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迎国庆 保安全 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部署,高水平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平安建设,切实保障国庆长假期间寺院消防安全,9月22日,在灵隐景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杭州灵隐寺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上午9时,随着模拟演习的警报声响起,灵隐寺消防队第一时间出动,排查险情发生位置,并上报消防部门,请求支援。景区消防闻讯即动,立刻赶到现场,与灵隐寺消防队联手,迅速扑灭火势,解除险情。整个过程大家行动果断、动作规范、配合密切,高标准完成演练的各项计划和要求,演练达到预期效果。


演练结束后,景区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洪汝攀对演练过程进行了点评,现场检查了寺内各处消防设备、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和紧急疏散通道,并对国庆期间寺院消防安全做出指导。

杭州灵隐寺是全国重点寺院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一直是寺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消防部门的指导下,灵隐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专职消防队,定期检查寺院各殿堂内的消防安全设备,24小时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确保寺院安全。

▲9月13日,杭州市宗教活动场所除险保安推进会暨消防技能演练活动在灵隐寺举行


自8月31日全省民宗系统“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以来,杭州灵隐寺积极响应,先后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消防技能演练活动,切实提高了寺院僧众职工的安全意识,坚决守住寺院安全底线。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素食
素食|本心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
阅读|山色

☀故事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视频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元代僧人著作——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十一)

历史|元代僧人著作——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十一)

元代僧徒的著述,虽不及唐宋之盛,但如禅宗僧徒行秀的《从容录》、明本的《中峰广录》、普度的《莲宗宝鉴》、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庆吉祥的《至元法宝勘同录》、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觉岸的《释氏稽古略》等...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皈依尊者(30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皈依尊者(30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故事|冤冤相报

故事|冤冤相报

过去有个男子娶了两位太太:大太太膝下无子,小太太则生了一位容貌端正、模样可爱的男婴。由于丈夫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大太太因此心生嫉妒,对外却宣称自己疼爱这小男婴胜于亲生骨肉。因此,家人也都认为大太太将他...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历史|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九)

普觉英辩(1247—1314),受慈恩学于柏林潭,弘法于秦州景福寺,道俗称为无佛世之佛。云岩志德(1235—1322)从真定龙兴寺法照学慈恩教义。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命江淮诸路立御讲所三十六所,...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如果修行人犯了戒,了知“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想要忏悔先前所造恶业,首先当生深重惭愧之心,于三宝前发露无遗,至诚忏悔,并断相续之心。然后收摄身心,端身静坐,常常反观罪性,微密追究,则知罪业无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