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早晚和午间温度的起伏能有十几度
就在这一寒一热之间
白天蒸腾空中的水土湿气
入夜后便凝为露珠,贴在草叶花瓣上
在朝阳初升之时闪耀着晶莹的光
也成就了一年之中最富诗意的节气
——白露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秋意渐深
鸿雁为了过冬,纷纷向南迁徙

二候玄鸟归
玄鸟即燕子,乃南方之鸟
春分北飞,此时南返,故称为归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有美食的含义
动物感知感知到秋冬的肃杀之气
开始贮备过冬食物


或许是温度的起伏波及到了情绪
这一时节的诗人们也变得多愁善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是辗转相思、求而不得的烦闷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客居他乡、思念故土的忧思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是独上高楼、知音难遇的悲绪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是飘零日久、孤苦寂寞的哀愁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着秋声
——宋·陈与义《秋夜》


尽管物候轮转时刻提示着岁月流逝
但秋风乍起对一夏热烈的终结
毫无疑问更易令人触景生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所悲的不仅是
黄叶飘零、繁花落尽和朝露日晞
更是自己生命中回不去的光阴
和鬓角上赶不走的白发

晦岳清旭禅师示众
处暑秋分白露节,朝寒暮冷午时热
禅客相逢不展颜,秋风阵阵落梧叶
森罗万象渐红黄,此景此时谁会得
一日钵盂两度开,饱饭殊惭两鬓雪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白露暧秋色 月明清漏中
秋分——天教桂蕊擅秋分
寒露——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
霜降——繁霜降兮草木零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阅读|五更早起——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六)

夜气苏子瞻①谓某公不学禅,临终自知时至,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②早起。诸子不悟,谓为勤家③。公曰不然,谓五更勾当④,临死时将得去者是也。昔人云:“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随身之业,将得去者也。而业有...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展览|第六届云林公益书画联展作品欣赏(参展作品102-175)

米市巷街道古新书画社作品102·山水·《梵音阵阵祐苍生》·薛玉梅105·山水·《春雨涤山生紫烟》·何自强106·书法·《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李青海107·山水·《积翠》·任竹君108·书法·《篆...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前文回顾: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虽然中国的古体诗词在唐宋时代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了平缓的发展,但到了清代...

学处|三皈依

学处|三皈依

众生轮回六道,苦不堪言,因此需要有大势力的人来救护,就好比小孩子需要父母的依怙,生病的人需要医生的救助一样。有情众生自无始劫来即沦溺于冥冥业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够依赖,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苦海。因此,学佛之...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师答曰:汝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犹如云开日出相似。俱歇一切...

素食|秋三月 静心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古人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秋分之后,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干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