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善知识,虚云此次由港还山,路经此地,辱承各位相邀叙谈,莫非累劫之缘。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就,正知正觉,发大慈悲,普度三界。世出世间贤圣,因行果位,一道齐平。


善知识,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总要步步立稳脚根,远离妄想执着,便是无上菩提。古德所谓“平常心是道”,只如孔子之道,不外“中庸”。约理边说,不偏是谓中,不易之谓庸。约事边说,中者中道,凡事无过无不及;庸者庸常,远离怪力乱神,循分做人,别无奇特。佛法也是一样,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

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是为最上根人说。上根利智,一闻道法,行解相应,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善相且无,何有于恶?若是中下根下,常被境风所转,心平二字,谈何容易?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名为八风。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着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曷若恒时步步为营,从事相体认,举心动念,当修十善,事相虽末,摄末归本,疾得菩提。


复次佛门略开十宗,四十余派,而以禅净律密四宗,摄机较广。善知识,佛境如王都,各宗如通都大路,任何一路,皆能觐王。众生散处四方,由于出发之点,各个不同,然而到达王所,却是一样有效,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但吾人若今日向这路一逛,明日又向那路一逛,流离浪荡,则终无到达之期。六祖云“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垂诫深矣。所以吾人要一门深入,不可分心,不可退转,如鼠龁棺材,但从一处用力,久自得出。


若欲旁通余宗,自须识其主伴。禅宗的行人,便应以禅宗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净土宗的行人,便应以净土法门为主,余宗教理为伴;律宗密宗亦复如是,方免韩卢逐块之弊。佛门戒律,各宗皆须严持,识主伴如行路知方向,持戒律如行路有资粮,宗趣虽然不同,到头还是一样,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也。


今日座中皆上善人,与佛有分,虚云唠叨移时,亦不过为虚空着楔而已。珍重。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廿七日在广州联义社演说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上)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华严法会|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十大愿即“普皆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而趣向于所期之目的地,谓之回向。所期之目的有三处:第一回向菩提,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趣向于佛果菩提,是谓回因向果...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净藏净眼转邪心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赞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向大众宣讲妙庄严...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皮袋歌虚云老和尚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百六十筋连体,八万四千毛孔在。分三才,合四大,撑天拄地何气概!知因果,辨时代,鉴古通今犹蒙昧,只因迷着幻形态。累父母,恋妻子,空逞无明...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释教三字经|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俱舍宗,即依《俱舍论》而立的小乘宗派。相对于成实宗被称为小乘空宗,俱舍宗则被称为小乘有宗,其学者被称为俱舍师。《俱舍论》是天亲菩萨造的。天亲菩萨印度的原名婆薮槃豆,佛灭度以后九百年左右,出生于北印度阿...

​历史|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二)

​历史|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二)

清朝统治者最初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西藏地区所传的喇嘛教。当十七世纪初起,已有喇嘛到关外传教,曾受到清太祖的礼遇。太宗时(1627—1643),盛京(今沈阳)方面已开始和当时西藏的达赖喇嘛第五世(161...

常识|四谛法之灭谛

常识|四谛法之灭谛

灭是灭尽义,即择灭无为,由圣无漏智慧的简择力,灭尽惑、业、苦三种杂染法,究竟证会静妙安稳的寂灭果,即灭谛体相。灭谛体性就是断尽烦恼,绝诸戏论,究竟寂灭的涅槃。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六卷说:“此烦恼粗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