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早晚和午间温度的起伏能有十几度
就在这一寒一热之间
白天蒸腾空中的水土湿气
入夜后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
在朝阳初升之时闪耀着晶莹的光
也成就了一年之中最富诗意的节气
——白露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秋意渐深
鸿雁为了过冬,纷纷向南迁徙

二候玄鸟归
玄鸟即燕子,乃南方之鸟
春分北飞,此时南返,故称为归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有美食的含义
动物感知感知到秋冬的肃杀之气
开始贮备过冬食物


或许是温度的起伏波及到了情绪
这一时节的诗人们也变得多愁善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是辗转相思、求而不得的烦闷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忧思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是独上高楼、知音难遇的悲绪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是飘零日久、孤苦寂寞的哀愁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宋·陈与义《秋夜》


尽管物候轮转时刻提示着岁月流逝
但秋风乍起对一夏热烈的终结
毫无疑问更易令人触景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所悲的不仅是
黄叶飘零、繁花落尽和朝露日晞
更是自己生命中回不去的光阴
和鬓角上赶不走的白发

晦岳清旭禅师示众
处暑秋分白露节,朝寒暮冷午时热
禅客相逢不展颜,秋风阵阵落梧叶
森罗万象渐红黄,此景此时谁会得
一日钵盂两度开,饱饭殊惭两鬓雪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白露暧秋色 月明清漏中
秋分——天教桂蕊擅秋分
寒露——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霜降——繁霜降兮草木零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上)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上)

宋代中兴南山律宗的灵芝元照律师在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力弘扬戒法、深入研究律学的同时,他对弘扬净土法门也同样不遗余力,并亲自注解净土经典,留下了《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等重要著作...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去诸业尊者(38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从前有一位须陀须摩王,精进持戒,从不妄语。一天清晨,他坐车率领一群宫女到园里来游戏。国王一行出了城门,看见一名婆罗门走过来求乞。国王说:“我会奉上相当的布施,但是你要等我回来。”国王说完话,就进入园里...

参访寺院:什么样的问题,佛陀也不回答

参访寺院:什么样的问题,佛陀也不回答

听经闻法,思维道理,进而修行用功,最终证得无上佛道,原本是每一个佛弟子孜孜以求的。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广开八万四千法门,以回答众生的种种困惑疑问。但是,即便是佛陀,对于有一些问题也是不予回答的,纠缠于这...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二十四节气|立春——春到人间草木知​

葭吹六管动飞灰,便觉春从地底回草木一时生意动,关河万里冻云开宁须生菜传纤手,且引春风入瓦杯天北天南问音信,故人何处寄寒梅——元·王冕《立春日》这一日,风从东方来《尚书大传》曰: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