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元代僧人著作——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十一)



元代僧徒的著述,虽不及唐宋之盛,但如禅宗僧徒行秀的《从容录》、明本的《中峰广录》、普度的《莲宗宝鉴》、德辉的《敕修百丈清规》、庆吉祥的《至元法宝勘同录》、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觉岸的《释氏稽古略》等,都是一代的要著。



元代僧人中以诗文著名者颇多,如明本、行端、祖铭、栯堂、大圭、宗衍、子庭、本诚、子贡、圆至、实存、善住、大訢、清珙、至仁、惟则等皆是(以上各人的作品都收入清代顾嗣立编的《元诗选》)。

明本为著名禅僧,作有船居、山居、水居(住水边)、廛居所谓《四居诗》数十首,为世传诵。行端亦宗门名匠,尝拟寒山子诗百余篇,自号《寒拾里人稿》。栯堂益为大慧杲四世法孙,有《山居诗》四十首流传于世。清珙居吴兴霞雾山,禅余作《山居吟》,其章句精丽,有《石屋珙禅师诗集》。


圆至字天隐、大訢字笑隐、本诚字觉隐,诗名相埒,当时称为“诗禅三隐”。圆至善为古文,所著《牧潜集》,雅丽可诵。明姚广孝谓元代僧人的文章,虽三隐并名,应推天隐为第一(见姚广孝《牧潜集序》)。大訢为南京龙翔集庆寺开山第一代住持,校正《敕修百丈清规》,为禅门定式。说法之余善为文,著有《蒲室集》十五卷。本诚后名道元,居吴下,善诗并工山水绘画,有文集行世。

大圭为文古雅,诗尤有风致,著有《梦观集》。善住字云屋,著有《谷响集》。子庭善口辩,有诗名,平生好游,著有《不系舟集》。这些都是元代特出的诗僧。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北朝

佛教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隋代
佛教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唐代

佛教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


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


八宗并弘之禅宗


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唐代佛教和儒、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


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

五代
佛教


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


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宋代
佛教

两宋佛教兴衰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辽代

佛教


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金代
佛教


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金代的华严、密教、净土各宗


金代大藏经的刻印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

元代

佛教


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


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


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


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


南方的禅门宗匠


元代天台、贤首二宗的代表人物


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

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报名|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导读第二期课程

云林书院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第二期)2014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强调,通过社会教育的形式学习、增进和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西方三圣接引图绢本设色  挂轴 尺寸:133.5×79.3 cm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收藏这是一幅极为珍贵的南宋佛画,距今已有九百年的历史。此画分为几乎相等的两半,莲座上方隶书十列“南...

通启|首届浙江佛教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通启|首届浙江佛教石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浙江为海陆交汇的吴越之地,东汉时期佛教便开始传入。从南朝齐梁至明清时期,浙江地区有着不同规模的石窟开凿。时至今日,浙江遗存的古代石窟造像,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州地区,尤其五代至元代开凿的石窟,数量众多,其...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北宋纸本墨书  圆悟克勤禅师规格:43.9 × 52.4 cm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

法讯|癸卯年杭州灵隐寺传授五戒通启

法讯|癸卯年杭州灵隐寺传授五戒通启

佛陀一代言教是以戒定慧三无漏学为纲纪,三学之中以戒学为基础,持戒修定,依定发慧,可知戒律在整个佛教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的戒律体系一直发挥着维系佛教千年传承的历史使命。应广大信众挚诚祈请,杭州...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禅诗欣赏——涧户寂无人 纷纷来且落

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来且落。在寂寞无人的深涧中,辛夷花默默开放。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纯然自足,不待人识。完全是诗人见性自足,任运自然地心境写照。释尊菩提树下证得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