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贰拾捌尊

德妙法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铜像


诗 偈


莫叹人心多不古,畜禽无父唯知母。

诗书礼义值千金,天地万物人楷模。


偈 解


不要感叹人心奸诈,没有古人淳朴,禽兽不知父亲却也知道有母亲。效法天地,知书达理、忠孝仁义,价值千金。


此偈教导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外在侮辱、恼害,以及种种加诸身心的苦恼、苦痛,当练习忍耐,宽容以待,这样的行为其实比千金还贵重。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耳垂肩,右手结印,右手持经卷交叉于前。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贰拾玖尊德妙法尊者,即三国名僧康僧会。德谓德行或功德,妙法即佛法。德妙法意谓德行增长,功德圆满。



尊者是三国时代译经僧。交趾人,其先世出自康居国,世居印度,至其父因经商始移居交趾。


尊者十余岁即丧双亲,服丧毕而出家。精通经律论三藏,后师事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慧等学僧,习汉译佛典。


三国吴赤乌十年(247)至建业,设像行道,终日烧香礼拜、诵经、坐禅,并至市托钵,其矫异之行深惑市人,遂诉于吴主孙权,孙权召而诘之,后应孙权之请,于三七日内感得舍利,孙权感其威神,遂皈依之,并为之建立建初寺,传道译经,其地称佛陀里,建业地方佛教因此得兴,此为佛教传入我国南方之嚆矢。梵呗亦经其传入。


晋太康元年示寂,世寿不详,号为超化禅师。主要译经有吴品经五卷、杂譬喻经二卷、六度集经九卷(今存八卷),并注解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经。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代著名的画僧和诗僧——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四)

历史|清代著名的画僧和诗僧——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四)

清初,明末遗民出家为僧的颇多。其知名的有戒显、澹归、药地、蘖庵、担当、大错等,这些人物都以诗文为世所重。而八大山人、石涛、石溪、渐江以擅画,被称为清代四大画僧。八大山人,俗名朱耷,为明朝宗室,明亡出家...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割舍情爱

从前,有位年轻的少妇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丘尼。她加入的比丘尼僧团的导师是提婆达多。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丘尼就带她去见提婆达多。提婆达多要她离开比丘尼...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米市巷街道古新书画社作品102·山水·《梵音阵阵祐苍生》·薛玉梅105·山水·《春雨涤山生紫烟》·何自强106·书法·《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李青海107·山水·《积翠》·任竹君108·书法·《篆...

参访寺院:经典那么多,我读哪部好?

参访寺院:经典那么多,我读哪部好?

    佛教的经典很多,我们常说的《大藏经》,如果想要完整地看一遍,至少也得三年的时间,如果还想进一步,每一部都加以研究,就得尽此一报身地用功了。对于很多初学佛的人来说,往往会苦于...

历史|清代弘扬净土的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七)

历史|清代弘扬净土的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七)

净土为清初以来佛教各宗的共同信仰。最致力弘扬者以行策、省庵、彻悟、瑞安、悟开、古昆、印光等为代表人物。行策(1628—1682)字截流,住常熟普仁院,创七日念佛法,著有《起一心精进念佛七期规式》,为清...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路要自己走

佛陀在印度北方一个叫舍卫城时,有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可是好多年过去了,他的修行还是没有很明显的进步。一天晚上,年轻人早早就来到了佛所,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