无性不能成立,声闻、缘觉、佛乘一切法都离性非性。内阴外尘不可得,烦恼妄想非异非不异,贪恚痴无体,无可取,说有性说无性都不能成立。
经文
大慧,贪恚痴,若内若外不可得。贪恚痴性,无身故,无取故。非佛声闻缘觉是坏者,佛声闻缘觉自性解脱故,缚与缚因非性故。
白话解
贪嗔痴自性,于内于外,都求不可得。贪嗔痴性,没有实体,不可取。不是佛与声闻、缘觉不取贪嗔痴,而是佛声闻缘觉已得自性解脱,不受束缚,已不存在可以束缚的因缘。
经文
大慧,若有缚者,应有缚是缚因故。大慧,如是说坏者,是名无有相。
白话解
愚夫之所以会在这个问题上受束缚,是有其原因的。他们的错误在于执着“无见”。
经文
大慧,因是故,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①。
[注]
①宁取人我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把修行境界形象化,从欲界到色界到无色界步步升进,比喻作登山,这座山,无量高大,名为须弥山。人我如须弥山,意思是固执有见,顽固不化。慢,是傲慢;增上慢的人,未得谓得。俗语说:“未吃三片豆腐,便称神仙。”是对增上慢者的最好写照。无所有增上慢空见,以无见为正见,以空知为真知,还自诩圣言圣智。世尊认为: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比顽固不化的有见危害更大,谤经毁佛,自误害人。
白话解
这种见解是无所有增上慢空见。我说,宁取人我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
经文
大慧,无所有增上慢者,是名为坏。堕自共相见希望,不知自心现量。见外性无常刹那展转坏,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离文字相妄想,是名为坏者。
白话解
执着无所有增上慢空见的人,只见片面,不见全面。他们不了解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不了解刹那坏灭的、因五阴十八界十二入引起的生灭相续现象的根源,以为藏识流注也灭了,一切都无了,还以为自己离了文字妄想相。因此,他们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境界,
净除彼境界,平等心寂灭。
无取境界性,灭非无所有,
有事悉如如,如贤圣境界。
白话解
世尊把离有无的观点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阴界入心诸境界,莫依有无堕二边,
净除心现诸境界,诸法平等心寂然。
不取境界有无性,说是寂灭非无形,
对境有事如如观,如如观察自觉圣。
经文
无种而有生,生已而复灭,
因缘有非有,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非我亦非余,
因缘所集起,云何而得无?
白话解
若谓无种而有生,生已旋即变坏灭,
妄说因缘有非有,我法不住有无说。
诸法非因外道生,非佛非我亦非余,
因缘和合积集起,有何道理说是无?
经文
谁集因缘有,而复说言无?
邪见论生法,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
观此悉空寂,有无二俱离。
白话解
若然先计因缘有,及知不实复说无,
此是邪见论生法,心起妄想计有无。
若知诸法实无生,无生也就无所灭。
智慧观察悉空寂,有无俱离真解脱。
第三节宗通与说通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达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宗通相,使我们通达佛法的根本宗旨。如果我们通达了佛法的根本宗旨,能早日得无上佛道,不受虚妄感觉和妄想困扰,不着魔事,不至于陷入外道错误知见。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佛告诉大慧:声闻、缘觉、菩萨应当通达两个根本问题。一种是宗通,一种是说通。
经文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相,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
白话解
修学佛法的根本宗旨。靠自力胜进修行,远离言说文字妄想,向无漏界自觉地勤奋胜进;远离一切三昧中的虚妄感觉,远离一切外道的错误知见,降伏心中的一切魔业烦恼;进入自觉圣智境界,生起异常明亮的般若智慧光。这就是佛法修证的根本宗旨,简称宗通。
经文
云何说通相?
谓说九部种种教法①,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
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
[注]
①九部种种教法指大乘九分教。全部大乘经典按不同形式和内容分为九类,分别名为契经、应诵、授记、讽颂、自说、如是语、本生、方广、未曾有。
白话解
怎样才是通达说法教化?
对立心修习大乘的人说法,要说的内容是大乘九分教;离异不异,离有无等等二边见,随顺众生希望心,施设善巧方便,一步步引导修行人获得解脱。这就是说法教化的根本原则,称为说通。
大慧,你和菩萨们应当好好掌握这两种根本原则。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宗及说通相,缘自与教法,
善见善分别,不随诸觉想。
非有真实性,如愚夫妄想,
云何起妄想?非性为解脱。
白话解
世尊把宗通说通的精神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宗通圆成缘自得,说通依经行教化,
善观察智善分别,远离妄觉离魔邪。
如幻境界无实性,愚夫妄想妄分别,
愚夫无知起妄想,知无实性得解脱。
经文
观察诸有为,生灭等相续。
增长于二见,颠倒无所知。
一是为真谛,无罪为涅槃,
观察世妄想,如幻梦芭蕉。
虽有贪恚痴,而实无有入,
从爱生诸阴,有皆如幻梦。
白话解
观察种种有为法,生灭相续无已时,
增长种种二边见,颠倒执着不自知。
自执一是当真谛,追求涅槃把罪消,
如是世间妄想相,犹如梦幻与芭蕉。
自心生起贪恚痴,实无外入乃心现,
从贪从爱生诸阴,景象皆如梦中见。
第五章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一
本章有节一执着种种语义,生出不实妄想二离言说相,才能入义三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四外道九种转变论
第一节执着种种语义,生出不实妄想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不实妄想云何而生?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不实妄想。为什么会生起不实妄想?说什么样的法名为不实妄想?在什么问题上起不实妄想?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悯世间一切天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你能问这些问题,饶益众生,安乐众生,哀悯世间一切天人。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经文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
白话解
大慧说:好啊,好啊!我用心听着。
佛告诉大慧:计着种种名词句子,以对名词句子的理解作为真实义,便生种种不实妄想。
经文
大慧,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①妄想,计著我我所生。
[注]
①心心数这里说的心,不是肉团心,而是有感觉功能和思量推度功能的心,即是唯识论中说的心法。心数,即心数法,又称心所法。指自心对事物的认识活动,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包括正觉和妄觉,正见和邪见。《百法明门论》中列出心法八种,即八识。心所法五十一种如下:作意、触、受、思、想,称五“遍行”;欲、胜解、念、定、慧、称五“别境”,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舍、不害,称十一“善法”;贪、嗔、痴、慢、疑、恶见,称六“根本烦恼”;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称二十“随烦恼”;悔、睡眠、寻、伺、称四“不定”。
白话解
执着摄受和所摄受的对象,不知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执着有见或无见,增长外道的错误知见,执着外道说的种种语义;执着无始妄想习气,对心法、心数法所生的种种景象不如实知,认为我我所确实存在。因此生起不实妄想。
经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①、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著生。
[注]
①外种种义依言说相建立的不合第一义的种种错误概念。
白话解
大慧提出疑问,请佛解说:世尊!照世尊说计着语言文字相,对种种名词句子,不得真实义,便生不实妄想。执着摄受和所摄受的对象,不知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执着有见或无见,增长外道的错误知见。执着外道说的种种语义;执着无始妄想习气,对心法、心数法所生的种种景象不如实知,因此生起不实妄想。
经文
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非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
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说一生一不生。
白话解
那么,世尊所说的“第一义”离诸根所见,离三量五分论。世尊!为什么说执着第一义以外的种种语义,会有妄想性,生不实妄想,而执着“第一义”的语义,不生妄想?
