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日——若非大权示世间 法幢谁能如是建
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纪念日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
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
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
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延寿禅师俗姓王,字冲玄,号抱一子,原籍在丹阳,后迁余杭,遂家焉。据说,延寿禅师在孩提时,便喜欢坐高榻,乃至引起其父母的不满,他于是跃而下地,跪泣父母面前,请求谅解,从而使家庭关系愈加和睦。
延寿禅师在总角时便归心佛教,不吃荤腥。到了成年之后,他每天只吃一顿饭,时常念诵《法华经》,达到了“七行俱下”的熟练程度。到了十六岁时,延寿禅师已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儒生了,据传他当年曾给吴越国的文穆王钱元瓘献上过《齐天赋》,于是“众推间世之才,咸欲官之”。大概就是由于这次的崭露头角,延寿禅师出仕为余杭库吏,到他二十八岁那年,又升为华亭镇将,主管军需物资。
延寿禅师在做华亭镇将期间,经常买鱼虾等动物放生,乃至动用了府库中的资金,事发后,被判死刑。当延寿禅师被押赴市曹时,他面无戚容,典刑官觉得奇怪而问其缘故,延寿禅师回答说:我动用库中的钱是为了放生,自己没有私用一文,于心无愧。因此,延寿禅师被无罪释放,并听其从龙册寺翠岩禅师(雪峰义存禅师的弟子)出家,随即受戒,时年三十(929)。
此后,延寿禅师曾到天台山天柱峰习定九旬,乃至“有鸟类尺鷃,巢于衣褶中”,他才出定。在具有如此的禅定修习功力之后,他才去参礼德韶禅师,求他“决择所见”,此时德韶禅师“一见而深器之,密授玄旨”,并对延寿禅师作了悬记:“汝与元帅有缘,他日大兴佛事”。
延寿禅师在德韶禅师门下得法之后,曾到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此后又到金华天柱峰诵《法华经》三年。直到后周广顺二年(952),延寿禅师才出住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雪窦寺(在今天浙江省奉化县),一时“学侣臻凑”。
杭州灵隐寺在会昌年间遭到破坏,以后虽几经修复,但难复原貌。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吴越国忠懿王钱俶决定重修灵隐寺,于是礼请延寿禅师到灵隐寺主持复兴工作,遂大兴土木,重修殿字,增建僧房五百余间,继而又建殿宇房舍千三百余间。全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四面加筑围廓,自山门绕至方丈室,左右相通。此后由延寿禅师担任灵隐寺主持,灵隐寺因而得以中兴,寺僧达三千之众,盛况空前。
后周显德元年(954),钱俶建慧日永明院(即杭州净慈寺),礼请衢州道潜禅师居之,为开山祖师。并同意道潜之请,将塔下罗汉铜像移入新寺供养,使净慈寺成为当时最隆盛的道场。宋建隆二年(961)钱俶迎请延寿禅师入净慈寺继道潜法席,为第二任住持。延寿禅师在杭州永明寺前后住持共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余人,而寺中学侣常盈二千。禅师洋洋八十万字的佛学巨著《宗镜录》,也是最终在杭州净慈寺定稿的。
宋太祖开宝七年(970),延寿禅师入天台山,度僧约万人。同年奉敕在钱塘江建造六和塔,用以镇潮,钱王亦署延寿禅师为“智觉禅师”。
延寿禅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大师,他出家之后,精进务道,许多文献对此有翔实的记载。《永明道迹》载他在翠岩出家受戒之后,“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缯纩,食无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景德录》载他“常与七众受菩萨戒,夜施鬼神食,朝放诸生类不可称算。六时散华,行道余力,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
尽管延寿禅师昼夜六时修道,不曾有“一时一刻、一念一顷”的松懈,他仍时刻省察自己曾有“几心欲摧伏烦恼,几心欲降伏魔怨,几心念三宝、四谛,几心悟苦、空、无常,几心念报父母恩慈,几心愿代众生受苦,几心发念菩萨道业,几心欲布施、持戒,几心欲忍辱精进,几心欲禅寂显慧,几心欲慈济五道,几心欲劝励行所难行,几心欲超求办所难办,几心欲忍苦建立佛法,几心欲作佛化度群生……”
为此,延寿禅师为自己一生的修行确定了百零八件佛事,其中包含了持咒、念佛、礼佛、忏悔、诵经、坐禅、说法等,尤以持咒与念佛为最。对于延寿禅师的这种精进的行持,后人无不叹服,惠洪在《延寿禅师传》末的赞语中说:“予初读《自行录》,录其行事,日百八件;计其貌状,必枯悴尪劣。及见其画像,凛然丰硕,眉目秀拔,气和如春。味其平生,如千江之月;研其说法,如禹之治水,孔子之闻韶,羿之射,王良之御,孙子之用兵,左丘明、太史公之文章。呜呼,真乘悲愿而至者也!”
延寿禅师的著述很丰富,其传世者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另外还有《唯心诀》《定慧相资歌》《神栖安养赋》《警世》等作,《景德录》说他还有“诗、偈、赋咏凡千万言”。如果按照《自行录》卷末所开列的著述目录,延寿禅师的著作“共六十一本,总一百九十七卷”,显然不止以上所列数种,其中散轶者自然不少。延寿禅师的著述在他住世时就传播到了海外,当时“高丽国王览师言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数珠、金澡罐等。彼国僧三十六人亲承印记,前后归本国,各化一方。”当年,德韶国师应羲寂之请,派人到高丽誊写智者的著作回国,而此时高丽国又派人到延寿禅师这里受学,可见当时中朝佛教文化的交流之频繁。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十二月二十六日,延寿禅师圆寂于永明寺,翌年正月六日塔于大慈山,并树亭纪念,宋太祖赐其塔额曰“寿宁塔院”。
往期回顾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