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顿悟尊者(321)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一十三尊至第三百二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贰拾壹尊

顿悟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顿悟尊者铜像

诗 偈



春临大地百花香,骑马踏青且信缰。

顺应自然总得福,欢欣恬静禄寿长。


偈解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信马由缰踏青,惬意自在。凡事顺其自然,都能使人身心安宁,增福添寿。


此偈教导我们,世间生活宜顺应自然,少欲知足,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佛法的修学上。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静坐,神态庄严,右手执经卷,左手结印。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贰拾壹尊顿悟尊者,即南北朝名僧道生(355-434),又称竺道生。东晋时之《涅槃经》学者。巨鹿(今河北平乡)人,俗姓魏,寓居彭城(今江苏铜山)。




师幼即颖悟,聪慧如神,依瓦官寺竺法汰出家。十五岁登讲座,虽宿学名士亦不能抗衡。及至受具足戒,更名遍华夏,王公显贵皆参其席。


初于建业之龙光寺(青园寺)弘法。罽宾沙门僧迦提婆莅止庐山,译出阿毗昙心论。师闻之,乃从学一切有部之教义。鸠摩罗什至关中,师复负笈北上,依止从学。关中诸僧,咸服其英秀,与道融、僧睿、僧肇等皆为罗什门下之俊杰,称为关内四圣。


义熙五年(409),还归建业龙光寺。刘宋兴起,文帝极敬重之,王弘、颜延之等人皆来问道。景平元年(423),师与慧严共请佛陀什在龙光寺译出五分律。


师精通龙树、提婆之学说,慨叹当时学者受经文滞碍而疏于圆通义理,遂深究有、空、因、果之理,创立善不受报及顿悟成佛说,并着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以阐释其说。


又因阅及法显所译之六卷泥洹经,乃谓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其时,大般涅槃经尚未传至,闻者难信,群起攻讦之。师逐遭摈斥,再度入庐山隐居。其后,昙无谶所译之大般涅槃经传至南方,内容果如其说,众师皆叹其卓识。师自此亦得以此经宣说阐提成佛之义。


据传,师曾于江苏虎丘山聚石为徒,阐述“阐提成佛”之说,感群石点头,后世遂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美谈。元嘉十一年冬十月,于山中讲经,坐化于师子座上。葬于庐山之阜,世寿八十。另撰有维摩诘、法华、泥洹、小品般若等经之义疏。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除疑网尊者(37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除疑网尊者(37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前文回顾:纪念|二月初八 道安法师圆寂日——分经雅合亲光 释姓颇同增一道安法师,河北常山人,12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在邺城师事佛图澄大师(232—348),当时已有“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佛...

禅诗欣赏——春风自有期 桃李乱深坞

禅诗欣赏——春风自有期 桃李乱深坞

题西湖僧舍壁【宋】清顺法师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宋代的西湖可不像今天这样热闹。林和靖曾经在孤山隐居,梅妻鹤子,二十年不入城市,可见当时孤山是个僻静地方。至于清顺法师所在的北山...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9)

十九  显神通太后施钱却说济癫将缘簿丢与毛太尉,竟自回寺。首座问道:“你出走了半晌化得些么?”济癫道:“多已化了,后日皆完。”首座道:“今日一文也无,后日哪能尽有?”济癫道:“我自去化,不要...

百喻经故事——医治背偻(50)

百喻经故事——医治背偻(50)

医治背偻——《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着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释义有一个驼背,请医生医治。这个医生用一些酥油涂在背上,然后把他夹在两块木板的中间,放在地上,用...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招苦

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五欲:指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即:(一)财欲,财即世间一切财宝。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