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和小沙弥出门行脚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我前面。”

  小沙弥虽然感到莫名其妙,但仍照老和尚的指示,放下包袱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小沙弥觉得:“这样真是逍遥自在啊!而佛经里说,菩萨必须顺应众生的需要而行各种布施,这真是太辛苦了!况且天下众生苦难多,到何时才能救得完呢?不如独善其身,过这种逍遥自在的日子!”

  这念头一起,就听到老和尚很严厉地对他说:“你停下来!”

  小沙弥赶快回头,看到老和尚严肃的面容,吓了一跳!

  老和尚将包袱拿给他说:“包袱背好,跟在我后面走!”

  小沙弥想:“做人真苦!刚才自己还那么开心,才一转眼就变得很难过,人的心念真是不稳定啊!凡夫心很容易动摇,还是修菩萨行好,起码我可以面对苦难众生,跟很多人结好缘,做一些我做得到的本分事。”

  这时,老和尚又面带笑容地回头招呼他,并将行李拿去自己背,请他走在前面。

  小沙弥就这样反覆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

  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请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

  听到老和尚这么说,小沙弥感到很忏悔,当他又生起菩提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前面,他就不敢了。

  他说:“师父,这次我是真正发心,要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心大愿为道基,一步一步向前精进。”

  老和尚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也起了赞叹、尊重之心,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地并肩走着。

  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也知道要发大心、立大愿;发心立愿很简单,但要恒持道心却不容易。

  世事无常,今日虽平安,明日却难料,如果发下大愿却动辄心生退转,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实在太可惜了!

  发大愿不能太轻易,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坚定志愿、磨炼耐心、方能度过难关。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

《百业经》: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

真正的魔术师

真正的魔术师

  王舍城中有一位魔术师名叫跋陀罗,他博学多闻,善于咒术,是王舍城的首席魔术师。摩竭陀国的人民,除了正信的优婆塞、优婆夷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的魔术迷惑,而归信他。  跋陀罗听说了佛陀的功德名号,心...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黄念祖:一个人不是非发脾气不可

  有个日本故事很深刻。  一休小和尚九岁的时候,师父出去了,吩咐大家好好在庙里看庙,用功。他是小孩,大殿里呆不住了,找他师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在方丈室哭呢。  “你哭什么?”...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海涛法师:半条毯子 佛教故事

海涛法师:半条毯子 佛教故事

  从前,在波罗奈国曾经流传着一个不合理的习俗:凡是家里的父亲年满六十岁时,子女就必须给他准备一条毯子,让他住在门边,去看守门户。  当时,有两兄弟也正在打算着把他们的父亲送去看门,哥哥对弟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