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是世尊临涅槃时无问自说的,经中讲述极乐世界庄严景象,再三劝勉众生发愿往生,并不再提及诸善回向、定观、三福、九品等方便施设,直呈往生正因:执持名号,以此为多善根福德因缘。


众生若能尽形寿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必顺其因地本愿,在众生临终时刻现身接引;众生因见佛圣现前而心不颠倒,欢喜踊跃随佛往生。


世尊唯恐一佛所说众生难以生信,于是不厌其烦地转述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的证诚之语,激发众生“称念佛号必定往生”之信心。


弘一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水墨纸本,十七开册,1932年弘一大师为其先父进士公百三十年冥寿而书,工正端严,一气贯通,亦弘一大师生平得意之笔也。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猕猴(83)

百喻经故事——猕猴(83)

猕猴——《百喻经》经文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释义从前有一只猕猴,被大人打了一顿,它不能把大人怎么样,就迁怒到小孩的身上。寓意一切法都在新陈代谢的生灭迁流中,过去的已经灭了,相继后...

释教三字经|先束身 次摄心 得圆通 证道深

释教三字经|先束身 次摄心 得圆通 证道深

戒律,可以检束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保护我们不会造下种种的恶业。也可以摄持我们的内心不起,不随外境而攀缘、追求。学佛的人为什么甘受这种拘束呢?因为他们都有一个远大的希望,那就是得圆通,证道深。圆,是圆满、...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纸本白描  尺寸:91x4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是一幅白描画,一只似犬又似麒麟的动物“犼”乘云而来,法相庄严的十六臂观音端坐在莲台上。全作画得极为精细,人...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敬谢诸居士盛意。鄙人因前年抱恙,身体颇受影响。去年又长期讲经,心劳力竭,故精神方面不甚健康。宏法事业,至今日颇有力不从心之慨。今次承王与揖居士及诸上善人迭次函请来沪说法,鄙人自惟体力不充,未敢遽允。而...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天台宗以藏、通、别、圆为教,以空、假、中三观为观门。此三观理论出于北齐慧文禅师,而慧文禅师之三观,又因读《中论》而悟得。《中论》是龙树菩萨所作,因此可以说慧文的三观是祖述龙树而作的。慧文以中论一偈中之...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净藏净眼转邪心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赞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向大众宣讲妙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