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第十九届吴越佛教研讨会学术综述


2022年11月19日—20日,第十九届吴越佛教研讨会在灵隐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主办,杭州灵隐寺协办,杭州佛学院、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 

本次会议设有杭州灵隐寺和巴利语言两个研究主题,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杭州佛学院等60余位专家学者及法师,汇报了各自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一、杭州灵隐寺研究学术综述

杭州灵隐寺研究专题共有63篇论文,分作六大板块。

1.灵隐祖师:共24篇,涉及永明延寿的有9篇,大慧宗杲、佛海慧远、元叟行端、具德弘礼、巨赞法师各一篇,晦山戒显两篇,佛日契嵩7篇,另有一篇从《高僧传》入手而写的灵隐寺赞宁律师。

2.历史沿革:共6篇,紧扣灵隐寺的主题,涉及相关灵隐寺志修纂、灵隐寺的名称更改、灵隐寺兴与衰等方面。

3.文物遗存:共3篇,主要在于灵隐寺塔幢营造、飞来峰造像的方面。

4.人文趣事:共9篇,是以古代与灵隐寺有善缘的著名诗僧皎然、惠洪与济颠、大诗人白居易、大文人苏东坡与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包括日本僧人圆尔辨圆。这一部分以诗歌与灵隐寺人物关系的内容为主。例如上海师大夏广兴老师的《灵隐寺来华日僧圆尔辨圆》这篇论文,涉及灵隐寺佛教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可读性强,将宋学方面的问题有机有序融合,把寺院与人物关系、历史背景、史料等作合理铺陈。

5.文化建设:共11篇,这一部分基本上都是围绕灵隐寺文化方面的内容,包括禅茶文化、书藏、史乘、文化表征等。

再者,就是相关议题方面的10篇论文,涉及佛教中国化、佛教美学思想、禅宗比丘的相关内容。

本届吴越佛教研讨会所有入选的63篇论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写灵隐寺祖师的24篇论文中,有九篇写的是永明延寿,其中有八篇基本上围绕禅与教、禅与净的方向,然而却是侧重点不同,呈现了就同一个佛教方向而展开研讨,并且特点明显、各擅疆场。

蔡洞峰、殷洋宝二位从心性美学思想及其影响而写;永明延寿禅教思想及其特点是刘新军老师的侧重所在;而禅教净融合思想方面的论述来自于吴金生、余晓红二位;通过延寿的《宗镜录》而见有卫雅娟侧重在唯识思想、田希注重于华严思想方面;同样的形式可见于释常慧与释耀普二人,都是注重永明延寿大师的“圆融思想”,只是释常慧以“一心圆融”,而释耀普却专注于“禅净圆融”方面。与此同时,可见于七篇契嵩的论文论述。

张培高以禅僧通达儒学思想而论述契嵩关于《中庸》方面的问题,吴晓丽也是以佛儒二道的思想会通及其调和着手,再有就是刘祎对契嵩“心本体”方面的展开论述;从文学方面入手的,有杨峰兵以“诗”而论,徐波却关注的是契嵩“以文护法”的文学意义上的问题;另外,有从契嵩禅宗谱系趣入而考证的相关内容的论述。另有六篇论文关注灵隐寺的历史沿革,见于王心喜、李万进、张保见、高显莹等。


二、巴利语言研究学术综述

巴利语言研究专题涵盖了海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立足国际视野展开讨论。成果情况可以大致分为四部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从文献学、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等多方面纵深展开话题讨论。

第一部分成果,主要根据前代汉译经典译著文献等,总结巴利语翻译的缘起、发展及现状,其中叠加讨论巴利语在翻译、流传过程中的历史地位、翻译难点等重要话题。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学者有浙东佛教文化研究院刘钦泉的《巴利三藏汉译存量思维停滞与语词契合度译事问题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翻译与研究中心刘雄峰的《甄别佛教“三藏”之“三重证据”之一的巴利文佛典——谫论巴利文在佛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释万隆的《试论佛教徒熟练掌握古悉坛梵文对于修学梵文陀罗尼乃至唐密的重要性》、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Lalji ‘Shravak’(罗尔杰)的《印度的佛教和巴利语的复兴》等。有学者以巴利语翻译事业与中国佛教文化的交融为切入点,站在更高的历史视野看待巴利语在汉传佛教中所起作用,以及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等。释道纯所著《浅谈巴利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的影响》是这部分论文的代表。

