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乞不与戒第四--道源

见乞不与戒第四   若优婆塞、优婆夷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音丐)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优婆夷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注释】   [乞者]:   ‘乞者’有三解:一是乞食,即贫穷或伤、残、病、苦之人,无以自活而乞取食物、财物以活命,此类之人俗称为‘乞丐’。二是乞法,根钝、愚痴、作恶忏悔之人,乞求佛法,请求开示法义或乞与经书、佛像以为读诵、供养。三是乞力,因感自力不足,请求随喜鼎助,帮以一臂之力,以解其困。   凡有乞于我者,若是善事,都应以慈悲心助之、与之。但若是恶事相乞,则不得助、与,并应予以劝止。   [不能多少随宜(句-口+亡)分与]:   (句-口+亡)与‘丐’,音相同,义亦相近,是请求帮助的意思。‘分’就是将自己之所有,分给他人,‘与’就是给与。凡有向我行乞之人,应多多少少随自身方便,随喜帮助、分送、给与行乞者,使其愿心得以满足,以解其困。   [空遣还]:   凡向我行乞,无论其乞食、乞财、乞法、乞力,其必有不能自解之困难,若自身却不多少随宜丐、分、与,而竟视而不顾,听而不闻,甚至以恶言、恶行相加,以手势、言词或其他表情予以遣还,使乞者求乞的心愿落空。   【旨意】   受戒之优婆塞、优婆夷,应以慈悲为第一,乞者多为贫、病、苦、无助之人,本宜自动予以拔苦与乐,方为正信佛子所应为。若乞而不与,空遣还去,是有违慈悲之心。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者,其所受罪恶如第一轻戒者然
点我:
标签: 佛经原文

相关文章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至四十--求那跋陀罗

杂阿含经卷三十一至四十--求那跋陀罗

杂阿含经(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刘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

光赞经第十卷--竺法护

光赞经第十卷--竺法护

  光赞经第十卷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问品第二十五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诸四天王。诸焰天诸兜术天诸尼摩罗天诸波罗尼蜜天诸梵天诸梵迦夷天诸首陀卫天。各各无央数亿百千天...

如意满愿轮咒--未知

如意满愿轮咒--未知

如意满愿轮咒 wèng,pàmó,wúxǔníxià,bimǎléi,hōngpēi 唵,帕摩,无许尼夏,毕玛雷,吽呸 如意满愿轮咒简介 如意满愿轮咒又称如意轮咒或满愿轮咒,此咒出自《不空绢索观音密...

贫人供佛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他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酸的模样,便说:「你没有钱财,没资格参加,赶快离开!」  鸡头懊丧...

有愿易度:目犍连尊者度化村民

有愿易度:目犍连尊者度化村民

  有愿易度 经律异相  佛世有一聚落。恣行邪见。不从佛教。乃遣目连往。则倾心向化。佛言。此辈与目连有缘。往劫目连为樵夫。见山中无数聚蜂。飞来欲螫。因戒曰。汝等皆有佛性。莫兴毒害。吾若成道当度汝等...

宝星陀罗尼经 卷五至卷六--波罗颇蜜多罗

宝星陀罗尼经 卷五至卷六--波罗颇蜜多罗

  宝星陀罗尼经卷第五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百亿诸魔生如是念:“今佛世尊入王舍城门,我等应以最上庄严,严饰此城门之内及彼地方,如彼城外天、龙、夜叉之所庄严。”   尔时,世尊以他心智知百亿魔心之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