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唵米决口(72)

唵米决口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口出,其事彰露。



释义

有一个人,和他妻子一起到岳父家去。那天,岳父家在捣黄米糕,趁他妻子去见父母的时候,这人就偷了一块糕塞在嘴里。他妻子转身来找他时,他满嘴是糕,又怕妻子知道自己难堪,就闭着嘴,不作声。


妻子感到奇怪,用手一摸丈夫的两颊,发觉是肿的,就告诉父亲说:“我丈夫刚到这里,嘴突然肿起来不能讲话。”


父亲急忙请来了一位医生,医生看了说:“这病很重,要开刀才能治愈。”于是,医生就动手开刀,把面颊破开,嘴里的糕就露了出来,这事情大家也明白了。



寓意

人有过失,应该坦白和改正,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犯戒行恶后,隐瞒不说,不肯悔悟,罪结愈重,难免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之中。


一旦待人揭发出来,悔已不及,何况天下事终有一天会败露,正如俗话说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苦怕小丑,而闹成大笑活呢。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十世纪 敦煌五代绢画 绢本设色规格:72.5 x 55.5 cm药师琉璃光如来头顶宝盖,法相慈悲安详,仪态庄严,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著红色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上举胸前结印,左手膝前捧药钵,双足跏趺于...

百喻经故事——构驴乳(77)

百喻经故事——构驴乳(77)

构驴乳——《百喻经》经文昔边国人,不识于驴。闻他说言驴乳甚美,都无识者。尔时诸人得一父驴,欲构其乳,争共捉之。其中有捉头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脚者,复有捉器者,各欲先得,于前饮之。中捉驴根,谓呼...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

招募|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

云林志工艺术团合唱组招募通告招募通告合唱组简介杭州云林志工艺术团成立于2017年8月,是由杭州灵隐寺志工组成的一支纯公益性文艺团队,成员都是经过选拔具有艺术特长、爱好文艺表演、自愿发心的志工。艺术团秉...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李白《玉阶怨》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早晚和午间温度的起伏能有十几度就在这一寒一热之间白天蒸腾空中的水土湿气入夜后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在朝阳...

释教三字经|第四祖 名道信 知无缚 解脱竟

释教三字经|第四祖 名道信 知无缚 解脱竟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宛如宿习。道信禅师听说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

纪念|正月十一 真谛三藏圆寂日——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纪念|正月十一 真谛三藏圆寂日——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

正月十一真谛三藏圆寂纪念日真谛三藏(499—569),西印度优禅尼婆罗门族,原名拘那罗陀(华言亲依)。少时博访众师,学通内外,尤精于大乘之说。他以弘道为怀,泛海南游,止于扶南国。梁武帝大同年间,派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