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前文回顾:

观照|礼佛是崇拜偶像吗——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上)


三、与佛菩萨结将来亲近之因缘


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离不了因缘关系,大到父母妻儿、六亲眷属,小至握手点头、唔面谈话,都是前因成熟而有。今之于后,犹如昔之于今,因此今生若种善因,他日便成善果,今生若种恶因,他日便成恶果。如果不种因结缘,则虽见一面、通一语,都是难于登天,更不必说时常亲近了。


作为佛弟子,如果希望当来之世,得以亲近奉事诸佛菩萨,获其护念教益,则必须于现在拜供其像、称念其名,预结将来之缘,方能实现将来之果。比如,憍陈如尊者在过去世中与释尊因缘独深,故今世获得最先闻法得度之利。同样,欲超三界,欲生佛国,又怎么能不结出世缘呢?


四、借彼威德,生我福德


诸佛菩萨在往昔世中,旷劫辛勤,修福修慧,度生拔苦,不可胜数,故其福德威神,极天际地。乃至久远之后,仅留形象名号,留存人间,犹能令礼拜者、供养者、恋慕者、称念者,消灾获福,灭罪降祥,其效果利益不可思议。


如《地藏经》中说: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关于说示礼拜供养,佛菩萨形象得福利事,散见于诸经,难以遍举。在修行路途中,借三宝之力,借佛菩萨威神之力,乃至经卷形象,诸佛名号,非是凡夫仅靠自力所能比拟。



五、法身遍满故,一切物皆是真身


佛之法身名毗卢遮那,意译为“遍一切处”,既然是遍一切处,那么土木瓦砾,皆是真身。如果不是的话,则法身有所不遍。其实,一切有情的身体,以及外间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十方国土,乃至一草一尘,内外四大,无一不是唯心所造。


依正二报本是同源,当其由体起用时,见相二分同时而兴,当其敛用归体时,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因此,正报是法身,依报也是佛身,有情成佛时,无情也成佛。


世间土、木、纸、石、铜、铁,本来就是佛身,一任礼拜供养,无所不可,如果加以塑画,那更是了。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一切物皆是佛身。由此可知,即便只是土木铜铁,若认之为佛,心存至极恭敬,对之礼拜,又何尝不可呢?



六、敬田功德不可思议


佛教注重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富贵而愚鲁,修慧不修福,行道多辛苦。故佛号作两足尊,欲证无上菩提,非福慧双足不能成办。


佛门中有一类修行人,只欢喜修慧,不注重修福,只欢喜研究经论,而不肯行布施、持戒、礼拜、供养等诸事。其实,福之重要不下于慧,故佛法中,常常教人做种福田。


福田有三种:礼事父母师长,名为恩田,因其待我有恩,为报恩故,而礼事之;供养佛法僧三宝及翁姑尊长,名为敬田,因系尊敬的对象,而供养之;救济贫穷病苦人,名为悲田,因对受苦人,起慈悲心,而救济之;对此三类人等,加以礼事供养救济,将来所得福报皆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欲种敬田,需要有个对象,才能生起恭敬心,佛菩萨像就是绝好的对象。仗佛菩萨威神之力所加被,虽是塑画形象,有如真身,所有对之称念、礼拜、供养、侍奉、赞叹,其功德与拜住世之诸佛菩萨,等无有异。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佛是崇拜偶像吗——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上)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视频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拟入选作品公示

大愿晨曦 储成胜 摄影由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浙江省佛教协会、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杭州灵隐寺、浙江省文联传媒中心承办的“祝福亚运...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四)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四)

果报(二)又经言:“具足智慧菩萨脱使堕落,在畜生中,畜生中王;在饿鬼中,饿鬼中王。”错会者谓有智则能转业,故不患有业,唯患无智。有业有智,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无复顾忌。不知经称智慧,非等闲世智...

故事|放逸的祸害

故事|放逸的祸害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瓶瓶的酥油皆贮放于阁楼之中。有一回,长者取完酥油后,未将瓶盖栓紧,于是阁楼中的老鼠闻香而至,一头便钻入瓶内大快朵颐。贪吃的老鼠实在无法克制酥油香浓的诱...

释教三字经|传弟子 南岳思 止观法 万世师

释教三字经|传弟子 南岳思 止观法 万世师

慧思大师,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今河南上蔡县)人。十五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严守戒律,每天读诵《法华》等经,数年之间便满千遍。又因阅读《妙胜定经》,开始修习禅观,后外出参访寻问禅法,常于林...

百喻经故事——与儿期早行(78)

百喻经故事——与儿期早行(78)

与儿期早行——《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夜语儿言:“明当共汝至彼聚落,有所取索。”儿闻语已,至明清旦,竟不问父,独往诣彼。既至彼已,身体疲极,空无所获,又不得食,饥渴欲死。寻复回还,来见其父。父见子来,...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前文回顾:学处|三皈依在上一篇介绍三皈依的文章中,大家对于皈依的内容和意义都已有所了解,但还有不少人对于皈依三宝存在一些疑问和误解,今天就让我们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加以回答:01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