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垢藏尊者(31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一十三尊至第三百二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壹拾柒尊

无垢藏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无垢藏尊者铜像

诗 偈



林中樵韵鱼中歌,逍遥自在乐呵呵。

劝君温饱且知足,莫恋荣华是非多。


偈解


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他们虽然生活艰苦,却快乐自在。既然衣食无忧,就应该要知足常乐,不必因贪恋荣华富贵而招来是非。


此偈教导我们,既然衣食丰足,没有太多生活上的担忧,应当提起道心,精进修行,而不是去追求更多的富贵荣华。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卷发长须,神态严肃,双手持如意抱于膝前。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壹拾柒尊无垢藏尊者,即虚空藏菩萨的化身。虚空藏德布五方,每方各有一化身,尊者居于北方。




北方无垢虚空藏菩萨,坐白莲华,宝冠如前,庄严如前,左手施无畏,右手持宝莲华,华上有月轮,形色水白。


尊者在诸大菩萨中,拥有无量宝藏,但没有悭吝之心,随众所求而布施,利乐众生。随众所需,或法施,或财施,皆令欢喜,力图使众生脱离苦海,于虚空中得自在。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5)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5)

廿五  松长老欣飞禅杖却说这净慈寺因失火,不见了长老,众僧往各处找寻,并无踪迹。济癫见了笑道:“你们这般和尚,真个都是呆子,我已说过,长老原从天台来,今日已归天台去了,怎么还寻得着他呢!”众...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363)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韦蓝王尊者(36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罗余习尊者(34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罗余习尊者(34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夜气苏子瞻①谓某公不学禅,临终自知时至,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②早起。诸子不悟,谓为勤家③。公曰不然,谓五更勾当④,临死时将得去者是也。昔人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随身之业,将得去者也。而业有...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南宋 梁楷 《释迦出山图》绢本 设色 纵119厘米、横52厘米释迦如来出山相,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释迦在雪山苦行林中修苦行,成道之后,头顶明星,全身放光而出山。自宋以降,此一故...

禅诗赏析——休作狂歌老 回看不住心

禅诗赏析——休作狂歌老 回看不住心

望牛头寺【唐】杜甫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诗人拜见禅师后,感觉到禅机深奥高妙,犹如上山来的山经,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