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氏多尊者(33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叁拾玖尊

阿氏多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阿氏多尊者铜像


诗 偈


为人忠诚是本分,奸诈小人休亲近。

勤俭得保身安乐,奢惰必至家贫困。


偈 解


忠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奸诈的小人不要亲近。勤劳俭朴才能得保身心安乐,奢华懒惰只会导致家境贫困。


此偈教导我们,应当以安守本分为自己的生活原则,尤其是日常生活,只要满足基本的需求即可,不必过分苛求。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双耳垂肩,面露笑容,右手持竹杖。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叁拾玖尊阿氏多尊者,又作呵逸多。为受佛敕永住此世济度众生之十六罗汉中第十五尊,与其眷属一千五百阿罗汉共住于鹫峰山,为护持正法,饶益有情的圣者。



尊者形像有不同的描绘,据唐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为双手抱膝,开口仰视,齿牙毕露,脱掉数枚。西藏所传为十六罗汉中之第二尊,住于优尸罗山。


苏东坡赞曰:“劳我者晳,休我者点。如晏如岳,鲜不僻淫。是哀骀它,澹台灭明,名妍于心,得法眼正”。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光明灯尊者(335)

执宝炬尊者(336)

功德相尊者(337)

忍心生尊者(338)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回头日望家山远 满目空云带夕阳

禅诗欣赏——回头日望家山远 满目空云带夕阳

山居偶成之二【明】憨山德清禅师滚滚红尘世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滚滚红尘世路长”,禅师首先慨叹世人:滚滚红尘古路上,究竟要走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才是人生的最终归宿呢?“不...

新闻|杭州灵隐寺清明上供礼祖 施放瑜伽焰口 癸卯梁皇法会圆满

新闻|杭州灵隐寺清明上供礼祖 施放瑜伽焰口 癸卯梁皇法会圆满

4月5日,农历闰二月十五,时值清明,杭州灵隐寺举行癸卯清明上供礼祖佛事,慎终追远,缅怀祖德。当晚施放三大士瑜伽焰口,普济群灵,癸卯清明梁皇法会至此圆满。▲大雄宝殿拈香上供上午9时,灵隐寺两序大众齐集大...

释教三字经|唐道宣 精毗尼 大小乘 咸总持

释教三字经|唐道宣 精毗尼 大小乘 咸总持

唐代道宣律师一生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撰述疏钞解释戒律,大演毗尼,后世尊为中国的律祖。又因为大师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居终南山,故世称“南山律祖”, 又称南山律师、南山大师,而中国的律宗也被称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尘劫空尊者(33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尘劫空尊者(33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忧眼尊者(38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忧眼尊者(38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爱生则苦生

有一梵志,独生一子,对他非常疼爱,视如己命。但很不幸的是这个儿子说死就死,让梵志伤心不已,每天到他的墓前哭泣哀伤,不能自已。一天,梵志来到佛住的孤独园,向佛问讯后,一副悲哀的样子在另一面坐下。世尊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