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是世尊临涅槃时无问自说的,经中讲述极乐世界庄严景象,再三劝勉众生发愿往生,并不再提及诸善回向、定观、三福、九品等方便施设,直呈往生正因:执持名号,以此为多善根福德因缘。


众生若能尽形寿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必顺其因地本愿,在众生临终时刻现身接引;众生因见佛圣现前而心不颠倒,欢喜踊跃随佛往生。


世尊唯恐一佛所说众生难以生信,于是不厌其烦地转述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的证诚之语,激发众生“称念佛号必定往生”之信心。


弘一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水墨纸本,十七开册,1932年弘一大师为其先父进士公百三十年冥寿而书,工正端严,一气贯通,亦弘一大师生平得意之笔也。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廿七  榜文叩阍惊天子 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癫吃得醉了,十分快活,济癫便提起笔来写道: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

素食|中秋意

素食|中秋意

小饼如嚼月 中有酥与饴-酥皮月饼-材 料百果馅:熟面粉100克,花生油85克,纯净水40克,细砂糖100克,熟白芝麻15克,橘饼15克,各式坚果65克,水果干35克水油皮:中筋面粉140克,花生油60...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

百喻经故事——老母捉熊(93)

百喻经故事——老母捉熊(93)

老母捉熊——《百喻经》经文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禅诗欣赏——花与人间事一同

花与人间事一同【唐】龙牙居遁禅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凋谢了,美景不再,空...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释教三字经|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这段是结前生后的文字。此二宗,是小乘:是指上文成实宗和俱舍宗,这两宗的教义,只能使修行人断烦恼障的人我执,超越三界,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偏空涅槃,而且只能自利,所以为小乘。十宗中的律宗,则通于小乘和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