世尊这样说生起妄想的因缘,是不是有点邪了?说一处生,说一处不生。
经文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谓有无妄想不生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不是一处生妄想,一处不生妄想。为什么我这样说?如果不起有无二边见,外界景象在心中所现的影像,不说它有性,也不说它无性,能正确觉知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便不生妄想。
经文
大慧,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著生。
白话解
那些愚夫心中有诸多前尘事业的妄想相,执着这种种妄想相的自性自相,以为实有,便展转生起种种不实妄想。
经文
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离作所作因缘过?
白话解
愚夫怎样才能舍离执着自我所知的错误知见?怎样才能舍离动心动念造作种种因缘的过患?
经文
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
白话解
关键在于能正确觉知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虚妄性,提高身心素质,彻底理解一切修行地的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的一切名相事相妄想。
经文
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著生。知如实义,是解脱自心种种妄想。
白话解
为了对治愚夫执着自我所知的错误知见,所以我说,执着种种语义,便生出不实妄想。能如实理解我说的意义,便得解脱自己心中的种种妄想。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因及与缘,从此生世间,
妄想著四句,不知我所通。
世间非有生,亦复非无生,
不从有无生,亦非非有无。
白话解
世尊把这个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凡愚计着因与缘,生起世间有无事,
妄想计着四句转,不识我说第一义。
世间不是从有生,世间亦不从无生,
亦不说从有无生,亦不是非有无生。
经文
诸因及与缘,云何愚妄想?
非有亦非无,亦复非有无。
如是观世间,心转得无我,
一切性不生,以从缘生故。
白话解
实由种种因与缘,愚夫执着有与无,
本来非有亦非无,因缘事相离有无。
如是善观世间事,身心转得无我智,
一切法性无从生,因为诸法从缘起。
经文
一切缘所作,所作非自有,
事不自生事,有二事过故。
无二事过故,非有性可得,
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
白话解
一切法性缘所作,明非自有相续止,
若谓前事生后事,二事因果说不清。
若无二事之过患,便明所作非有性,
善观世间有为法,远离攀缘与所缘。
经文
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量者自性处,缘性二俱离。
性究竟妙净,我说名心量,
施设世谛我,彼则无实事。
诸阴阴施设,无事亦复然。
白话解
无心无作之心量,我说仍然是心量,
所说心量自性处,能缘所缘二俱离。
自性究竟圆妙净,我说此亦是心量,
施设世谛为教化,唯是假名无实事。
心行诸阴唯施设,所说五阴亦无事。
经文
有四种平等,相及因性生。
第三无我等,第四修修者。
妄想习气转,有种种心生。
境界于外现,是世俗心量。
白话解
相与非相平等观,种种生因皆平等,
我与无我俱平等,修与修者亦平等。
妄想习气展转生,心现种种众生相,
显现种种外境界,此是世俗之心量。
经文
外现而非有,心见彼种种。
建立于身财,我说为心量。
离一切诸见,及离想所想。
无得亦无生,我说为心量。
白话解
所现境界非实有,都是心中虚妄相,
从而建立妄识身,我说此亦是心量。
远离一切见所见,远离一切想所想,
诸法无得亦无生,我说仍然是心量。
经文
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离。
谓彼心解脱,我说为心量。
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
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白话解
诸法非性非非性,悉离性或非性想,
则谓彼心得解脱,我说仍然是心量。
我说如如与空际,涅槃法界种种相,
又说种种意生身,一切都是说心量。
第二节离言说相,才能入义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菩萨摩诃萨当善语义。云何为菩萨善语义?云何为语?云何为义?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照这么说,修习菩萨行,必须好好掌握语义。怎样才能掌握好语义呢?什么是语?什么是义?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云何为语?谓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齿龈颊辅,因彼我言说,妄想习气计著生,是名为语。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什么是语?确切地说,心中想着的话与咽、喉、唇、舌、齿、龈、脸颊等动作配合,发出声音,各人依自己心中执着的妄想习气说出来的声音,就叫做语。
经文
大慧,云何为义?谓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是名为义。
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义,独一静处,闻思修慧,缘自觉了,向涅槃城。
白话解
什么是义?这里说的义,指语义,即语言的含义。离一切妄想相,离言说相,才能得到真实义。
修习菩萨行的人对我所说的一切法,最好独自找一处清静的处所,发挥闻思修慧,多闻善法,善思正见,勤修正行,不受一切语言文字相的束缚,入自觉圣智境界,自觉观察、向涅槃城。
经文
习气身转变已,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是名菩萨摩诃萨善义。
白话解
灭除无始妄想习气,妄识身转正智身,自觉观察各修行地中胜进义相。菩萨到了这个境界,才能掌握我所说法的第一义。
经文
复次,大慧,善语义菩萨摩诃萨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
白话解
掌握语义的菩萨,从语言理解语义或从语义化出语言,语言与语义,不能说它们异,也不能说它们不异。它们非异非不异。
经文
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辩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
白话解
如果语言和语义相异,便不可能从语言理解语义;如果言语和语义不异,则无须离言说相入第一义。如果言语和语义异,则不能从语语言分辨语义。犹如灯与光,灯不是光,没有点亮的灯,也就没有灯光。
经文
复次,大慧,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缘言说义计著,堕建立及诽谤见,异建立,异妄想。
白话解
对我说的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等法,都应当离言说相,自觉观察,才能得第一义。如果执着言说相,便会建立不实妄想,引起诽谤恶见。
经文
如幻种种妄想现,譬如种种幻,凡愚众生作异妄想,非圣贤也。
白话解
愚夫置身如幻三昧中,面对种种如幻景象,以为是实有其事,因而生出种种妄想,还自以为已经登贤入圣,其实离圣贤位还差得远呢。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言说妄想,建立于诸法,
以彼建立故,死堕泥犁中。
阴中无有我,阴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亦复非无我。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依言背义生妄想,建立诸法妄识身,
彼等建立求不得,轮回生死不见真。
先计诸阴无有我,再计非阴即是我,
智者不生彼妄想,诸法无我非无我。
经文
一切悉有性,如凡愚妄想,
若如彼所见,一切应见谛。
一切法无性,净秽悉无有,
不实如彼见,亦非无所有。
白话解
若谓一切都有性,凡愚妄想枉自迷,
若然确如彼所说,一切都应见实谛。
若谓一切都无性,然则净秽悉无有,
不实形相有显现,诸法亦非无所有。
第五章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
第三节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
经文
复次,大慧,智识相①,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①智识相说智说识,是相对的。以声闻圆觉的眼光看,世间智不是智,而是识;以佛菩萨的眼光看,世间智和出世间智都不是智,而是识。
白话解
佛接着说:现在再为你们说智识相。希望你们能分别清楚怎样是智,怎样是识。如果你和众位菩萨通达智识相,便会很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道)。
经文
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
白话解
有三种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
怎样的智是世间智?一切外道凡夫执着“有见”和“无见”的智是世间智;
经文
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着。
白话解
怎样的智是出世间智?一切声闻缘觉不离自相共相、不离希望心的智是出世间智;
经文
