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译文--未知

   大乘起信论译文   陈常谛   大乘起信论   【注】大是无量无边。包含十方法界广博的意义乘是有运载度众生出生死到彼岸的功能起是破除众生的颠倒起立正信的义理信是亲证此心了无疑惑论是假立宾主有问有答破除邪见发挥正理的意思   【解】不论何经皆有通题别题大乘起信此四字是此部的别题。论一字是论藏的通题题是题头似人的头面看着他的头面容易就知道他为人是善的还是恶的是忠的还是奸的经论的题头不外亦是这样的意思   大道字说起来有三种的道理叫做体相用(一)一心的理体是十法界众生森罗万象善恶一切诸法之所依的。是体大(二)本来具足河沙称性功德是相大(三)善能出生十法界一切的因果 是用大乘是依此心理能破除向来的烦迷恼妄一切贪着直至究竟觉不生不灭心所以下文说“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所以说更无别法唯是一心大乘之理就是一心小乘的人们不信此理留滞化城外道的人们不信此理劳而无功凡夫的人们不信此理误认妄心所以轮回不休所说的不信不是他们本来不具此心而不信的人々有心从本以来平等不增不减因为被五阴所遮覆二执所障所以此心理不得现前迷而不信。菩萨慈悲怜愍众生沉迷所以宗集百部大乘特别造出此论普令一切众生发起正信若信了此心理一切道法自然任运而生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行的根本。行无信不能起立学道的人们 首先耍起正信   马鸣菩萨造   【注】摩诃耶经说“如来灭后六百岁已”九十六种外道等邪见竞兴毁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伏一切诸外道辈”照这样说来此菩萨是如来预记的人据造此论乃在如来灭后六百余年的时代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华言翻做觉有情菩萨是大觉是所求的萨埵是有情是所化的悲的双运上求下化的人们叫做菩萨   【解】为什么叫做马鸣据诸传记有三种的解说(一)菩萨初生的时候感动了群马悲鸣不休。(二)菩萨善会抚琴利用琴的音声来宣说法音群马闻了俱皆悲鸣(三)菩萨善会说法若说法时能使群马闻了法音悲鸣垂泪七日不食菩萨是自觉々他行大乘理的人们造是造作宗集百部大乘的广义而造出此论   真谛三藏译   【注】梵语“波罗末陀”华言真谛就是谛悟真如的道理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师是能通达经律论的   【解】真谛三藏法师是西印度优禅尼国人自少聪明智慧善会通达经律论三藏的道理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入中国并送苏合佛像来东土未及经旬适逢候景侵乱后至承圣三年九月十日。和慧显智恺昙振慧旻并黄铖大将军太保萧公勃等在衡州建兴寺翻译此论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修行等   【注】十方是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业是身、口、意、三轮业用不同魔外凡小所以说最胜凡夫妄知外道邪知、小乘偏知菩萨分知独佛遍知。遍知就是无不尽知的即是意业最胜色无础自在就是身业最胜大略来说有四种的无碍(一)大小无碍就是一一根俱皆遍满法界且不妨坏诸根的性又不混杂诸根的相(二)互用无碍是一根能作诸根的应用诸根能作一根的应用自在和融不相妨碍(三)理事无碍就是现前色相和真空实 相而不相础当体即空空色没有二相(四)应机无础是一身而善会普现一切身一切身即是一身摄救世大悲就是口业最胜世是世间是三种世间中的有情世间者字是指三轮最胜的释迦牟尼佛及是并及彼是指佛体相就是法。法就是佛的体相诸佛以法为体真如法性就是法身。论说在众生数中名叫佛性在非众生数中名叫做法性法性就是诸法的实性法性无边普现于有情无情譬如海水能和众湿所以法性比喻似海又真是无妄如是不变   【解】马鸣菩萨要造此论的时候首先归敬三宝为什么要归敬三宝呢大略来说有三种的缘故(一)受恩的缘故果若没有佛来说法法是无从由起若没有法是永久不能解决吾人生死的大事设使有法若没有僧伽来流传那末无从闻及受此三思才得了悟今将传此法应当首先归敬三宝(二)求加被的缘故五浊恶世的众生教化很不容易若不仰请三宝的威力加被则不能自利他所以应当致敬(三)使众生生信的缘故已造此论又恐怕人们不肯信受所以 使他归敬三宝容易使人们信从所以应当致敬归命是尽吐倾诚的言辞归是归向命是命根是一身的生命意思是将此、身的生命生死荣衰得失都不管总要归向尽十方遍法界最胜业遍知色无础自在救世大悲的佛宝并及佛的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的法宝为什么这样叫做法宝呢佛的身体相就是法众生以四大为身诸佛以法为身法性真如海就是说真如法性就是法身的真体在众生数中名叫佛性在非众生数中名叫法性虽然有随缘的利用而不变的又虽然不变而恒随缘的所以譬喻像大海一样似的因为风来浪起波虽不定面湿性没有分毫变异为水固是湿性为波亦是湿性没有变异的湿性不础浪起无量功德藏是说此法身妙真如性含摄具足不假修持本来具足无量称性功德所以叫做藏不但归敬佛法二宝并要归敬修如实行等的僧实僧有凡僧和圣僧的差别所说如实修行的就是地上的大菩萨僧悟真实理起圆顿行名叫做如实修行   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注】所说的疑大略有二种(一)疑法是疑大乘的法体不知是一体还是有多体若是一体则没有异法何故要重发四宏誓愿广度众生若多体则非一体我和非我不同怎么起同体大悲   所说的邪执有二种(一)我执真如界内不立一尘本没有众生妄计有我(二)法执本来没有种々法众生妄计有种々法   