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驼瓮俱失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当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复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间所笑。



释义

有一个人,养了一头骆驼。有一天,他把谷子盛在瓮子里,不料骆驼把头伸入瓮子吃谷子,头被紧紧地套在瓮子中,这个人就很烦恼。


有一个老人对他说:“你照我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解决的。”他问老人什么办法。老人说:“你只要把骆驼的头斩了,不就行了吗?”这个人用老人说的办法把骆驼的头斩了,最好把瓮子也打碎了。这样愚痴之人,为世人所嗤笑。



寓意

修法的人,志求三乘菩提之道,那就得严持净戒,可是为了五欲之乐,毁破了净戒,以致净戒之体和三乘道果两者都失。正如故事中的愚人,既失去骆驼又打破了瓮,真可惜啊。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出家凡夫贪利养(74)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华严法会|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华严法会|印光大师:一生成佛之归宗结顶究竟实义,在于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出,一切菩萨及菩萨上求下化称性所修之道,皆从此入,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夫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虽随机设教,种种不一...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禅诗欣赏——还从静中起 却向静中消

咏声【唐】韦应物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廖。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声音不是无缘自生或从外而来,是因缘假合而生。如双掌互击,则有声出。声音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并非实有,只是假合,所以可说“太空恒...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五停心观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瞋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五”,是五种对治烦恼的方法。“停”,止息、停止,止住妄心,停止贪、瞋、痴、散乱、障碍。“心”,指“虑知心”,...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坐清凉尊者(37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坐清凉尊者(37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恭迎|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恭迎|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农历九月初九摩利支天菩萨圣诞摩利支天 光明天尊隐身消灾护群生 释结解冤尽阳焰威神 诸恶化为尘南无除冤结菩萨摩诃萨(三称)2022 / 10 / 04摩利支天为佛教护法菩萨,梵文摩利支意为光明。因此摩利...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36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36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