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白话解
怎样是出世间上上智?佛菩萨观察一切法相,对现前的法相不说有,不说无,化归无所有。妄想无从生,既然无生,也就无可灭。修入如来地,确立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缘自得法、自觉圣智生起的智慧是出世间上上智。
经文
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白话解
有生灭的是识,不生不灭的是智;陷入有相无相、有无种种因缘的是识,超越有相无相的才是智;执著长养相的是识,离长养相才是智。
经文
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
白话解
另有三种智。从如来说法的角度说,引度愚夫知生灭的真相,从而得离生灭相,这是知生灭智;引度声闻缘觉知自共相不可得,从而得离自共相,这是知自共相智;引度菩萨离有无品,不生不灭,从而得入如来自觉地,这是知不生不灭智。
经文
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白话解
再说,现前任何境界都无碍于自己清净圆明的心,才算是智,现前境界有碍清净心,只算是识。
经文
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①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②是智。
[注]
①三事和合生方便相六根、六尘、藏识变现的现识三种和合生起的有为相。
②无事方便自性相自性清净的无为相。
白话解
再次,有为法生起的,六根、六尘与藏识种子三事和合生的方便相是识;自性清净的无为法生起的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经文
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①。
[注]
①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佛智无证无得,涅槃无体无性,无舍无得,所以说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白话解
再次,自认为有所得是识,不起得与不得念头的不得相是智。
经文
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⑤。
[注]
①如水中月水中月,不是天上那个实在的月,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圣智境界,如实地反映了常住的法界,所以说圣智境界不出不入,如水中月
白话解
自得圣智境界,像水中月一样,虽然不是天上那个也月,他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不出不入。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
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白话解
世尊把智识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心采集业名为识,不采集业是为智,
观察诸法无所有,通达无碍第一义。
心定能得自在力,则名为慧悉如如。
有缚境界为心识,觉悟离妄则为智。
经文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白话解
无所有地及胜进,便是圣慧生发时。
远离思维无妄想,心意意识寂灭已。
无思无想善观察,离声闻法是佛子,
寂静胜进无生忍,当得如来清净智。
经文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白话解
圣智生于善胜义,诸有为行悉远离。
我说修行三种智,圣智开发见真实。
若于诸处作思维,妄心摄受种种性,
则是二乘见识相,离诸所有自觉圣。
莫从声闻缘起生,展转计着诸自性,
佛子超度诸心量,自得如来智清净。
第四节外道九种转变论
经文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
白话解
佛接着说:外道不如实知生灭相,生出九种转变的议论。
经文
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
白话解
他们说的转变是:物体从体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是形处转变;五阴的色、受、行、识,从发生、形成、变异、到消灭,这些过程的行相转变,是相转变;从因生果,因灭了,变成了果,是因转变;所生成的果变坏灭,是成转变;观察判别一件事物,初时的见解认为是,及后的见解认为非,是见转变;事物的自性发生了变化,是性转变;观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缘老死,其中的缘与所缘,前后依次在变化,是缘分明转变;在事件变化的过程中,前因所做的果,又成为后果的作因,是所作分明转变;在有为法显现的影像中,事态不断地变化,是事转变。
经文
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
白话解
所有外道都是以这九种转变的见解,建立有生无生的转变论。
经文
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
白话解
他们说的形处转变是什么意思?他们说的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譬如把金制成种种形状的金器,明显见到有不同的形状。,就说是形处转变。虽然形状转变了,但金的本性并不变。所说的九种转变见,都是一样,本性不变。
经文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
白话解
外道说的别的转变见,都同这九种转变见大同小异。他们说的一切转变见,都像乳酪酒果变熟一样,本性不变。他们始终是从妄想到妄想,妄想性不变。对自己心中显现的、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影像,他们只见表象,不见实质。凡愚众生,不得善知识指引,在妄想支配下修习,不如实知,便生出这些有生无生的转变论。并不存在什么法又生又灭,所有生灭现象,,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这些影像,如幻如化,如海市蜃楼,如梦中所见的景象。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如犍闼婆城。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形处等等转变论,妄想展转生不已,
四大诸根与五阴,生起妄想非明智。
圣智洞悉缘起性,不作攀缘相续止,
犍闼婆城本如幻,世间缘起亦如是。
白云按
外道九种转变论,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他们说的都是世间道理,而不是如幻三昧中生灭现象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明白藏识在如幻三昧中的作用,所以他们结果都走到天神或死后灵魂投胎的谬论里去。
外道与二乘人都无法了解藏识活动的原理。这是他们固步自封的结果。
其实人类的智慧无穷。也就是说,佛智无顶。
第六章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一
本章有六节一见一切法寂静无相续不相续二何故说圣智有自性三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四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五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六再说宗通与说通
第一节见一切法寂静,无相续不相续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觉,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①,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犹如日月、摩尼、四大。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如幻梦等。入佛地身,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
[注]
①总持之印种种变化总持,又译真言,或译神咒,以简短的语音(俗称咒语)总摄佛菩萨的功德、誓愿与及佛法深义,翻译时都按梵文音译。印,指法印,能鉴别所说之法是否真正的佛法的重要标准,称为法印。这里说的总持之印,种种变化,意为在念诵神咒的作用下发生的种种变化。其实一切变化景象都是如幻如梦的幻境。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演说诸法相续不相续的实相,为什么会相续?怎样得解脱?如果能正确了解相续不相续的实相,我们便会在施设方便法门时,不执着所说的不实义,而巧妙地观察和运用相续,在三昧中游行一切佛国刹土,面对无量众生(包括心中众生和有情众生),无碍自在;以深心力总持法印,宗摄佛菩萨的功德、誓与及佛法深义;以自觉圣慧观照,有如阳光普照万物,摩尼宝珠总摄众色,周遍十方;于一切修行地,离一切妄想,知一切法如幻如梦,得佛地圣智身;善入十无尽句,行无事方便,随应一切众生心,说法引导,使众生舍离‘有见\’和‘无见\’,舍离生灭妄想,不执着语言文字相,安住清净佛地,思想认识境界得到升华,法身转胜。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好啊!世尊!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面对无量种种法,依言说相执着种种不实义,便使妄想展转相续生。