【解】马呜菩萨造出此论不是为求名利供养的及是一心为要利益众生使众生除去二疑和二执因为众生自无始劫来生死不休不能悟证涅槃不外是以疑执为本因有疑所以迷真因有执所以起妄是故学大乘法的人们首先要除去疑执若是疑执果然除去到这田地不疑亦不执才得于大乘的根本法中发生正信没有疑自然是信没有邪执自然是正既然发生大乘的正信方才得入如来法中处在如来家做个法王的儿子继续佛的种子   【补注】华严经说“下佛种子于众生田 中生正觉芽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注】论是论藏摩诃衍华言译做大乘   【解】论说有一个的法子能生起大乘心的信根能信此心理就是信根信心真如门正理决定信心生灭门业用不忘真如门和生灭门总不出一心所说的信根就是正信满了入住得不退的法位有这样的好处所以应当要说   说有五分云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注】(一)因缘如法华经说“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以菩萨造出此论不外亦是为度众生的(二)立义立是标立宗旨义是义理(三)解释是详细分别说明(四)修行信心是要如实修行还要如实信此真心(五)劝修利益是劝钝根的人们修行兼利益后来的众生   【解】要照此论说来有五种的分别五种是什么第一就是因为要度众生的缘故第二是标立义理第三是详细解释第 四是要信此心修此行第五是劝化钝根的众生实修实行兼要流传利益后来的众生   一、因缘分   初说因缘分   【注】因缘是因为要度众生的缘故   【解】法不是没有缘故而生起的既然造出此论必有因缘   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日是缘有八种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令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   【注】问是假问答是假答要显明真理评断是非是要假设问答才得明白有问有答所以叫做论   【解】设有人问有什么因缘而造出此论呢菩萨则答他说是因为有八种的缘故所以造出此论的什么叫做八种第一是因缘的总相大凡诸佛菩萨所修诸行不外是为众生拔苦与乐的岂只造此论吗然造出此论的缘故亦是因为着凡夫和外道不知真理迷此一心所以有种々的分段生死小乘权教的人们迷此一心尚未得脱离界外微苦的 变易生死所以造出此论开示此心要使众生信此心修此行能得证到究竟觉的快乐不是要求人天的供养和恭敬的   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   【注】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根本之义就是一心的理体   【解】第二的是要分明解释无去无来一心的根本义理开示众生使众生离开邪见的疑执明々正々了解此心理不会再误谬的缘故   三者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故   【注】善根成熟是十信满心的摩诃衍翻译华言叫做大乘   【解】第三的是为使十信满心善根成熟的众生在此大乘法中能得确信无疑堪任住在正信的不退位的缘故   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   【注】善根微少就是初入门的人们信位未满的众生   【解】第四的不但要使善根成熟的众生堪任不退信的就是初入门善根微少的众生 亦要使他修习信心的缘故   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   【注】恶业是无始以来所造的罪业障是障础业能障道所以叫做业障痴是无明有二种(一)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太都迷于理体(二)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大都迷于事相就是对于理事不得明了昏迷暗昧以为体性的能障碍无痴的善根发生烦恼业慢是我慢是夸恃自己的尊胜贡高轻举   【解】第五的是因为要对根器浅薄痴慢邪见的众生开示方便法的门使他们自知罪恶发心礼忏悔过自新消除业障还要善会保护此心远离愚慢脱邪见的网子的缘故   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   【注】止是止住妄念颧是观照凡夫是六道的众生二乘是声闻乘和缘觉乘心过是偏执一方不能证入中道对治是像药治病一样似的   【解】第六的是要开示众生修习止念观照的方法来对治六道的凡夫和声闻缘 觉二乘偏执此心的过病   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方佛前必定不退信心故   【注】专念是一心不乱生于佛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面前   【解】第七的是为开示众生使他专心念佛求生西方于七宝池中莲花化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必定不退此信心的缘故   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   【注】利益是离苦得乐的利益不是为世间金钱的利益因众生不知此心不行此理所以用劝   【解】第八的是要劝告懈慢和不信不行的众生们详细与他说明修此大乘心理的利益使他们一心向上菩提正觉的光明大路上走   有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注】此是总结论的原因   【解】有了这样的因缘所以造出此论的
点我:

