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36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五十五尊至第三百七十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陆拾叁尊

韦蓝王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铜像


诗 偈


世人多为情所苦,汉水长江本异途。

若欲解得逍遥乐,扬子江头问渔夫。


偈 解


情之于人,爱恨交并,苦乐相随,正如长江与汉水。若想通晓逍遥之乐,应当去问问身在其境的渔夫。


此偈教导我们,爱海中人,最易迷乱,理当远离。爱欲是生死根本,爱欲不断,生死不能了。修学佛道,应当把五欲打破,才能见到本有的光明。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耳戴环,尊者右侧有一猕猴献桃,尊者左手去接,右手置于右膝。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陆拾叁尊韦蓝王尊者,即韦蓝王菩萨,属十方诸大菩萨之一。



尊者具有清净天眼,天眼,顾名思义,是诸天所具之眼,从修禅定而得。因为没有色质障碍,能于物质世界中自在地观察,而不受距离、体积、光度的限制。


不过天也有层次,有地居天、空居天和禅定天。地居天就是一般民间所信的福德鬼神以及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天神;空居天是指焰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禅定天则指色界和无色界的二十二层次。层次越高,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


天眼有修得和报得的不同。一般的鬼神,因为没有肉体束缚,都有深浅程度不等的天眼,称为报得。至于一些被鬼神所寄托、依附的人,也是藉鬼神报得的天眼,而能见人所不能见的事物。对人类而言,修禅定或可得天眼。不过需要知道,禅定的目的却不在于修得天眼。虽另有专修神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禅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说的以外,尚有能见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现象。那是由于任何现象的发生,已经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造下一定的业力,便会造成一定的果报,往往现象尚未发生,而发生那种现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没有其它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将发生的事实。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够预知未来。天眼的能力越强,能见的未来越久远,精确度也越高。


所谓精确度,就是说明天眼并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它的因素,未来的事态未必就会产生他的预期结果。这好比两位围棋的棋士对奕,段数越高,所见棋目越多;段数越低,所见越少。但还没有任何两位棋力相当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盘就已经知道胜负的结果。因为世事变量太多,定数只是局部和短时间的现象,万法因缘所生,缘变则变。所以佛法不执着天眼,也不鼓励人为了使用天眼而修成天眼。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识自生尊者(341)

赞叹愿尊者(342)

定拂罗尊者(343)

声引众尊者(344)

离净语尊者(345)

鸠舍尊尊者(346)

郁多罗尊者(347)

福业除尊者(348)

罗余习尊者(349)

大药尊尊者(350)

胜解空尊者(351)

修无德尊者(352)

喜无著尊者(353)

月盖尊尊者(354)

栴檀罗尊者(355)

心定论尊者(356)

庵罗满尊者(357)

顶生尊尊者(358)

萨和坛尊者(359)

直福德尊者(360)

须那刹尊者(361)

喜见尊尊者(36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有一个名叫迦罗越的人,一心一意想见文殊菩萨,却总无法如愿。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广行布施,设宴供养沙门,并且在会场正中央,设了个高高的座位,希望文殊菩萨能降临,一偿宿愿。有许多沙门都来应供...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明来暗谢

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独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而明常存矣。无明:为烦恼别称。不如实知见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24-101)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24-101)

采荷街道作品24·篆刻·《明心见性》·董利民25·书法·《喜迎杭州亚运会》·厉正兴26·书法·《喜迎杭州亚运会》·刘羡27·书法·《饮湖上初晴后雨》·王炳三29·绘画·《笑迎春风》·王富珍30·绘画·...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南梁 · 石雕阿育王佛立像成都博物馆收藏此像为红砂石雕刻而成,正面全部施红白彩后贴金,佛像残高约48厘米,头有螺状肉髻,脸型瘦削,长眉细目,神情睿智而沉静,薄薄的嘴唇上蓄有八字胡,显得飘逸而潇洒。身着...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垢净明存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佛陀告诉我们,我们修行用功,好像用火锻炼铁一样。因为铁里面含有杂质,要用火来烧,用铁锤来打,把铁里面的杂质去掉,就可以做成器具。去除...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等本空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等本空①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这四句是佛所说的甚深之法,比较难懂。就经文来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