经文
所谓相计著相续、缘计著相续、性非性计著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灭不灭妄想计著相续、乘非乘妄想计著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地地自相计着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着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著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著相续。
白话解
有执着名相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因缘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有性、无性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生不生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灭不灭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是乘非乘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有为无为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各修行地的自相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自妄想无间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外道立论的根本观点有见无见使妄想相续生,有执着三乘一乘无间使妄想相续生。
经文
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有相续相计著。
白话解
愚夫对上列名句及别的无量名句,依言说相执着不实义,便使自己妄想相续转生。愚夫这么多的妄想相续,像蚕虫作茧一样,以妄想丝缠来缠去,缚了自己又缚别人,始终是围绕有无二边,妄想相续转生不已。
经文
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
白话解
再说:如果见现前的一切法相,自心寂静,则一切名相、因缘、性非性、生不生、灭不灭等等一切妄想,都无从生起,便不存在相续不相续的问题了。菩萨见现前的一切法相,都自心寂静。
经文
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
白话解
再次,菩萨正确理解外境界在心中反映出来的影像,都没有确定的自性,化度一切心中众生归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己心中显现的一切法相,有性、无性等一切性,都不可得。都归于寂静,根本不存在相续不相续的问题。
经文
复次,大慧,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
白话解
再次,已见一切法寂静,不受法缚,既不受缚,也无须解,这是自性解脱。只有不如实知的愚夫才会受缚,才要解脱。
经文
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白话解
为什么呢?如果了知一切法即是自心众生,有无之相不可得,不受法缚,还有什么要解脱呢?
经文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①。
[注]
①五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人道,天道,合称五道,又称五趣。只有人形,没有人心,人憎鬼厌之徒,被指为三恶道。
离恶向善,存善心,行善业,属于人道。世间修行法中的欲界六天、色界四禅十八天、无色界四空天,共二十八天,属于天道。另有六道之说。介于恶道与人道之间,有一种勇敢机智而好勇斗狠、不辨邪正之徒,称阿修罗,五道加阿修罗道,合称六道。惠能六祖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舎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五道加上修罗道称为六道。
《净土生无生论讲义》分析六道如下:“地狱道,念念五逆十恶,恣意杀生,不信佛法僧三宝,拨无因果;二、畜生道,念念愚痴,不知惭愧,专恣情欲,不明正道;三、饿鬼道,念念悭贪嫉妒,不造福业,但积罪恶;四、修罗道,念念谄诳负气,外假仁义,内计我人;五、人道,念念节制五欲,注意三归五戒,希求后有;六、天道,念念止恶行善,摄散归定,诃色入空,愿求胜乐。”
从这些祖师大德的说法可以明白,所谓五趣、六道,都是人们心中善恶的不同境界。
白话解
再次,愚夫有三种相续,一、贪恚痴是祸根,二、贪爱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现在有,三、痴心追求未来有。
因这三恶业相续,生出三界一切有见相续,趣向五道轮回。
经文
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著,识相续无间生。方便计著,则有相续。
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白话解
如果断了这祸根,相续则断,便没有相续不相续相。
再者,三缘和合方便所生识相,是有为相,计着有为法所生的识相,这识相便不间断地相续不已。
如果断除三缘和合所生的识相,得三解脱,则一切相续不生。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真实妄想,是说相续相,
若知彼真实,相续网则断。
于诸性无知,随言说摄受。
譬如彼蚕虫,结网而自缠。
愚夫妄想缚,相续不观察。
白话解
世尊把相续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为离不实诸妄想,因此演说相续相,
若然明了真实义,也就断了相续相。
于性无知起执着,随言摄受起妄见,
犹如蚕虫自作茧,吐丝结茧自缚缠。
愚夫妄想解又缚,不知相续至何年。
第二节何故说圣智有自性
经文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照世尊这么说,种种妄想,妄想种种性,其实并不存在那些种种自性,都是人们心中的妄想自性而已。
经文
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白话解
世尊!因为有无相待而生,所以一切妄想都无实性,非有性、非无性也是相待而生。那么,说众生烦恼无性和如来清净无性,是不是有过失?
经文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你说得对,如果执着烦恼无性,清净无性,这种说法是有过失的。
妄想自性无实性,不要像愚夫那样计着妄想自性是真实。确实不能说妄想自性有性,也不能说妄想自性无性,也不能说烦恼和清净都无性。
经文
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白话解
例如圣智就不是无性,有圣知、圣见、圣慧眼,这些都是圣智的自性。
经文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
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
白话解
大慧提出疑问,对佛说:圣者不用天眼,不用肉眼,而用圣知、圣见、圣慧眼观察,能如实知一切法,不同于愚夫妄想。
世尊!未得圣智的愚夫,没有圣知、圣见、圣慧眼,怎么有可能离妄想呢?
经文
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
白话解
我说他们非颠倒非不颠倒。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懂得圣智自性,他们还未达到离有无相的境界,不可能离妄想,所以不颠倒。又因为不离有无相,所以非不颠倒。
经文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
白话解
世尊!圣者不执着所见的境界,不会像愚夫那样在种种幻相上生妄想。
经文
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
白话解
愚夫面之所以对三昧中同样的的幻相,因为他们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会有这些景象,却执着有无自性自相而起妄想自性。
经文
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
白话解
由于圣者和愚夫所到达的层次不同,圣者趣向自觉圣智境界,愚夫不明白所见幻相的实相,趣向五道轮回。这样招致无穷过患。
经文
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
白话解
妄想自性不是因为所见相有无自性而起。怎么分别是妄想、非妄想,而如实知妄想?
经文
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
白话解
妄想各各不同,自性各各不同。由不相似的原因引起各人的妄想自性相,面对种种不同的虚妄景象,为什么圣者能如实知而不起妄想,愚夫不能如实知而起妄想?
经文
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
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著,圣智所行境界计著,堕有见,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
白话解
为了使众生能离妄想,所以说这些如幻如梦的虚妄景象不是实有的。
世尊!为什么要众生舍离对现前景象生起“有见”、“无见”的执着,却可以执着圣智所行境界?说空法无性,却说有圣智自性事,不是陷于“有见”吗?