相关文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一-- 天亲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一-- 天亲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 元魏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 天亲菩萨造   法门句义及次第  世间不解离明慧   大智通达教我等  归命无量功德身   应当敬彼如是尊  头面礼足而顶戴  ...

莲花生大士心咒--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士心咒--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士心咒 嗡阿吽,班渣,咕噜,贝玛,悉地,吽 ōngāhōng,bānzhāer(轻声) gǔlǔ,bēimǎ,xīdì,hōng   莲花生大士心咒,也称为金刚上师咒。是用梵文写的。念诵此神咒...

俱舍论总论--佚名

俱舍论总论--佚名

  顶礼文殊童子!   成熟二资菩提大果位,   十力与四无畏狮座上,   慈悲为众宣说有无漏,   一切法理本师前敬礼。   以头陀行功德增吉祥,   郑重交付如来之补处,   弥勒教...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6

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6

  清陆士铨  陆士铨,字近堂,是苏州元和人。早先学习扶鸾术(请神),是玉坛的弟子。后来为坛友祈祷病好,神教他礼拜“梁皇宝忏”。陆因此礼忏发心,就到天宁庵,受菩萨戒。正好这时有寂根菩萨,从极乐国来...

放光般若经第十九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九卷--无罗叉

  放光般若经第十九卷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形品第八十一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于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

净空法师:众生与佛没有缘,佛也没有法子

净空法师:众生与佛没有缘,佛也没有法子

  世间人遇到与自己有缘的人就很欢喜,没有缘的人就不想跟他见面。我们知道,阿弥陀佛与十法界一切众生的缘最深。这一桩事情,诸佛都不一样,有些人在自己修行成佛的过程当中,只顾修自己,很少与众生结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