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八)


龙眼

宗伯①陆公②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寿逾宗伯六载而嗜蒸豚③。二老母,一嗜米饮,一嗜川椒④,寿俱九十以上,旁观者复效法之。又一老人,清晨服蜜汤一杯,倘其永寿,而诸蜂乏食矣!


嗟乎!摄生虽君子所不废,而死生有命,圣谟洋洋⑤。故夫子仅登古稀,岂其养生之无物。颜渊⑥早夭三十,将无⑦箪食以伤生。而有耄耋⑧期颐⑨负贩于道路者,曾饘粥⑩之不继者也。则知宗伯以积德延寿,龙眼何与焉,又况乎金仙氏之长生也⑪!


注释


宗伯: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陆公:陆树声,明朝末年之官员。字与吉,号平泉,华亭人。嘉靖己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尚书。九十七岁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善饮茶,著有《茶寮记》《煎茶七类》,又有《清暑笔谈》等,收于《陆文定公集》。


:小猪,亦泛指猪。



川椒:落叶灌木,产于蜀中,又称巴椒、蜀椒。果实光黑,肉厚皮皱,腹里白,气味辛辣,可作香料。


圣谟洋洋:语出《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圣谟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犹称圣训。,如器之有模,立之于此,万世之所取正。洋洋,形容美善。


颜渊:名回,字子渊,春秋鲁人,孔子弟子。天资明睿,贫而好学,于弟子中最贤。后世称为“复圣”,列于孔门德行科。有关颜渊的年龄,《论语讲要·雍也第六》提到:“颜子之年,其说不一。刘氏正义云:史记仲尼弟子传,颜回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未着卒之岁年。家语弟子解始云,三十二而死。王肃注,校其年,则颜回死时,孔子年六十一。李氏锴尚史辨之云,颜子卒于伯鱼之后。按谱,孔子七十而伯鱼卒,是颜子之卒,当在孔子七十一之年。颜子少孔子三十岁,是享年四十有一矣。”


将无:莫非。



耄耋:犹高龄、高寿,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期颐: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饘粥:稀饭。,音“沾”,泛指稀饭。


金仙氏之长生也:语出《净土往生传》卷上,昙鸾大师原学仙术,后遇菩提流支,问支曰:“佛道有为长生乎,其能却老为不死乎?”支笑而对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旋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长往,盈虚消长,祸福成败,无得而眹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河沙之数有极,寿量之数无期,此吾金仙氏之长生也。”



译文


大宗伯陆树声活到九十七岁的高寿,有人打听到这位陆老先生平常爱吃龙眼,因此该地龙眼涨价特别贵。又我家乡有一老大爷,寿数比陆宗伯还多六岁,而他平常爱吃蒸豚;还有二位老大娘,一位爱喝米汤,一位喜食川椒,寿数都在九十岁以上,也有不少旁观的人效法他们的饮食习惯;又一老人,每天清晨起来服蜜汤一杯,假使也能得永寿,恐怕连蜜蜂也将没有蜜可吃了!


唉!保养身体虽然也是君子所重视的,然而死生有命,圣人立模堪称美善。即便孔夫子也只是活到古稀之年,难道是他没有养生之物可吃吗?孔夫子的弟子颜渊(即颜回)早逝,仅活至三十岁,莫非因箪食而伤生?可是世间也有活到七、八十甚至上百岁,仍挑着担子出门做小本生意,而他们平常却是连稀饭都吃不饱的人。由此可知宗伯陆公是因为平常积德而延寿,与吃龙眼并没有什么关系?又何况佛还有长生不死的法门呢!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视频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在辽宁义县城内东北一隅,有一个完整的佛寺建筑——奉国寺。奉国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以辽代大殿及殿内精美辽代塑像、壁画而著称。然在山门殿内还存有精彩壁画,颜色鲜亮,线条清晰,画工精细,也是...

纪念|七月十九 莲宗三祖般舟承远大师往生日——国土空旷 各宜勉力

纪念|七月十九 莲宗三祖般舟承远大师往生日——国土空旷 各宜勉力

七月十九  净土三祖承远大师往生纪念日羸形垢面,侍弥陀傍。法照神游得观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门墙,心法永传扬。01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承远大师(712—802),四川绵竹县人。起初学道...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禅定果尊者(30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禅定果尊者(30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须福的长者,他有一个女儿,名字叫龙施。龙施从小聪明惹人喜爱,家教很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她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在她十四岁时,有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忽然来到她家的大门外。佛陀眉宇间放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见尊尊者(36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见尊尊者(36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