经文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我不说空法无自性,我说圣智自性事,亦不陷于“有见”,为了避免他们惊疑,我说有有圣智自性事。
经文
众生无始以来计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
白话解
为破除他们对有自性自相的执着,对圣智自性也执着有实相,我又对他们说空法。
经文
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惑乱相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白话解
我不说有自性相,我立足于自得的如实际的空法,对三昧中的景象,不起惑乱见,不起有性无性的错误知见。得空解脱、无作解脱、无愿解脱,如实印证种种现象的实性。得自觉圣智,以自觉圣智观察种种景象,不起有事、无事见。
第三节不应立“一切法不生”为宗
经文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摩诃萨不应立是宗。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
白话解
菩萨不应设立“一切法不生”作为自己说法的宗旨。为什么呢?因为说法的宗旨不能偏于一边。说一切法有性或说一切法无性都不对。再说,不生因生立。没有“生”,便没有“不生”。
经文
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坏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
白话解
设立“一切法不生”这个宗(命题),本身就不能成立。因为有生才有不生。“一切法不生”这个宗包括在“一切法”之中,不应生出这个宗。生出了一个宗,就否定了“一切法不生”。
经文
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
白话解
说“一切法有”、“一切法无”、“一切法不生”,这些说法,把问题绝对化,都是不能成立的。
经文
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
白话解
如果把问题绝对化,什么是“有”?什么是“无”?永远说不清。所以不能把这些说法立为自己的宗。
经文
五分论多过①故,展转因异相故,为及作故,不应立宗分。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
白话解
五分论有许多过失。展转相因,常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一切法不生”不应立宗,同样,“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等等,都不应立宗。
[注]
①五分论多过世间法用五分论推断一个命题的成立。在设定某些具体条件的范围内推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成立,五分论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是在高度抽象的有无、一异、俱不俱、常无常等本体论的问题上,用五分论推论,便会产生许多荒谬的结论。
对同一个命题,如果辩论的双方各各引用不同的因,举不同的比喻,往往会出现甲说结论成立,乙说结论不成立,双方在推论过程中都没有违反五分论,而得出的结论却截然不同,这是五分论本身的缺陷。所以不应在本体论的问题上立宗,即是说不要把那些不应该绝对化的问题作出绝对的结论。“一切法不生”不应立宗,同样,“一切法空”,“一切法无自性”等等,都不应立宗。
五分论是佛教“因明学”中的方法论,相当于形式逻辑,印度著名的因明学家陈那及其以后的学者都详细讨论了五分论容易产生的过失,举出了宗有九过,因有十四过,同喻有五过,别喻有五过,共三十三过。形式逻辑本身是不完善的。有一个著名的“二律背反”的例子:某著名律师开班授徒,学费不菲。律师与学生合约,结业之后第一场官司赢了时交费,输了免费。某生结业后,过了一年,未打过官司,而且毫无代人打官司之意,更无付学费之意。律师写信给生曰:“我把你告上法庭,如果你赢了,按我们的合约规定,应即交费给我;如果你输了,按法庭依法律判决,也要交费给我。”生复信云:“我赢了则按法律判决,我无需交费;我输了则按合约规定应当免费。”
两人都有理,谁都占不到便宜。对世尊不作记说的问题,套用形式逻辑来作辩论,是枉费力气的。
第六章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第四节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经文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
白话解
菩萨说法,说“一切法如幻如梦”。一切法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有时显现,有时不显现,有人见,有人不见,有人面对一切影像,都能自心清净,有人面对如此影像,妄想不断,在六道轮回。所以应当说“一切都如梦如幻”。只有在为了避免愚夫会发生惊异怀疑的时候,才说“一切法不生”。
经文
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白话解
对那些还固执“有见”“无见”的愚夫说法,要随顺他们的希望心,一步步引导他们趣向大乘,不要让他们因为惊异怀疑而远离大乘。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
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
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有无自性有无说,有无相续有无事,
愚夫执着生妄想,犹如死尸恶觉知。
我说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不生宗,
如来清净无所生,离性离缘自宗通。
经文
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譬如翳目视,想见垂发相,
计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白话解
不说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有无想,
不生之宗因生立,觉者悉离生灭相。
譬如翳目见重影,妄想见有垂发相,
执着有性或非性,愚夫邪见生妄想。
经文
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
施设事自性,思维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
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白话解
于三界有作施设,实无诸事自性相,
于施设事执有性,思维量度起妄想。
名相事相作言教,为除彼等惑乱想,
佛子智慧能超出,自觉远离诸妄想。
经文
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
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
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
白话解
非水作水生想受,是从渴爱生妄想,
愚夫如是见惑乱,圣者无贪无惑想。
圣者离相见清净,得三解脱三昧生,
远离生灭二边见,无所有地任游行。
经文
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远何性非性?云何性平等?
谓彼心不知,内心极漂动,
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白话解
即相离相无所有,亦无所谓性非性,
性与非性平等观,从是修入自觉圣。
为何愚执性非性?为何圣智见平等?
愚夫自心不自知,内外飘动乱翻腾。
若能破除彼妄识,亦能离执见平等。
白云按
菩萨说法,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要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如幻三昧中事。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明显指出是有为法,是修习禅定中的有为法。
我们可不应该用如梦如幻的态度对待做人的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涵养道德,认真工作,孝顺父母,家庭和睦,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不会做人,怎能作佛?
