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唵米决口(72)

唵米决口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口出,其事彰露。



释义

有一个人,和他妻子一起到岳父家去。那天,岳父家在捣黄米糕,趁他妻子去见父母的时候,这人就偷了一块糕塞在嘴里。他妻子转身来找他时,他满嘴是糕,又怕妻子知道自己难堪,就闭着嘴,不作声。


妻子感到奇怪,用手一摸丈夫的两颊,发觉是肿的,就告诉父亲说:“我丈夫刚到这里,嘴突然肿起来不能讲话。”


父亲急忙请来了一位医生,医生看了说:“这病很重,要开刀才能治愈。”于是,医生就动手开刀,把面颊破开,嘴里的糕就露了出来,这事情大家也明白了。



寓意

人有过失,应该坦白和改正,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如果犯戒行恶后,隐瞒不说,不肯悔悟,罪结愈重,难免堕于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之中。


一旦待人揭发出来,悔已不及,何况天下事终有一天会败露,正如俗话说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苦怕小丑,而闹成大笑活呢。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共相惊怖(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净藏净眼转邪心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赞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向大众宣讲妙庄严...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欣赏(佛学院作品)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欣赏(佛学院作品)

215·杭州佛学院·书法《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李洪斌216·杭州佛学院·绘画·《满室清芬玉玲珑》·释会常217·杭州佛学院·绘画·《祥云福海紫金钵》·释会常218·杭州佛学院·绘画·《正...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我们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佛教的源头以及一开始传入中国的情况。进一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则要说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大、小乘共十宗:一、成实宗,二、俱舍宗,三、禅宗,四、律宗,五、天...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格言别录》本日食单胡萝卜拌金针菇青椒炒笋干红薯菠菜糙米饭-胡萝卜拌金针菇-材 料金针菇300g、胡萝卜1个、植物油适量、姜末、盐、酱油、花椒适...

释教三字经|正法隆 外道丧

释教三字经|正法隆 外道丧

正法,指真正之法,亦即佛陀所说之教法,又作白法、净法,或称妙法。凡契当于佛法正理之法,皆称正法,如不取不着之法门、大菩萨之法。据《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三载,如来正法有世俗、胜义之别,世俗正法指名句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