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醖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宋·强至《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平分秋色
直到今日秋分到来,才恍然发现
九十天的秋竟然已过了一半
阴阳、昼夜、寒暑
都在这一天得到了最公平的均分
所以《春秋繁露》中才说:秋分者
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半冷半暖、无欠无余、不慌不忙
公平得令人心安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眼中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此时阴气渐盛,打雷现象也会减弱

二候蛰虫坯户
坯是细土,随着天气变冷
一些小虫开始减少活动,藏入穴中
并用细土封闭洞口,抵御寒潮

三候水始涸
秋后少雨,加上天气干燥,蒸发很快
所以江海湖泊的水量会明显变少
有的沼泽及水洼甚至处于干涸状态


这是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的日子
民间有着许多秋分乐事
吃秋菜,放风筝,品石榴
古时这天还会挨家挨户送秋牛图
秋分也是一年踏秋的开始
最美的秋天从不在书卷里、楼宇间
而在人迹罕至的山野
此时天清气朗,丹桂飘香
三五好友结交出游
欣赏着秋色、秋月、秋露、秋风
感受着岁月在卸下枝头的繁华后
给我们带来的气定神闲、沉静从容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唐·贾岛《夜喜贺兰三见访》

月光如水的秋分之夜
凉风吹过云翳,清辉映照大地
松鹤栖于泉边,林间更显幽静
漫步林中的诗人贾岛偶遇故友
青苔小径上,两人谈兴正浓
干脆以石为枕,闲卧谈诗论文
心中欣喜,不觉夜之深矣
山间秋夜就是如此令人心驰神往


山中有佳月,宜人终夜看

山中有好风,解衣可盘桓

泉鸣千嶂寂,松静一涛寒

永日鸟相唤,清秋虫自纨

解听紫芝曲,乔木在层峦

活埋与断壁,千古仰金兰

时哉石梁雉,雪饮且霞餐

——玉林通琇国师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天教桂蕊擅秋分
寒露——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霜降——繁霜降兮草木零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杭州佛学院教理院、外语院、艺术院美术专业2023年招生简章

教理院● 杭州佛学院是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浙江省佛教协会主办,杭州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一所综合性佛教院校。学院前身是1946年由太虚大师和巨赞法师创办的“杭州武林佛学院”,是一所以佛学理论教育...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尺寸:71 cm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光头,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此尊罗汉木雕...

禅诗欣赏——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禅诗欣赏——百年钻故纸 何日出头时

空门不肯出【唐】古灵神赞禅师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这首禅偈出自一则着名的禅林趣事。当神赞禅师从百丈禅师处得法后回归受业寺福州大中寺。一天他帮业师洗澡擦背时说:“好一座佛堂,只...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阿弥陀三尊,指阿弥陀佛及其胁侍观世音及大势至。如《十六观经》说∶“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由于此三尊代表西方极乐世界之本尊,故通常...

禅诗欣赏——岁月人间促

禅诗欣赏——岁月人间促

题竹林寺【唐】朱放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遗憾,而这遗憾是...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无题【唐】鸟窠道林禅师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赤裸裸而生,两手一撒而去。“去与来时事一同”,常人观念上总是生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