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34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肆拾壹尊

识自生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识自生尊者铜像


诗 偈


你做工来我做田,信马由缰听自然。

丰衣足食得其所,君子荡荡无尤怨。


偈 解


你做工,我种田,适性自得,顺其自然。如此坦荡地生活,也自能丰衣足食,内心满足。


此偈教导我们,既然衣食无忧,则应放下烦恼,赶快用功,精勤修行。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侧头微笑,右腿弯曲,右手执拂子。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肆拾壹尊识自生尊者,又作识自在,即大白观自在菩萨。



自在,又作无碍、纵任。即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均无障碍。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称为自在人。


菩萨所具之自在力,有下列不同种类:

二种自在:(1)观境自在,谓菩萨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之圆融自在。(2)作用自在,谓菩萨既以正智慧照了真如之境,即能由体起用,自在现身说法,化导众生。


四种自在,指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所具之自在力:(1)无分别自在,谓舍弃一切功用之行而得无功用法,于一切法远离分别之想而得自在。(2)刹土自在,又作净土自在。谓能自由生于各种国土而令诸国土清净。(3)智自在,谓至第九善慧地即得无碍智,于说法教化任运自在。(4)业自在,谓至第十法云地即无烦恼业缚,更无障碍。


又有四种自在:(1)戒自在,谓由修行具足戒而诸戒具足,所愿皆成。(2)神通自在,谓具足眼通、耳通等五通而所欲无碍。(3)智自在,谓具足阴智、性智等五智而无滞自在。(4)慧自在,谓修得义无碍智、法无碍智等四无碍智,能通晓诸法,诠释经典之章句。


五种自在:(1)寿命自在,谓菩萨虽已成就法身之慧命,了无生、死、夭、寿,然为度脱有情,遂以诸方便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而无有挂碍。(2)生自在,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而去、住无碍。(3)业自在,菩萨万行具足,悲智双运,或现神通,或说妙法,或入禅定,或修苦行,所作之利他行业皆胜任无碍。(4)觉观自在,觉,即粗心;观,即细心。菩萨化导有情,虽有思惟,然远离散乱,随愿度脱而平等无碍。


八种自在,如来法身具足八自在,即:(1)能示现一身为多身。(2)示现一尘身而充满大千世界。(3)大身轻举远到。(4)于一土而化现无数不同之身。(5)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6)得一切法而如无法想。(7)说一偈义而经无量劫。(8)身遍诸处而犹如虚空。


十种自在:(1)命自在,又作寿命自在、寿自在。谓菩萨于长劫中住持寿命,化益众生无穷。(2)心自在,谓出生阿僧祇三昧而入于深智。(3)财自在,又作资具自在、众聚自在、庄严自在、物自在。谓菩萨以大庄严来庄严一切国土。(4)业自在,谓菩萨于诸业得大自在,而随时受报。(5)生自在,又作受生自在。谓菩萨自在受生于一切国土。(6)愿自在,谓菩萨随所愿于随时随处成就菩提。(7)信解自在,又作解脱自在、信自在、胜解自在。谓菩萨于一切世界能见诸佛充满。(8)如意自在,又作神力自在、神变自在。谓菩萨能示现一切大神变。(9)智自在,谓菩萨于念念中,示现觉悟如来之十力无所畏。(10)法自在,谓菩萨示现无量无边之法门。


行六波罗蜜可成就十种自在,即行法施、无畏施、财施,可顺次成满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持戒行能成满业自在、生自在;精进行能成满愿自在;忍辱、安受、通达等三忍行能成满信解自在;静虑行能成满如意自在;般若行能成满智自在、法自在。


十自在于诸经典中,其名称与顺序略异。如旧华严经卷三十九离世间品,列举众生自在、刹自在、法自在、身自在、愿自在、境界自在、智自在、通自在、神力自在、力自在等十种自在,各自在中又分十种自在,遂成百种自在。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阿氏多尊者(339)

白香象尊者(340)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无言的感化(上)

故事|无言的感化(上)

佛陀成道后第十年,在优陀南国首都一带行化,遭到一伙流氓的恶骂,这是任何一个圣人都没有遭受过的辱骂。佛陀,这位伟大的圣者,对于那些对自己恶毒的辱骂者,不但毫无恨意,反而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好兄弟,施予无限的...

赏析|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

唐代石雕供养菩萨像尺寸:14.5 cm石雕菩萨,双腿右跪左屈,作胡跪状,慧琳音义三十六曰“胡跪,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或云互跪也。” 胡跪菩萨属供养菩萨,是佛的侍从。菩萨头束高髻,五官刻画写实精道,端...

禅诗欣赏——竹下真僧在定中

禅诗欣赏——竹下真僧在定中

观壁卢九想图【唐】包佶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夜阑鸟鹊相争处,竹下真僧在定中。无论是枯是荣,到头一死,并无区别。“世间白发最公道,贵人头上不曾饶”,从此再看种种悲哀欢乐,在时间的流逝中,谁也不...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许多人看到学佛者在接触佛法后,对世间名利情感的追逐之心不再炽盛,转而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个人修行,或是前往寺院道场护持三宝,便会想当然地将学佛视作一种消极逃避,并由此指责学佛之人未能尽到对国家、社会、家庭...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阅读|亲近善知识——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八)

亲师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问道,既得真师,于是拗折①拄杖②,高挂钵囊③,久久亲近。太上④,则阿难⑤一生侍佛;嗣后历代诸贤,其久参知识者,未易悉举。只如慈明老人⑥下二尊宿:一则杨歧⑦,辅佐终世;一则...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赏析|历经波折传入中国的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间,中天竺瞿多提婆携带细毡上画象、结坛手印经本进献高祖,但“太武见而不珍”,结果其僧抑悒而归。贞观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罗门僧持梵本奉进,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