第五节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提出疑问,对佛说:世尊!如世尊所说,如果执着三昧中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是实有其事,对此攀缘而生妄想,便得不到智慧。
经文
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
白话解
因为所有影像都是施设有为法、心专一境、由此熏习而在心中留下的前尘影事的复现而已,所有名言也都是圣人方便施设进行言教而留下的话句而已。所摄受的相无实性,摄受本身也无实性,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可以摄受的。
经文
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白话解
智者对这些因方便施设而形成的影像和名言,不会生出妄想,自心寂静,没有什么可得。
经文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白话解
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山岩石壁和地水火风的障碍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极远、极近以至智者无所得吗?是因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经文
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
白话解
世尊!如果是不能分别种种自共相而说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不能说他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
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
白话解
如果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亦无智,不是智者。
经文
世尊,有尔熖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白话解
世尊!有能知之心和已知之境结合才是智,有事不得不是智。如果是因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等障碍,或是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统统不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不像你说的无智。于攀缘事无所得,实实在在是智慧观照的结果,不是无智,不是你所说的什么隐蔽,什么障碍、什么诸根不具,也不是我作什么隐覆说。
经文
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①。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
[注]
①知而事不得如来自觉境界清楚地觉知一切形相,但离心离想,自心清净,不作攀缘;一切如幻之相,都无实性,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到达这种境界,就说是如来自觉境界。
白话解
我说攀缘事智慧不得,即是觉知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非有非无,离性非性。智者对现前的影像,不是不知,但是智者不生思量心,不生分别心,不去细察它是什么东西,所以说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因为无所得,智者不会生所知障。
经文
顺三解脱,智亦不得。
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
白话解
直至入三解脱门,智者都知而不察,无事可得。
这是圣知圣见的智慧,不是计着有性无性妄想习气的愚夫所能了解的。愚夫不如实知,执着名相事相,执着有事无事,有性无性,从而妄想不断。
经文
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
白话解
依于现前的境界建立,说有我我所。自心摄受,不明白这是自心现量,生起所知障,再因此而生起妄想。
经文
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白话解
因为是妄想,并无实性,观察推寻不得,又反过来生起“一切法灭了”的断灭见。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
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
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
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
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
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三有诸般攀缘事,智慧无察则无事,
若谓无察是无智,则是愚夫说妄语。
性相非异非不异,智慧无察则无事,
若论障碍及远近,则是愚夫说邪智。
若谓老小诸根冥,无察无事不是智,
所知境界执为实,亦是愚夫说邪智。
第六节再说宗通与说通
经文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白话解
再说,愚痴凡夫总跳不出长久以来熏习形成的邪恶妄想,在妄想中转来转去,执着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自性相,不能够正确理解自宗通及说通。执着方便施设的言说相,所以无法了解离四句的自宗清净通相。
经文
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白话解
大慧菩萨插话说:诚如世尊教诲,还请世尊再为我们说清楚说通和宗通,我们掌握了二通,以后在辩说时,不让凡夫和声闻缘觉抓到我们论说的缺陷。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
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如来说法,都通达两种法,就是说通和自宗通。
说通,指随应众生心,为他们契经契理说种种方便法门,这就是说通。
经文
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
白话解
自宗通,指修行者离自心显现的种种妄想相,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超度一切心意意识归无所有,离因缘见相、入自觉圣境界。
经文
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白话解
一切陷于执着二边见的外道、声闻、缘觉,都不能了解。这就是我说的自宗通。
经文
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白话解
这里说的自宗通和说通的内容,你和诸位菩萨,应当好好修学。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
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白话解
世尊把宗通和说通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我说如来二种通,自宗通和言说通,
宗通行者自通达,说通为了授童蒙。
第七章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一
本章有二节一世论弟子毁了帝释的千辐之轮二佛与婆罗门世论师的对话
第一节世论弟子毁了帝释的千辐之轮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世尊说慎勿习近世间论的种种辩说,如果习近世间论,会摄受贪欲,不得正法。世尊!为什么这么说?真有这么严重吗?
经文
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世间言论种种语句,都讲因缘,讲譬喻,列举诸多理由,证明他们言论的正确性,以之引诱、欺诳、迷惑无知的人们。愚痴凡夫不了解真实情况,受世间种种谈论迷惑,不得自通法,妄想颠倒,陷于二边见。
经文
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
白话解
痴凡夫误入歧途,趣向六道轮回,妄想展转相续,自招过咎,不得解脱,不能了解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质,不能舍离对外境界种种妄想自性的执着。
经文
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白话解
所以,如果依世间言论修习,便不可能脱离生老病死忧悲等苦恼,只能受欺骗,迷惑混乱。
经文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象,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①。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②。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
[注]
①千辐之轮借喻帝释的圆融坚实的理论体系。其实帝释之法,不外欲界忍利天境界,未得圆融。
②以释法摧伏帝释反诘帝释所造之法,或因喻不实,或宗自相违,则其宗不成,因而摧伏帝释。三量五分论属世间法,计着世间因缘事,计着生灭见,不离四句,永劫不到如来地。持世间论的凡夫不可能了解圣智事,不得见如来。但是因缘譬喻等世间逻辑推度之法,亦自成体系,以之同帝释辩说,帝释之法亦不圆融,所以帝释之法被驳得一无是处。
白话解
帝释广闻博识,著作声论,自称大理论家。有一名世论弟子,自称是龙的化身,到帝释天宫宣说世论宗旨,同帝释辩论。要破坏帝释的千辐之轮。世论弟子与帝释约定,如果帝释败一次,便断其千辐轮中之一辐。论战结果,世论弟子以释法摧伏帝释,毁了帝释千辐之轮,回到人间。
经文
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
白话解
世间言论中,宗因喻等逻辑推度,相当严密,龙属于畜生一类,尚且能以语句进行论说,迷惑天子、阿修罗,使他们陷于生灭妄见。高水平理论家帝释,在辩论中还要落败,何况一般凡人!
经文
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白话解
此,你们应当远离世间言论,因为陷于世间言论,能招致生起诸多苦恼,你们慎勿习近能招致种种苦恼的世间论。
经文
大慧,世论者惟说身觉境界而已。
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百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
白话解
世论专讲三昧中的身受的见闻觉知境界,以妄当真。
当前世间流行的世论很多,数以百千计,大约不出五百年,种种世论将结集成一个庞大的系统,恶见、邪见盛行。因其有很强的诱惑力,会有不少人受其迷惑,成为其弟子。
经文
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
白话解
结集的世论,因缘譬喻,讲得天花乱坠,宣扬外道的言论,执着因缘的自性自相,就是没有我们说的自宗通。
经文
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白话解
所有外道都没有自宗通,他们论说无量百千事,无论现在或将来,他们都不可能懂得自宗通。他们自已不得自通,也不知自己说的是愚痴世论。
经文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
白话解
大慧插话说:世尊!把外道讲因缘譬喻的种种语句,说是自事计着,无有自宗通的世论。那么,世尊亦说世论。
经文
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
白话解
世尊为种种从别处来参加法会的大众及各种天人、阿修罗等详细演说因缘譬喻种种语句,也不是自宗通啊!跟外道所谓“智慧”的言说,不也是也一个样吗?
经文
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我不说世论,亦不说有来有去,只说不来不去。来,即是因缘聚会生;去,即是散坏,不来不去,即是不生不灭。我所说的教义,跟世论不一样,不能归入世论妄想之类。
经文
所以者何?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
白话解
为什么呢?因为不执着着自己心中所现影像是有性还是无性。对自心所现的影象,不陷于二边见,则妄想不能转。
经文
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白话解
彻底了解自心所现的影像虚妄不实,则不会对所现影像生妄想。妄想不生,便入三解脱门,得空解脱、无作解脱、无愿解脱。这就是我说的解脱。
第二节佛与婆罗门世论师的对话
经文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①,一切所作耶?
[注]
①瞿昙释迦牟尼的别称。
白话解
一次,有一婆罗门世论师到我住处,进门客套话也不说一句,开口便问:“瞿昙,一切都是造作出来的吗?”
