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农历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萨圣诞

摩利支天 光明天尊

隐身消灾护群生 释结解冤尽

阳焰威神 诸恶化为尘

南无除冤结菩萨摩诃萨(三称)


2022 / 10 / 04

摩利支天为佛教护法菩萨,梵文摩利支意为光明。因此摩利支天菩薩又被称为光明天母,具有广大自在神通,称念名号能速离灾厄,诵持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

▲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摩利支天像

根据唐三藏沙门不空译《摩利支天陀罗尼经》经曰:“有天名摩利支,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日前,日不见彼,彼能见日。无人能见,无人能知,无人能害,无人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债其财物,无人能罚,不畏怨家,能得其便。”


佛经还记载,摩利支天具备隐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众生于危难水火之中。同时,摩利支天菩萨在为众生除灭障难的同时,都施予利益,因此被称为战神、财神,有护身、隐身、得财、诤论得胜等功德。

▲明 鎏金摩利支天菩萨

摩利支天常见的形象有三面六臂、三面八臂和一面二臂几种。多面广臂之像,三面面相各异,有一面为猪面,尖嘴獠牙,龛作塔形。摩利支天或乘七头猪拉的车,或坐在一头野猪身上。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为《摩利支天菩萨经》书写跋文。跋文云:“侄安节于元丰庚申六月大水中,舟行下峡,常持此经,得脱险难。明年十二月至黄州,见轼,乞写此本持归蜀。眉阳苏轼书。”可见菩萨慈悲广大,灵验非常。

▲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摩利支天像

南宋高宗曾供奉摩利支天,南下避难前曾于菩萨像前祈祷,希望得到菩萨的庇护。后来路遇金兵,高宗暗自叫苦。正在恐慌之时,高宗一行人发现金兵似乎看不到他们,只是在他们四周搜寻,过了一会儿金兵就撤了。安全到达目的地后,高宗十分庆幸,认为摩利支天显灵,遂于定都临安后将宫中供奉的宝像移至时称天宁万寿永祚禅寺,并专门为其专门修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进行供奉,即今杭州中天竺法净禅寺。


明朝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他祈祷摩利支天菩萨护佑,每次都平安归来。郑和修持摩利支天法门,并刊印流通《摩利支天菩萨经》。姚广孝题记郑和刊印《摩利支天经》云:“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福善一日怀香过余请题,故告以此。(永乐元年岁在癸未秋八月二十又三日,僧录司左善世沙门道衍。”(《摩利支天经跋尾》)

▲郑和刻《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我虽学佛未忘世——八指头陀的爱国诗篇

☀故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视频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武帝兴缘,构迷津之宝筏;誌公启教,悬黑道之明灯。梁皇宝忏是中国佛教一部影响深远的大型忏法,乃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郗氏生前嗔嫉杀业过重,死后堕落蟒蛇之身不得解脱,武帝为救拔其苦,依誌公禅师之言,邀请天...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上)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上)

从前,佛在舍婆提国讲完《受岁经》后,阿难跟着佛周游列国。有一次,他们快到一座婆罗门居住的城市。那座城主知道佛有浩瀚的威德,也能教化更多人民,让他们都能心生感动,倘若佛来到这里,大家都皈依了佛,那么谁还...

禅诗欣赏——思归何必深

禅诗欣赏——思归何必深

饭覆釜山僧【唐】王维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然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余。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诗的前六句写...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师答曰:汝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云开日出相似。俱歇一切...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提婆长尊者(364)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