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下)

前文回顾: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第六、此土有难免三途之苦,彼土有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

娑婆世界是个苦的世界,难能免除三途之苦。三途就是三恶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我们在娑婆世界当个苦恼凡夫,三业不清净,造十种恶业就堕落。堕入三恶道,不能见佛闻法,再想出离三恶道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娑婆世界有难免三途之苦。


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三恶道,连三恶道之名也不会听到,所以有恶道永离,不闻恶名之乐。


第七、此土有尘缘障道之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


在娑婆世界里,衣、食、住、行的生活就是尘世之缘,故称尘缘。在家居士学佛法比较困难,因为在家人的尘缘深厚,事务太多,所以障碍修行。不但在家弟子被尘缘障到,出了家还是有很多障碍的,毕竟还是需要衣、食、住来维持生活,这样就不能专心修行了,所以娑婆世界免不了尘缘障道之苦。


生到极乐世界有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阿弥陀佛看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衣食住而忙碌,不能专心办道,因此以他的愿力,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用我们去经营。住的房子是现成的七宝楼阁,想穿什么衣服,只要一动念,衣服就披到身上来。想吃什么有什么,不用去煮,而且用的都是七宝做的钵,吃完后碗钵自然化去,不用洗,这就是衣食自然。只有安心享受办道之乐,没有为衣食住忙碌经营之苦。

第八、此土有寿命短促之苦,彼土有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


在娑婆世界有命浊之苦,命浊即寿命短促。人生过百年者无几,年轻时不闻佛法,当闻到佛法,想发心修行的时候,却已经年老体衰。命终之后又要随业受报,一点也作不了主。如果不幸堕入三恶道,真是苦不堪言。就算来生仍然作人,还是寿命短促,还是痛苦。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则寿与佛同,阿弥陀佛即无量寿佛,极乐世界的众生也都是无量寿。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佛一样的寿命,有一生办道之乐。


第九、此土有修行退失之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


娑婆世界的众生,难得发心修行办道。好不容易发了心要修行用功,打闲岔的因缘太多了,才精进了几天,又退了道心,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称为不定聚。


凡是念佛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正定聚。都是十信圆满,入了十住位,皆是阿鞞跋致,即不退转,有永远不再退转的快乐。

第十、此土有佛道难成之苦,彼土有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


在娑婆世界修行,单进不退,还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假若修行进进退退的话,尘点劫也难以成佛。


极乐世界则不同,一生就能以成道。因为寿命无量,单进不退,就这一生行门修满,所作成办,结果就成了佛,在极乐世界有这一种快乐。


其实,对苦言乐仍是方便说法,若据实言之则“彼土众生,无有众苦”,而是“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不仅以上列举出来的十种苦没有,而有以上的十种乐,实在是一切苦都没有,一切乐完全具足,因此名为“极乐”。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代天台宗弘化大德——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八)​

历史|清代天台宗弘化大德——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八)​

天台宗自明末百松真觉再兴,称为重兴天台教观第一世,幽溪传灯为第二世;以后,蕅益智旭、苍辉受晟、警修灵明被继尊为第三、四、五世。天溪受登与受晟为同门,受登弟子灵耀与灵明继绍弘扬台教。受登(1607—16...

2022灵隐回眸⑧——以绍隆佛种为己任 放眼长远培养优秀僧才

2022灵隐回眸⑧——以绍隆佛种为己任 放眼长远培养优秀僧才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依法依规强化从严治教③以平安创建为目标 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④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活力⑤以弘法利生为家务...

论坛|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学术综述

论坛|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学术综述

2022年11月19日—20日,第六届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于线上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杭州灵隐寺寺协办,杭州佛学院、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汇集了浙江大学...

释教三字经|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释教三字经|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汉明帝派遣使臣去西域求法,当这十八人浩浩荡荡地向印度前进,途中经过月氏国,遇到了两位天竺的出家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秦景、王遵、蔡愔等就恭恭敬敬地说明了来意,而后邀请这两位出家人到中国来。于是,两位...

百喻经故事——贫人作鸳鸯鸣(47)

百喻经故事——贫人作鸳鸯鸣(47)

贫人作鸳鸯鸣——《百喻经》经文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华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

新闻|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浙江省评审会在杭州灵隐寺召开

新闻|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浙江省评审会在杭州灵隐寺召开

10月12日,全国佛教院校“优秀教师”浙江省评审工作会议在杭州灵隐寺召开。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一处处长楼剑涛、宗教三处三级调研员魏微莅会指导。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光泉法师,省佛协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