经文
我时答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
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
我复报言:一切非所作是第二世论。
白话解
我说:“说一切都是是造作出来的,你说的是一种世论”。
他又问:“一切都不是造作出来的吗?”
我说:“说一切都不是造作出来的,这是第二种世论”。
经文
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
我时报言:是六世论。
白话解
他又问:“一切都是恒常不变的吗?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吗?一切都是生出来的吗?一切都不是生出来的吗?”
我说:“你共说了六种世论”。
经文
大慧,彼复问言:一切一耶?一切异耶?一切俱耶?一切不俱耶?一切因种种受生现耶?
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
白话解
他又问:“一切都是同一无分别的吗?一切都是各各相异的吗?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吗俱?一切不俱?一切因种种受生而显现?”,
我说:“你一共说了十一种世论。”
经文
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耶?无我耶?有此世耶?无此世耶?有他世耶?无他世耶?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耶?一切不刹那耶?虚空耶?非数灭耶?涅槃耶?瞿昙,作耶?非作耶?有中阴②耶?无中阴耶?
[注]
①中阴《俱舍论》说:“死生二有中,五蕴名中阴”。中阴,即泛指意念前灭后生之间的五阴活动。
白话解
他又问:‘一切无记吗?一切记吗?有我吗?无我吗?有此一世吗?无此一世吗?有下一世吗?无下一世吗?有解脱吗?无解脱吗?一切都是刹那生、刹那坏吗?一切不是刹那生、刹那坏吗?是虚空吗?不是择灭吗?是涅槃吗?瞿昙,是作吗?非作吗?生灭中间有中阴吗?生灭中间无中阴吗?
经文
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
白话解
我对他说:“婆罗门,这些都是世论。我不这么说,我说法不陷于二边见。这些都是你说的世论。
经文
我唯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
白话解
你提出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于执着长久以来虚伪妄想习气,三有恶业太重,不能了解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由此生起妄想。依外道法攀缘外境,执着着人我、法我与六根、六尘,由根尘识三和合生出种种妄想。
经文
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
白话解
婆罗门,我说法跟你们不一样,我不说有因,不说无因,我说的摄所摄性、缘起性,是方便施设,不是执着“我相”、妄想相续的你们所能了解的。
经文
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受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
白话解
涅槃、虚空、寂灭,是三无为境界,其实无为境界不只是三种含义,只是世间数论说成有三个数。”
接着,婆罗门又问:“认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是实有从而造种种诸业,这三有业是因为痴爱而受生还是无因生?”
经文
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
彼复问言:一切相皆入自共相耶?
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
白话解
我对她说:“两种说法都是世论。”
他又问:“是不是一切事物的状态都有其自相共相?”
我再对他说:“这亦是世论。凡是着意涉及虚妄外尘的言论,都是世论。”
经文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
白话解
婆罗门世论师说:“照你这么说,凡是言论都是世论了,还会有什么言论不是世论呢?”他还说我是一切外道的宗师,因为我也也说种种语句,说因缘譬喻。
经文
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
白话解
我说:“有啊!有不是世论的言论。你们不可能有非世论。这非世论,非有为、非无为,非宗、非非宗,非说、非非说,并不是不说因缘譬喻,也不是不说种种语句。”
经文
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
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着故。
白话解
婆罗门说:“怎样的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
我对他说:“有非世论,你们外道不懂。由于你们对外境界在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执着非此即彼的有性无性说,妄想不断,所以不懂非世论。
经文
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
白话解
不生妄想,才懂非世论。彻底了解自心所现影像的实相,不生妄想。不受外境界在心中形成的客尘影响,永远再不会生妄想,这才是非世论。
经文
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着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着。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
白话解
这是我的法,你没有这样的法。婆罗门,你上面提出的那些见识,讲来呀去呀、死呀生呀、乐呀苦呀、或沉溺于见觉、触觉,或执若种种相,或执着和合相续、因缘爱取等等。这么多的说法,都是你们的世论,我没有这这样的法。
经文
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白话解
婆罗门世论师这样问,我这样答。那婆罗门黯然,不辞而别。听说,后来,他想来想去,慨叹说:“释迦门下的弟子说无生、无相、无因、能觉察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之相,不生妄想,超出我们所能通达的境界之外。”
经文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白话解
大慧,这就是你刚才问我“为什么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会摄受贪欲,不摄受法,”这个问题的答案。
经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
白话解
大慧说:世尊!“摄受贪欲,不摄受法”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还请详细给我们解说。
经文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你能能为未来众生着想,咨旬这些句子的真实含义。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给你说。
经文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白话解
大慧对佛说:我用心听着。
佛告诉大慧:这里所说的贪,指执着色声香味触等外尘,妄分别有无,生爱恶取舍之心,陷于二边见。继而苦恼积聚,五阴相续。由于习近世论,生起生老病死忧悲等苦恼。
第七章慎勿习近世间论之二
经文
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白话解
这些过患,都是从贪爱而起,由于受世论师迷惑,死抱世论观点所致。我和所有的佛都说这是贪,说这是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经文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
白话解
怎样才是摄受法?能正确了解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实相,确立人无我及法无我的观点,妄想不生。能正确了解上上修行地,离心意意识,见无量多佛为自己灌顶加持,开发智慧。具足摄受十无尽大愿;可以随时于有意无意之间施设方便法门,神通自在,普济众生。这就是我说的法。
经文
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白话解
我说的正法,不落于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
经文
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
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
白话解
有许多外道痴人,落于二边见,不是说断便是说说常,说不上是聪明智慧的人。
谈执着无因论,便生起常见。觉知外因不实在,因缘无实性,便生起断见。
经文
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
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白话解
我不见生住灭,离生住灭见说法,离生住灭见说的法才是我的法。
这就是我说的贪欲及法,你和所有修习菩萨行的人都应当好好地修学。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外道虚妄说,
妄见作所作,彼则无自宗。
惟我一自宗,离于作所作,
为诸弟子说,远离诸世论。
白话解
世尊把世间论的危害性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百千种种世间论,外道妄说患无穷,
