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音丐)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乞者]:   ‘乞者’有三解:一是乞食,即贫穷或伤、残、病、苦之人,无以自活而乞取食物、财物以活命,此类之人俗称为‘乞丐’。二是乞法,根钝、愚痴、作恶忏悔之人,乞求佛法,请求开示法义或乞与经书、佛像以为读诵、供养。三是乞力,因感自力不足,请求随喜鼎助,帮以一臂之力,以解其困。   凡有乞于我者,若是善事,都应以慈悲心助之、与之。但若是恶事相乞,则不得助、与,并应予以劝止。   [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分与]:   (句-口+亡)与‘丐’,音相同,义亦相近,是请求帮助的意思。‘分’就是将自己之所有,分给他人,‘与’就是给与。凡有向我行乞之人,应多多少少随自身方便,随喜帮助、分送、给与行乞者,使其愿心得以满足,以解其困。   [空遣还]:   凡向我行乞,无论其乞食、乞财、乞法、乞力,其必有不能自解之困难,若自身却不多少随宜丐、分、与,而竟视而不顾,听而不闻,甚至以恶言、恶行相加,以手势、言词或其他表情予以遣还,使乞者求乞的心愿落空。   【旨意】   受戒之优婆塞、优婆夷,应以慈悲为第一,乞者多为贫、病、苦、无助之人,本宜自动予以拔苦与乐,方为正信佛子所应为。若乞而不与,空遣还去,是有违慈悲之心。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者,其所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二十一至一百四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二十一至一百四十--玄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二百卷(第一百二十一卷~第一百四十卷)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一 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四   若业未离染。彼业异熟未离染耶。...

药师宝忏--未知

药师宝忏--未知

  药师宝忏   《药师宝忏》,药师即药师佛,又称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乃东方净琉璃世界导师;宝忏即宝贵忏悔仪式。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众人乃至修道之士,时而病魔缠身,经常烦恼忧心,纵有尖端科学仪器、妙手回...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未知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未知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卷上(四五分)   诸结戒法第一   结戒场文(两界不得并。若欲大界内安戒场者。先竖戒场四方内相外相。相去一肘。使人唱。内一周竟言。此是内相彼为外相。如是第二第三唱。众中堪能羯...

信力入印法门经--昙摩流支

信力入印法门经--昙摩流支

信力入印法门经 元魏三藏昙摩流支译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一   归命一切诸佛。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如来住持境界之处。去寂灭道场不远普光法殿大福德善根所成之处。平等普遍无可嫌处。具足无量功德之处。金刚...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东方三圣开光法语--未知

  药师三圣开光法语   药师如来,莲座降临;   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辅弼莲座同莅临!   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慈悲喜舍皆具足;   如于此会见佛座,一切尘刹悉如是...

佛说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四法经--地婆诃罗等

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 唐中天竺沙门地婆诃罗等奉敕初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众。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有四种法。菩萨摩诃萨。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