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正月十三 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


牛头法融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人。他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禅定。


二十年后,法融禅师离开了茅山,在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很好,有很多灵异之事。原来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连樵夫们都不敢从这里经过。自从法融禅师入住后,再也没有老虎了。有一天,法融禅师正在打坐,突然来了一条丈余长的大蟒,目如星火,举头扬威。那蟒在石室的洞口呆了一天一夜,见法融禅师没有任何动静,于是就自动走开了。更为奇特的是,经常有群鹿伏在石室的门口,听他讲经,甚至还有百鸟衔花来供养他。


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正在蕲州黄梅双峰山弘法。有一段时间,四祖经常遥望金陵一带,发现那儿紫气缭绕,知道必定有奇异之士在那儿修行,于是亲自前往寻访。

一天,四祖来到幽栖寺,问寺院里的僧人道:“此间有道人否?”那位僧人不耐烦地回答道:“出家儿那(哪)个不是道人?”四祖反问道:“阿那个是道人?”被四祖这一喝问,那僧无言以对。这时,别外有一位僧人出来,告诉四祖:“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四祖听了,于是策杖入山,来到石室跟前,只见懒融禅师正在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顾。

四祖于是问道:“在此作甚么?”

懒融禅师回答说:“观心。”

四祖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懒融禅师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站起来,向四祖作礼,并非常客气地问道:“大德高栖何所?”

四祖道:“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懒融禅师问:“还识道信禅师否?”

四祖道:“何以问他?”

懒融禅师道:“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我仰慕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机会前往礼拜参访)。”

四祖道:“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懒融禅师非常惊喜,问道:“因何降此?”

四祖道:“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懒融禅师于是指了指屋后,说道:“别有小庵。”

说完,便引四祖来到小庵前面。四祖发现庵的四周尽是虎狼之类,于是顺势举起两手掩面,作出害怕的样子。

懒融禅师道:“犹有这个在。”懒融禅师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你这位大名鼎鼎的祖师,还有恐怖心或者说执相的心在。

四祖反问道:“这个是甚么?”

懒融禅师于是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儿,四祖在懒融禅师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懒融禅师见了,心里畏怕,不敢上坐。

四祖趁机点拨道:“犹有这个在。”

懒融禅师不明白个中的妙旨,于是向四祖顶礼,并请他宣说法要。四祖道:“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懒融禅师问:“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回答道:“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懒融禅师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四祖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四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丑善恶等二边差别,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别所致,并不是实有。只要我们的心一落入二边分别,我们就会产生取舍心理,作种种对治,而这恰好是跟解脱之道相违背的。因此观心的最要紧处,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这种平等观源于对诸法性空的体认。


四祖将祖师禅的顿教法门传给法融禅师之后,随即返回了黄梅双峰山,再也没有出来过。从此以后,牛头法融禅师的法席大盛,学者云集,法融禅师因此而被尊为牛头宗的初祖。显庆二年(657),法融禅师入寂于江宁建初寺,春秋六十有四。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开示|圆瑛法师:提倡素食聚餐会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②

☀素食
素食|无事
素食|过年怎么招待亲朋好友,这几道灵隐美食安排上
素食|动静寒温 自愧自悔
素食|放下

☀分享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赏析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赏析|敦煌写经精品:释慧湛《佛说生经》手稿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阅读
阅读|杀生人世大恶
阅读|紫柏禅师:于境缘不可意处,最为大幸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故事
故事|化悲伤为精勤
故事|厨房得遇文殊菩萨现身的灵隐祖师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视频
视频|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
视频|月德呈瑞 玉兔迎春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婆罗尊者(30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婆罗尊者(30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纪念 | 十月十一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受天子之钳锤 为佛祖之标榜

纪念 | 十月十一 憨山大师圆寂纪念日——受天子之钳锤 为佛祖之标榜

威威堂堂,澄澄湛湛。不设城府,全无厓岸。气盖乾坤,目撑云汉。流落今事门头,不出威音那畔。无论为俗为僧,肩头不离扁担。若非佛祖奴郎,定是觉场小贩。不入大冶红炉,谁知佗是铁汉。只待弥勒下生,方了这重公案。...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这段是结前生后的文字。此二宗,是小乘:是指上文成实宗和俱舍宗,这两宗的教义,只能使修行人断烦恼障的人我执,超越三界,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偏空涅槃,而且只能自利,所以为小乘。十宗中的律宗,则通于小乘和大乘...

百喻经故事——伎儿作乐(52)

百喻经故事——伎儿作乐(52)

伎儿作乐——《百喻经》经文譬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释义有一个出名的乐师,国王请他去演奏,答应给他一千个银钱。等演奏完毕,...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降伏魔尊者(31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降伏魔尊者(31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

前文回顾: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二)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三)称佛名号品第九以上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