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今日15点22分,迎来寒露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

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

露水更多,昼夜皆带寒意

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北方的枫叶渐渐由绿变红

寒露在清晨的枝叶凝结

可以隐约听见冬天的脚步了

而南方的秋意也已渐浓,蝉噤荷残

开始了从凉爽向寒冷的过渡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一批批的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

开始了最后一拨的大举南迁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

海边却出现很多纹色似鸟的贝壳

古人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明明是百花凋零之时

菊花却一枝独秀,从容绽放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千年前的宋朝诗人王安石在庭院散步

忽而一阵风来,诗人打了个激灵

草丛的露珠串串滚落,沾湿衣衫

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他乡的朋友

不知他是否有添加衣裳呢

古谚中也满是应对寒气乍起的智慧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此时露珠已寒光四射,冷气袭人

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脚

不适宜再赤脚趟水或踩青了

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

应注意添衣防寒,尤其是腹部的保暖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唐·戴察《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无论天高云淡的旷远清飒

还是霜草幽花的幽妍细腻

秋日的景致总和露水联系在一起

古人善于通过一滴露珠的变化

感知天地间不易察觉的细微差别

白露才刚“露凝而白

寒露就已“凝结为霜

这一点晶莹剔透的露色

不仅让略显枯燥乏味的秋天

有了灵动的光泽和神怡的诗意

也是学佛者的“百草头上祖师意



永觉元贤禅师示众

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

今夜金风透幙,玉露垂枝

素月流辉,碧天如洗

落叶点点飘林,寒蛩声声入耳

帘外之青山尽曙,江中之白浪摇光

祇此因缘,还有佛性义也无

若说有,错认驴鞍桥

若说无,面南看北斗

毕竟如何

咦!不因夜来雁,怎见海门秋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霜降——繁霜降兮草木零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通启|飞来峰石窟艺术展征稿启事

通启|飞来峰石窟艺术展征稿启事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历史上佛教兴盛,各时期都有不同规模的开窟造像,而位于杭州北高峰的东南,与千年古刹灵隐寺隔溪相望的则是飞来峰石窟。飞来峰石窟保存了堪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窟龛造像群,...

新闻|“眉目孤山 抱朴怀古”——云林文化走读“西湖梦寻”专场活动

新闻|“眉目孤山 抱朴怀古”——云林文化走读“西湖梦寻”专场活动

湖中孤山,有“西湖之眉目”的美称。张岱在《西湖梦寻》“西湖中路” 篇章中,对孤山各处着墨颇多。11月13日,云林书院与西湖文化特使协会合作推出的“眉目孤山”走读活动,在小雨微凉的天气中如期举行。明行读...

纪念|冬月廿七 玄沙师备禅师圆寂日

纪念|冬月廿七 玄沙师备禅师圆寂日

本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须发着袈裟。祖佛位中留不得,夜来依旧宿芦华。——雪窦重显禅师福州玄沙师备宗一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谢,福建人。少年时,喜好钓鱼,每天泛一小舟于南台江上,跟江上的渔者相游戏。...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头陀僧尊者(31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头陀僧尊者(31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7)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7)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第五回&nbs...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参访寺院:是念珠,还是手串?

生活中常见到有人将“念珠”作为佩饰,并由此生出许多疑惑:念珠是一种配饰吗?是否需要加持后再佩戴?珠子的数量有什么讲究?哪些情况下需要将念珠摘下呢?珠子突然断了,是否预示不祥?……“灵隐寺”公众号将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