妄见有作及所作,所有世论无自通。
我法悉离作所作,法缘自得自宗通,
佛门弟子应谨慎,远离世论莫盲从。
经文
心量不可见,不观察二心,
摄所摄非性,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是则为世论,
妄想不转者,是人见自心。
白话解
心量无实不可见,莫妄分别生二心,
摄受所摄无实性,断常俱离邪不侵。
心意意识长流转,依于世论业障深,
妄想不转上上地,是人自见清净心。
经文
来者谓事生,去者事不现,
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
有常及无常,所作无所作,
此世他世等,斯皆世论通。
白话解
所谓来者即事生,所谓去者事不现,
明了去来无实性,不复妄想得正见。
计着所作无所作,分别有常与无常,
或说此世他世等,悉是世间外道论。
第八章远离外道涅槃想
本章有二节一外道种种妄想涅槃二佛说涅槃真实义
第一节外道种种妄想涅槃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涅槃的含义。怎么样的法是涅槃?为什么各种外道对涅槃会起诸多妄想,各说各的涅槃?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我现在给你说。那些外道说妄想涅槃,他们的妄想涅槃并不随顺涅槃之相。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有一种外道,认为灭除阴界入的干扰,离了欲界贪爱,觉得一切法无常,一切心法心所法都不生,不思前想后,也不执着现前境界的景象,色受想行识这五受阴都不起活动,自心像灭了的灯火,像败坏了的种子,妄想不生,他们以为到达这种境界,便是涅槃。
经文
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
白话解
大慧,不能以一切法坏灭为涅槃。
或有外道认为从一个境界转到另一个境界是涅槃。其实,前境坏灭,犹如风止,只是暂时沉伏,妄想并不灭。
经文
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相想。
白话解
也有外道认为觉知和所觉知的都坏灭了,处于全无感觉的状态,以为这是涅槃。或见一切常说是涅槃,或见一切无常说是涅槃。
经文
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白话解
有一种外道,知道对种种现前的景象起想念心是招致苦恼的原因,但是他们不知现前种种景象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他们厌恶并且惧怕见到这些景象。当他们偶然见到眼前是一片清净无染的色相时,以为这就是“无相”境界,乐于追求这种境界,以为这就是涅槃。
经文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
白话解
又有一种外道认为内外一切法确实有其自相共相。眼前景象虽然变化不定,而与前后今,其基本性质却保持不变,以为这就是涅槃。
经文
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
白话解
又有一种外道说舍离了我、人、众生、寿者相,便是涅槃。
经文
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①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白话解
又有一种外道恶见,说有感觉的功能与及有能生地水火风这四大种的微尘,这二有都有由士夫所出,这士夫(冥谛的神我)是无始自有,能作一切事,生一切自性,证得这士夫身,便是涅槃。
经文
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白话解
也有说不再存在福或非福的分别心,称为福非福尽,到这种境界,便得入涅槃。也有说断尽烦恼便是涅槃。也有说得到断烦恼的智慧,便是涅槃。又有说展转生灭是确实存在的,生了又灭,灭了又生,除此之外,更没有别的原因。以此为涅槃。其实他们以执着前事为后事因,愚痴无知,还以为生灭无因。
经文
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白话解
又有外道以世谛为真谛,以其世谛作涅槃想。或是修得一些小法小术,进入如幻三昧状态,对因缘和合所起的影像,依于一异、俱不俱生起妄想,以为这就是涅槃。或是在三昧中,见到因妄想自性所引起的影像,忽然似颜色斑烂的孔雀文采,忽然又似种种五光十色的珠宝,忽然又似利刺一样的、夺目的光芒。以为这种境界就是涅槃。
经文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①作涅槃想。
[注]
①六德论处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是为六德。
白话解
又有外道说,二十五有是确实存在的,或说以修行人身体为国土,或以诸天王及尊者明王是护法神,守护修行之人,体内正气不外跑,体外邪魔不内侵。便入涅槃境界。
经文
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白话解
又有外道认为因时间迁移、季节变化而生种种世间事,以这种知见作为涅槃境界。
经文
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白话解
或说有性,或说非性,或说知性非性等等,说这些是涅槃境界。亦有外道说还有感觉不是涅槃,毫无感觉才是涅槃。
经文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
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
白话解
上面列举的种种外道妄想涅槃,都不可能成就真实的涅槃境界,为智者所不取。
所有外道涅槃妄想,都陷于生灭二边。执着其中的一边,便以为是涅槃境界。
经文
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
白话解
外道所说的种种涅槃中并无真实的生灭相,他们说生说灭,都不外是妄想而已。
那些外道所说的每一种涅槃,都是他们主观推论的东西,不是实践的结论。以佛菩萨的智慧观察,都不可能得到真实的涅槃境界。
经文
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白话解
他们在实际修行中,只能是心意来去,漂驰流动,没有哪一个外道能修得真实的涅槃。
第二节佛说涅槃真实义
经文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
白话解
我说的涅槃,正确觉知自己心中显现景象,不执着外境是否有性无性,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如实见三昧中的一切景象,不生妄想,不起二边见。摄受及所摄受的对象,虚伪无实不可得,不应摄受。
经文
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
白话解
弃舍摄受所摄受的妄相之后,便能得自觉圣法。确立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离起烦恼和余习烦恼,净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永离分段生灭和变易生灭。
经文
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
白话解
于上上地、如来地中,得如幻境界等甚深三昧,离心意意识,我说这种境界才是涅槃。
经文
大慧,汝等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白话解
你和所有修习菩萨行的人应当修学我说的涅槃,立即远离外道种种涅槃妄想。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各各起妄想,
斯从心想生,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远离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解脱终不生。
白话解
世尊把外道涅槃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外道种种涅槃见,各说各相起妄想,
都从自心臆想生,并无解脱枉思量。
愚夫缚缚无脱日,亦无善巧方便相,
欲求解脱终不得,所说解脱唯妄想。
经文
众智各异趣,外道所见通,
彼悉无解脱,愚痴妄想故。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
有无有品论,彼悉无解脱。
白话解
众智虽然各异趣,外道妄见却共通,
彼等至终无解脱,愚痴不识自宗通。
一切愚痴诸外道,妄见作者与所作,
执着有品无品论,彼等无由得解脱。
经文
凡愚乐妄想,不闻真实慧,
言语三苦本①,真实灭苦因。
譬如镜中像,虽现而非有,
于妄想心境,愚夫见有二。
[注]
①三苦对世间一切苦恼概括为三苦:
一、苦苦,苦于难离世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苦。
二、坏苦,因失去所得,乐境不常,心生苦恼。
三、行苦,有为法随时变化,心行不得寂静,静心修行也是苦。
白话解
凡愚乐住妄想天,无有智慧不见真,
着言说相三苦本,识真实义灭苦因。
譬如镜中显诸像,由于妄想心镜现,
自心现量离有无,愚夫妄见堕二边。
经文
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妄想则不生。
心者即种种,远离相所相,
事现而无现,如彼愚妄想。
白话解
不识心量与缘起,执着名相与事相,
若然了知心境界,自心清净不妄想。
自心现量见种种,智者远离相所相,
现或无现曰来去,亦是愚夫起妄想。
经文
三有惟妄想,外义悉无有,
妄想种种现,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说,亦无有所说。
白话解
三界诸有唯妄想,除了妄想无别义,
随心妄计种种现,凡愚不能如实知。
诸百千经说妄想,经经所说唯名字,
智者读经离言说,无说无字是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