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从随缘随化到净素饮食 佛门到底经历了什么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色,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正是他第一次提出禁止僧尼“食一切肉”的主张,自梁武帝规定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很多大乘佛教经典明文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观点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源远流长的佛缘。

过去,素食常常与持斋念佛联系在一起,但近年来,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

在10年前,如果有人相邀“去吃素”,可以猜想他们是佛教徒;在5年前,可能猜想他们养生派;但到了现在,他们极大可能是时尚界人士了。

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素食并不等同于素斋,也不是佛教所独有。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载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很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自然,吃素使人气清,因而追求清气,奉行素食原则。

民素流行的主要表现为个人“素食主义”的盛行和各地素菜馆的兴起。现代素菜馆融合了宫廷素食、佛门净素和民间各大菜系的素食,甚至引入很多西餐的做法。素菜馆主要有两个门派,一是仿荤,重形象逼真、“味妙味肖”;二是全素,但求原味创新,尽量不使用半成品,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趋时尚。很多素菜馆为了制作纯正精良的素菜,往往聘请佛门素斋掌勺大厨;店主很多都是在家居士,菜馆的布局清静雅致、供奉佛祖,厅名、菜名会选取佛门典故,背景音乐使用佛教音乐,用具也会体现佛教特色,总之在整体设置、细节安排上都会亲近佛门。

总之,素食在理念、取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历经了种种流变,而从随缘随化到净素饮食,佛教文化与素食的渊源可见一斑。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每日点上一炉沉香,心怀随喜

每日点上一炉沉香,心怀随喜

静坐品闻千年沉香,窗外,人流奔忙,浮生碌碌,窗内,茶香袅袅,清香弥散,满室氤氲着淡淡的水雾与茶香。...

素食养生:冬瓜冬菇汤

素食养生:冬瓜冬菇汤

冬瓜冬菇汤...

清晨,怎样喝你的第一杯水?

清晨,怎样喝你的第一杯水?

  清晨,怎样喝你的第一杯水?健康的肌体必须保持水份的平衡,人在一天中应该饮用7-8杯水。很多人都知道,起床后空腹喝下第一杯水有益健康。但是,你是否审视过,这一杯水到底该怎么喝才正确?白开水、淡盐水、...

赞叹!这些世界名人居然都吃素

赞叹!这些世界名人居然都吃素

目前我国素食人群约5000万人,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吃素食的有两种极...

看,玩香的就是这些人!

看,玩香的就是这些人!

沉香作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充满文化美学的一件物品,到底是哪些人会比较热爱玩香。说实话喜欢玩香的人不能细分,因为每个香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要概括性而言的话,可以将玩香之人分为这几类。 沉香 • 凡朴香...

十种常见野菜,竟是癌症克星

十种常见野菜,竟是癌症克星

吃婆婆丁对肝有好处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很多人都在野外见过。它的花粉里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有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婆婆丁的主要功能是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