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为恶贼所劫失㲲(97)

为恶贼所劫失㲲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㲲,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㲲者,先于㲲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值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何在?”即便㲲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㲲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



释义

有两个人结伴在荒野行走。其中一人身上披了一件㲲衣,半路上遇到强盗被抢去了。那个人想到失去的衣服里有一枚金钱,就对贼说:“这件衣服里正好有一枚金钱,我想用这一枚钱赎回这件衣服。”贼说:“你的金钱在哪里?”这个人就从衣角中取出金钱给贼看,他还说:“这可是真的金子,如果不相信,那边草丛中有个好金匠,你可以去问他。”强盗听说草丛里还有人,又把那个人的衣服剥去了。如此愚人,把自己的衣服和金钱都丢了还不算,还要害得别人的衣物被抢走。



寓意

修行的人做了许许多多的功德,往往因为敌不过烦恼习气的劫贼,而丧失了善法,并毁坏了功德,这不但自己有了损失,还使许多人也累失道业。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出家凡夫贪利养(74)

驼瓮俱失(75)

田夫思王女(76)

构驴乳(77)

与儿期早行(78)

为王负机(79)

倒灌(80)

为熊所啮(81)

比种田(82)

猕猴(83)

月蚀打狗(84)

妇女患眼痛(85)

父取儿耳珰(86)

劫盗分财(87)

猕猴把豆(88)

得金鼠狼(89)

地得金钱(90)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小儿得欢喜丸(92)

老母捉熊(93)

摩尼水窦(94)

二鸽(95)

诈称眼盲(96)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二十四节气|清明——此心如梦复如痴 荏苒春光欲暮时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春分后十五日的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是一个出门去探访春天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

二十四节气|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二十四节气|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宋·梅尧臣《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明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至此而雪盛也”所谓大雪,顾名思义,雪愈大而天愈冷...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执宝炬尊者(336)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执宝炬尊者(336)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历史|清初著名居士——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二)

清代居士之弘传佛学,成为近世佛教的支柱。清初著名的居士有宋文森、毕破、周梦颜、彭绍升四人。与彭同时的有罗有高、汪缙。清代中叶,有钱伊庵、江沅、裕恩、张师诚等;清末有杨文会、沈善登等,都是热心研究佛教的...

禅诗欣赏——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禅诗欣赏——水月心方寂 云霞思独玄

酬晖上人秋夜独坐山亭有赠【唐】陈子昂钟梵经行罢,香床坐入禅。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宁知人世里,疲病苦攀缘。首联叙述了晖上人午后诵经,黄昏经行,晚上禅坐的日常安排,巧妙地写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