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12.10  冬月十七

阿弥陀佛圣诞

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

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

八德池中莲九品,七宝妙树成行。

如来圣号若宣扬,接引往西方。

弥陀圣号若称扬,同愿往西方。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于佛教稍有接触的人,对“阿弥陀佛”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寺院的围墙上,殿堂中的幢幡上,经书画像上,乃至佛弟子的口中,时常能看到、听到“南无阿弥陀佛”或“阿弥陀佛”。但“阿弥陀佛”是谁?他现在在哪里教化众生?十方三世诸佛无量无边,为何学佛的人会将“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常常挂在口边呢?


浩如烟海的大藏经中,有三部经与阿弥陀佛和他所成就的极乐世界直接相关,被称为“净土三经”,分别是《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而在这三部经中,又以《佛说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如何由人成佛,如何创造极乐世界的伟大事迹的叙述最为完整。今天我们就根据《佛说无量寿经》中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介绍,来了解这位“知名度最高”的佛陀。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唐代莫高窟第220窟南壁 西方净土变


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代。当时有一国王,即妙喜国的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以后,不但欢喜,而且理解,随即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上菩提心,舍弃国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为僧,号法藏比丘。他卓而不群,胸怀大志,眼见芸芸众生,业障深重,福慧浅薄,加之生命短促,即使发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恶缘多而助道的善缘少。于是,他时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帮助这些众生脱离苦海,早日成佛?


类似问题终日缠绕心头,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自己必须先成为一位十方都赞誉的佛,建立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以便一切众生都乐意往生;同时还要有一个绝妙的修行法门,以便十方众生万修万人去。于是他去请教老师世自在王佛,像这样的心愿能实现吗?听了这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心声,世自在王佛对他说:譬如一望无际的海水,如果有人用斗去量,经过很多劫的长时间海水尚且可以量尽。只要人的意志坚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断的努力,就连成佛都不成问题,还有什么心愿不能兑现的呢?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南宋 阿弥陀佛接引图


佛的话给了他极大的鼓励,于是他跪在佛面前:请佛慈悲垂示十方诸佛美好的净土,以及庄严净土之法,我听了一定如教修行。佛感其至诚,就为他详细的开示各种的修行方法,并为他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的境界,还以不思议自在神力,将所说的诸佛刹土一一的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清清楚楚的亲眼目睹,身历其境。资质超卓、绝顶聪明的法藏比丘随即将所见到的诸佛刹土选其胜而舍其劣,决定在西方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又将所听到的各种修行方法,舍其难而选其易,发现其中持名念佛一法是第一方便,于是决定以之作为自己将来普度众生的无上法宝。


这样的精挑细选,去芜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设计,总共经历了五劫长的时间,才完成构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绝妙净土。在这五劫的长时中,他一面构思,一面修行,同时还集结了许多庄严其净土和帮助一切众生修证佛果的大愿。此时他又回去向佛禀告,佛见他修行已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就无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现在可以具体的宣布自己普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的大愿了!于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众之中,发下他那冠绝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庄严净土,愿愿济度众生。并在每发一愿之后皆说“若不尔者,誓不成佛”,展现了他誓要每一愿皆兑现的决心。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清代 极乐世界庄严图


古来诸佛无不先立大愿,而后依愿起行。因为立大愿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会有大成就,当愿行圆满之日,即是成佛之时。法藏比丘在发愿后,对修行更加精进,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处,是何身份,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进地修行,常以四事供养一切诸佛和众生,并广修六度,自利利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他就是这样的在无央数劫的长时中,成功的积累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时至今日,法藏比丘已经愿行圆满而成佛多时,据《阿弥陀经》说,他成佛以来已有十劫,佛号“阿弥陀”,其美妙绝伦的国土名“极乐”,地点就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离此十万亿佛土。


“阿弥陀”三字,乃无量光寿之义,他的寿命、光明、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慈悲、相好等等,无一不无量,故我们可以称他为“无量寿佛”,也可以称他为“无量光佛”。实际上,十方三世诸佛哪一位不也是样样皆无量呢?可见念“阿弥陀佛”,即等于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古德有偈赞曰: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在理上讲,佛佛道同,法法平等。我们切不可妄生分别心,以为佛位有等级之别,那就大错特错了;但站在事上言,阿弥陀佛九品度众生,与众生所结的缘最深最广,胜过十方诸佛,又他的极乐世界,广博庄严,超越十方诸佛净土,就连十方诸佛亦都同声赞扬。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南宋 阿弥陀佛三尊接引图


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根据中国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说法,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摄法身愿(第十三、十五、十七三愿);二、摄净土愿(第四二、四三两愿);三、摄众生愿(其余之四十三愿)。可见摄受众生才是四十八愿的主要内容,这也显示阿弥陀佛发愿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了救度众生,令一切众生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人人都跟他一样,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样样皆无量、圆满。待他成佛之后,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国土,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环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场,和他亲自教导众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万德洪名,能令闻者、念者,无不获得绝大利益。


正因阿弥陀佛的无边愿行和广大功德,以及他为众生多生累劫种下的善根因缘,再加上包括我们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内的十方三世诸佛的称扬赞叹,众生皆认识到他是一切众生的救度者,因此人人皆以无比虔诚的心,敬仰他、皈依他,所以“家家弥陀佛”,都希望得到他的愿力加持,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我们今天既知阿弥陀佛放光注照一切众生,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相应地,就应该时时忆佛念佛,以便我们的心与佛的心,心心相印,感应道交。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素食|不须多味

素食|不须多味

每一餐饭不需要样样俱全,有一二佳味即可。纵然有其他想吃的,也可以等下一餐再吃啊。-本日食单-小炒腐竹包菜青椒杏鲍菇番茄生菜汤面-小炒腐竹包菜-材 料包菜半个、干腐竹3根、红尖椒1根、植物油盐、酱油、生...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4)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4)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四、灵光一点透禅机那弟兄两个回家,赞善问道:“汝二人归来何晚?...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

百喻经故事——二子分财(58)

百喻经故事——二子分财(58)

二子分财——《百喻经》经文昔摩罗国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法第二位心所法,心所法的全称为心所有法,具足三种意义名为心所: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恒依心起:心若没有,心所决不能独立生起,要以心为依,才能生起作用。与心相应:这里...

百喻经故事——愿为王剃须(55)

百喻经故事——愿为王剃须(55)

愿为王剃须——《百喻经》经文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欢喜,与其所愿,即便问言:“汝欲何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须时,愿听我剃。”王言:“此事若适汝意,听汝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