第二部分主要以单部或多部巴汉译本为底本,进行分析评述,中间穿插这些译本的形成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研究,在分析方法上,有个案研究和对照研究等。在旧本的基础上,学者多少对新时代的翻译工作提出新的价值要求。这部分论文,有法门寺佛学院释昌孝的《巴汉<吉祥经>译本评述》、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顿生的《汉巴<度脱暴流经>对照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研究生释能持的《巴利语purisasuttaṁ(人经)诸译本比较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善一的《巴汉<马独婆萨卡经>(Mātuposakasuttaṃ)对照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妙戏的《巴汉<第一迦叶经>对照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隆法的《巴汉<出离经>对照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证妙的《巴汉暨<象王貌经>对照分析》、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思博的《巴汉<无忿怒经>对照研究》、杭州佛学院教理院释碧海的《巴汉<远离经>(Vivekasuttaṃ)对照研究》等。这些论文占本次会议的大半,学者多为佛学院在校学生组成,充分展现了佛学院学子目前在巴利语翻译领域的学习成果,他们能期唤起学界对巴利语翻译工作的未来信心。

第三部分以巴利语翻译成果中传达佛教教理教义的拆解、分析为切入点,以他者的“不同”来寻觅佛的“大同”。南海佛学院释清川的《从<噶拉玛经>(Kālāma Sutta)和<净信经>(Sampasādaniya Sutta)看佛陀对“信”(saddhā)的诠释》、释悟海的《关于Avyākata(未知、未清晰、未决定等)的案例:如何将关联的佛教经文应用于研究中》是其中的代表性论著。学者聚焦佛学的宗教教旨,从根源性问题上发掘佛教在传播过程中自身的转变情况。杭州佛学院宽生法师的论文:巴利语人称代词ahaṃ语法功能和具体应用研究,以相应部蕴篇为考察范围,分析不同句式变化形式。
第四部分涉及文献翻译与考古学,或与语言学等的交叉学科相关的研究成果。以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李瑞哲的《关于吐火罗语文献的释读与研究情况》、天津跨文化研究室林晓辉的《佛教从巴利语到梵语的语言学转向》为代表。李瑞哲以吐火罗语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地理发现反推其形成过程和历史意义。林晓辉则着力于印度语作为宗教语言与普通语言时的区分,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以印度语为底本的巴利语在发展过程中的语言学转向。他们的成果为文献学研究、翻译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激励学者走出书斋,运用交叉学科丰富自己的学术视野。

11月20日,经过两天的线上、线下讨论,第十九届吴越佛教研讨会圆满闭幕,闭幕式由杭州佛学院副院长慧观法师主持,浙江佛教文化研究院刘钦泉老师,杭州佛学院能持法师先后就“杭州灵隐寺”和“巴利语言”两个研究专题作学术总结。

来源:杭州佛学院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学处
学处|佛法中的“药”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观照
观照|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开示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妄期圣证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别境心所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素食
素食|日久心弥安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闲静

☀分享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参加2022佛教论辩会感悟(一)

☀赏析
赏析|(传)慈胜寺壁画二菩萨图
赏析|初唐阎宗造弥勒佛倚坐像
赏析|道信大师亲笔书写的禅宗三祖僧璨塔铭砖拓片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阅读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故事
故事|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
故事|慈心因缘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上)

☀视频
视频|我在灵隐做志工
视频|静观众妙
视频|祈福:万类生灵 同游妙庄严域
视频|雨歇千峰翠 烟飞万木稀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为恶贼所劫失㲲(97)

百喻经故事——为恶贼所劫失㲲(97)

为恶贼所劫失㲲——《百喻经》经文昔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㲲,中路为贼所剥,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㲲者,先于㲲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值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

释教三字经|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释教三字经|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这里是说到汉明帝时,佛教初入中国僧道斗法的故事,其间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显现神变,为当时在场的善男信女亲眼所见。这些善男女各个都生起强烈的信心,纷纷要求出家,期望证得自心,也能显现心体上的妙用。摄摩...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新闻|杭州灵隐寺今晨谨依佛制 解夏自恣

2022年8月13日,杭州灵隐寺比丘僧众谨依佛制,举行解夏自恣。至此,灵隐寺壬寅夏安居圆满。僧伦座次,如法如律,上敬下和,彰显了“僧海澄清”之释子风范。清晨,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率众作对首羯磨法,与众...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师讳演音,字弘一,号晚晴老人(别署甚多),浙江平湖李氏子。初名广侯,一名息,字叔同。清光绪庚辰(一八八六)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父筱楼公,以进士官吏部,晚耽禅悦,乡党称善人。师幼而颖异,娴大悲、往生陀罗...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元·王冕《立春日》这一日,风从东方来《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

纪念|十月十七 来果禅师圆寂日

纪念|十月十七 来果禅师圆寂日

来果老和尚,法名妙树,号净如,俗姓刘,湖北黄冈人。来果禅师幼时即不食荤腥,不好他乐,惟喜欢捏泥土为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之中,日间前往礼拜数次。来果禅师的记忆力极好,其父教他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即能倒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