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猕猴(83)
猕猴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释义
从前有一只猕猴,被大人打了一顿,它不能把大人怎么样,就迁怒到小孩的身上。
寓意
一切法都在新陈代谢的生灭迁流中,过去的已经灭了,相继后生的不是前者,人们往往搞不清楚,妄执错认,犹如这个猴子。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猕猴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释义
从前有一只猕猴,被大人打了一顿,它不能把大人怎么样,就迁怒到小孩的身上。
寓意
一切法都在新陈代谢的生灭迁流中,过去的已经灭了,相继后生的不是前者,人们往往搞不清楚,妄执错认,犹如这个猴子。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前文回顾:故事|无言的感化(上)故事|无言的感化(中)一天中午,佛陀乞食,那些流氓爬上佛陀路过的两边树干上,疯狂地恶骂,还踩落树上的露水,把佛陀一身淋得湿透,钵中的饭菜也渗满了露水。佛陀依然面带微笑,...
前文回顾: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观众生业缘品第三观:梵语毗婆舍那,即是用真智去体察一切事物,对一切事物能够正确如实地了解,免去妄加忖度的过失,就叫做观。众生:或译为有情,有多种解释:(...
当时南方,自南宋以余杭径山、临安灵隐等为禅宗五山十刹后,禅门宗匠辈出,其代表人物有:云峰妙高(1219—1293)于至元十七年(1280)住径山,时教家大毁禅宗,妙高与一、二同志入京力争。和教僧仙林论...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五、近恋亲守身尽孝话说道清长...
思惟菩萨及胁侍像北齐 汉白玉雕刻-高47.7公分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作品以主尊半跏思惟菩萨像为中心,左右各有一僧一菩萨立于莲台上。背后为透雕的双树,双树上刻有六身飞天及中央一身结跏趺坐合掌的菩萨。主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