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明 戴进 伏虎罗汉图轴

尺寸:113.9x3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人画山水,喜参以人物故实,戴进此作绘罗汉持杖静坐堂前,左手徐伸伏虎,更似一位禅师,另有一侍童侧身门后窥视,面露惊惧之色,而罗汉、虎则泰然自若,状至可掬。观其衣纹,率皆蚕头鼠尾,形简神具;人物面部描画较细腻,生动传神;山石皴法,出以大笔斧劈,水墨淋漓,顿挫挺健。全图用笔迅速,气势浑成,笔墨有收有放,工写之间,刚柔相济,巧拙互用,应是他中年时期粗笔人物画的一种典型风貌。


这幅画当中不仅有罗汉,还有一只老虎,以及一个类似于罗汉弟子或者仆从的人,每一个表情都很奇怪。比如说这只老虎,如果不是它脑袋上那个若隐若现的“王”字,看起来仿佛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大猫。


罗汉后面那个仆从或者弟子表情却比老虎还要丰富,缩头缩脑,佝偻着身子,一只露出来的眼睛,似乎心中有所恐惧。

不过,从意境上来说,这幅《罗汉图》却给了我们另一种“罗汉”的形象,老虎不是被他的暴力所压服的,而是心悦诚服,这样的表现手法比那种“怒目金刚”的伏虎罗汉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具有“威力”。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为金银首饰工匠,后改工书画。明朝宣德间(1426—1435)以画供奉内廷,官直仁殿待诏。后因遭谗言被放归,浪迹江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虫草。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观照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素食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故事|大龟的因缘

☀视频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临终偈【宋】王随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这是北宋时宰相王随的临终偈语,他谒首山省念禅师而开悟,这首偈语则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对世人来说,生死无疑是件大事。可是“无常迅速”,生...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宋】苏轼紫李黄瓜林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

纪念|十月十七 来果禅师圆寂日

纪念|十月十七 来果禅师圆寂日

来果老和尚,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其父教他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即能倒背...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悭贪的苦果

佛陀时代,有一位家财万贯的富翁,不但为人非常悭贪,更不断叮咛儿子要好好地守护家财,不要把财物费耗在无关的人事上,因为赚钱很辛苦!甚至特别交代守卫,若有乞丐从门前经过,不能让他靠近;若有人来求助,就和他...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视频|云林志工国庆欢喜报四恩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要知恩报恩,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所有众生皆去报答。这种四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常听到有人说:佛教义理深邃,引人入胜,我也很想学习,但对于持戒始终心存疑虑,觉得戒律严重妨碍了我的自由……其实,戒律在凡夫眼里是种束缚,而在诸佛菩萨看来,恰恰是使众生获得真正自由的途径,所以名为解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