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老母捉熊(93)

老母捉熊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为熊所困。



释义

有一个老妪,睡在树下,突然来了一只熊要吃她,老妪绕着树跑,躲避熊的追赶。熊用一只掌抱着树干,另一掌来捉老妪。老妪急中生智,也抱住树干抓住熊的两只手。


对面来了一个人,老妪忙对那人说:“你和我一起捉住这个熊,我们杀了它分吃熊肉。”那人相信了老妪的话,就一块捉熊,他抓住熊的两个爪子,老妪就舍了熊自己跑掉了。那人后来只身和熊搏斗陷入困境。



寓意

因贪心而轻信,因轻信而受害,这是所有贪婪者的通病和下场。为了求利益而附和佛法者,反而会受到损害。只有真心信仰,才会真修实学,求得利益。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出家凡夫贪利养(74)

驼瓮俱失(75)

田夫思王女(76)

构驴乳(77)

与儿期早行(78)

为王负机(79)

倒灌(80)

为熊所啮(81)

比种田(82)

猕猴(83)

月蚀打狗(84)

妇女患眼痛(85)

父取儿耳珰(86)

劫盗分财(87)

猕猴把豆(88)

得金鼠狼(89)

地得金钱(90)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小儿得欢喜丸(9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纪念|六月廿八 天台德韶禅师圆寂日——心外无法 满目青山

天台山德韶国师,清凉文益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处州(今浙江丽水)龙泉人。其母叶氏,曾梦见白光触体,因而有孕。德韶禅师十五岁时,曾有一梵僧来家中化缘,见他生得气度不凡,便劝他出家。于是他十七岁便依本州龙归...

禅诗欣赏——水与心俱闲

禅诗欣赏——水与心俱闲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唐】李白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会度小劫,观空天地间。性好山水的李白与名山大川中的不少僧衲亦有往来。在清丽平和的山水之中,他...

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释教三字经|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达摩祖师传来的修禅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全凭修禅的人用直觉的功夫,直下向心源探讨。不立就是离的意思。禅宗所以不立文字,是因为文字不论如何高妙,说理如何深刻,终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达摩祖师渡江...

纪念|腊月初四 首山省念禅师圆寂日

纪念|腊月初四 首山省念禅师圆寂日

腊月初四 首山省念禅师圆寂纪念日七轴莲经,持之已久。一言放下,即知本有。不说之说,举着就见。拂袖而行,何等快便。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首山省念禅师,风穴延沼禅师之法嗣,俗姓狄,山东莱州人。省念禅师自...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