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贰拾捌尊

德妙法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铜像


诗 偈


莫叹人心多不古,畜禽无父唯知母。

诗书礼义值千金,天地万物人楷模。


偈 解


不要感叹人心奸诈,没有古人淳朴,禽兽不知父亲却也知道有母亲。效法天地,知书达理、忠孝仁义,价值千金。


此偈教导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外在侮辱、恼害,以及种种加诸身心的苦恼、苦痛,当练习忍耐,宽容以待,这样的行为其实比千金还贵重。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耳垂肩,右手结印,右手持经卷交叉于前。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贰拾玖尊德妙法尊者,即三国名僧康僧会。德谓德行或功德,妙法即佛法。德妙法意谓德行增长,功德圆满。



尊者是三国时代译经僧。交趾人,其先世出自康居国,世居印度,至其父因经商始移居交趾。


尊者十余岁即丧双亲,服丧毕而出家。精通经律论三藏,后师事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等学僧,习汉译佛典。


三国吴赤乌十年(247)至建业,设像行道,终日烧香礼拜、诵经、坐禅,并至市托钵,其矫异之行深惑市人,遂诉于吴主孙权,孙权召而诘之,后应孙权之请,于三七日内感得舍利,孙权感其威神,遂皈依之,并为之建立建初寺,传道译经,其地称佛陀里,建业地方佛教因此得兴,此为佛教传入我国南方之嚆矢。梵呗亦经其传入。


晋太康元年示寂,世寿不详,号为超化禅师。主要译经有吴品经五卷、杂譬喻经二卷、六度集经九卷(今存八卷),并注解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经。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赏析|明代禅画:戴进《伏虎罗汉图》

明 戴进 伏虎罗汉图轴尺寸:113.9x3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人画山水,喜参以人物故实,戴进此作绘罗汉持杖静坐堂前,左手徐伸伏虎,更似一位禅师,另有一侍童侧身门后窥视,面露惊惧之色,而罗汉、虎...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前文回顾:观照|礼佛是崇拜偶像吗——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上)三、与佛菩萨结将来亲近之因缘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离不了因缘关系,大到父母妻儿、六亲眷属,小至握手点头、唔面谈话,都是前因成熟而有。今之于后,犹...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释教三字经|沩仰宗 示圆相 暗机投 义海畅

沩仰宗以沩山灵祐(771~853)与仰山慧寂(803~887)二师为宗祖,取沩、仰二字而为宗名。灵祐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之法嗣,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年十五即辞亲,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求福的人

“我总是这么不如意!为何没一件事能顺我的心,满我的愿?”罗阅祇国中,有一个人常常如是抱怨着,无论是在家,抑或是在外办事,常遭遇阻隔、横难,终难圆满成就心中的理想,因此心中常充满怨怼与苦恼。“曾经听闻祭...

历史|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五)​

历史|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五)​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首推帝师帕思巴(1239—1280)。他在至元六年(1269)曾受命为蒙古族制造文字,进号大宝法王。他曾说出《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轨》一卷。后来又为世祖太子真金讲《彰所...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唐太宗问奘三藏曰:朕欲树功德,何者为最?奘曰:法假人弘,唯度僧为最。太宗谓玄奘法师曰:朕欲斋僧,但闻僧多无行,奈何?奘法师曰: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岂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