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停心观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

三、多散众生数息观

四、愚痴众生因缘观

五、多障众生念佛观


“五”,是五种对治烦恼的方法。


“停”,止息、停止,止住妄心,停止贪、瞋、痴、散乱、障碍。


“心”,指“虑知心”,即第六意识妄想心,有知觉、分别,会缘虑环境。第六意识依第七,第七依第八,根本在第八阿赖耶识,但起贪瞋痴作用的完全在第六意识,为求证声闻圣果,须止息烦恼,止息烦恼得靠这五种方法,谓五停心。


“观”,要用心修观,否则不能对治烦恼。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


众生所贪,总不出五欲——财、色、名、食、睡,五尘——色、声、香、味、触,五欲、五尘中,贪重者先对治。


多贪众生不净观是从所贪境来说,主要对治色,因色是生死根本,欲出三界,从此下手。不净观是修行的下手工夫。不知基本,修行只想见佛、得神通或佛出现、佛跟我说话等,那是着魔,很危险。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


瞋恚心重的众生修慈悲观。瞋恚心大致有三种:(一)非理瞋——无理取闹,想发脾气就发脾气。(二)顺理瞋——生气有理,你不惹他则无事。(三)诤论瞋——因辩驳真理而起的诤论。这三种瞋以大乘佛法言,修三缘慈对治,修众生缘慈对治非理瞋,法缘慈对治顺理瞋,无缘大慈对治诤论瞋。


慈悲观用意在以慈悲心,平等爱护一切众生,无冤亲之别。


所谓“七周行慈”,我们日常接触总不出七种人,亲三种:上亲—父母、师长。中亲─兄弟、姊妹。下亲─朋友、知识、相识之人。冤三种:害上亲者上冤,中亲中冤,下亲下冤。非亲非冤一种,即走路时碰到的“路人”。


对这七种人平等修行慈悲,其中主要学习对冤家修慈悲,从下冤乃至上冤,尚且要以慈悲心爱护,令得安乐,当然不生瞋恨伤害之心了。


三、多散众生数息观


散,散乱。正用功时易生昏沉、散乱两种毛病。散乱即掉举,心静不下,昏沉即打瞌睡。散乱心较昏沉难对治,昏沉只糊涂而已,散乱心动,有时会造大罪业,问题较严重,所以先对治之。


散乱心重者,须修数息观,人活着都有呼吸,除非得四禅禅定者。“数息”即数呼吸,数入就不数出,数出不数入,例如算呼出,心默数一,第二次呼出数二,吸入不数,如是从一至十,重复数之,超过十则用心太过,会出毛病。


四、愚痴众生因缘观


愚痴忽略,是迷痴颠倒,不明事理,拨无因果,主要是包含我执,由是引起执断、执常,即前五利使之身见、边见。或执有实体,如我的身体是实在的。


颠倒迷惑严重者,教修因缘观,观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此名十二因缘流转门。知众生由十二因缘轮回生死,谓观三世十二因缘,然后修还灭门。


五、多障众生念佛观


障,修行的障碍。人在学佛、修行的时候,身不健、事不顺,种种逆境接二连三,就是障碍特别多,谓“多障”。障虽多,合之不出三类:昏沉暗塞障、恶念思惟障、境界逼迫障。


“念佛观”的念佛是观佛,念是观。声闻法三种障都以念应身佛对治,观佛功德,相好庄严,观佛的三十二相,从无见顶相、肉髻相、白毫相,直到脚底千辐轮相,观得清清楚楚,便能对治。


若依大乘佛法言,须观佛法身,法身光明遍照;观诸法空寂,修般若空观,一切皆空,都能对治。


以上是五停心观,修行初步可以在五停心中找一种对治,能对治烦恼,进而正修。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学处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观照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在娑婆世界为什么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常识|十二因缘法门

☀素食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素食|本心

☀分享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阅读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故事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故事|冤冤相报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唐代 8世纪末—9世纪初绢本设色高57.0厘米 宽18.5厘米这幅绘在淡雅的黄色绢面的画是敦煌绘画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尽管尺幅很小,却具备了一些早期的大型作品的共同特征,相当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作品...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今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日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师弘四分 戒光远著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唐朝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

释教三字经|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释教三字经|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这一宗专门以宏扬《成实论》为主,所以叫成实宗。成实宗最兴盛的时期,是在六代,也就是六朝。何以见得成实宗在六朝的时候最兴盛呢?《高僧传》记载了历代高僧自行化他的事迹。因此,成实宗的兴盛可以在《高僧传》中...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禅诗欣赏——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

念佛偈【唐】白居易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②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常识|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