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南方的禅门宗匠——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七)



当时南方,自南宋以余杭径山、临安灵隐等为禅宗五山十刹后,禅门宗匠辈出,其代表人物有:


云峰妙高(1219—1293)于至元十七年(1280)住径山,时教家大毁禅宗,妙高与一、二同志入京力争。和教僧仙林论辩得到胜利(《佛祖通载》卷二十二)。


雪岩祖钦(?—1287)得法于径山无准师范。历主潭州尤兴寺、湖州光孝寺,最后主江西袁州仰山,人们称他所住的地方是法窟。他的语录力说儒释一致。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行世。



高峰原妙(1238—1295),从雪岩祖钦问道,后入临安龙须山力参。又至天目西峰狮子岩隐居,常设三个疑问(三关)勘验学者,时称“高峰古佛”,有语录行世。

中峰明本(1263—1323)是高峰高足。他有时住庵,有时住船,到处称其所居为“幻住”。丞相脱欢和翰林学士赵孟等多从他问法。仁宗时高丽王子王璋特往参谒,明本作《真际说》开示之。遗著有《幻住庵清规》、《山房夜话》及《语录》等,收于《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元代编入大藏经中流行。嗣法弟子天如惟则、千岩元长等,皆为宗匠。


元叟行端(1255—1342)和天目中峰同时,阐扬大慧(宗杲)门风于径山,名闻京国。门下人材甚盛,楚石梵琦,梦堂昙噩是他的高足。有《语录》行世。

一山一宁(1247—1317)是南海普陀山的名僧。大德三年(1299)奉成宗命持诏书使日,住镰仓建长寺、圆觉寺及京都南禅寺等处。寂后,给以国师之号,称一山国师。其所传禅学称一山派(《元亨释书》卷八)。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北朝

佛教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隋代
佛教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唐代

佛教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


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


八宗并弘之禅宗


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唐代佛教和儒、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


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

五代
佛教


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


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宋代
佛教

两宋佛教兴衰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辽代

佛教


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金代
佛教


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金代的华严、密教、净土各宗


金代大藏经的刻印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

元代
佛教


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


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


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


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尺寸:71 cm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此尊罗汉木雕而成,...

新闻|浙江省佛教教职人员在职学历教育专科统考工作顺利完成

新闻|浙江省佛教教职人员在职学历教育专科统考工作顺利完成

2023年2月13日至14日,浙江省佛教教职人员在职学历教育专科统考工作在杭州顺利完成。▲省佛协会长光泉法师、省民宗委宗教三处三级调研员魏微、省佛协秘书长金幸祥赴现场巡考统考工作根据省民宗委《关于做好...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禅诗欣赏——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

江中诵经【唐】张说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戒近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陀告诫弟子:作为佛弟子,即便是离开我千里之远,而能够忆念我的戒法,并加以行持,一定能够得道。否则,即便是随侍在我左右...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 下济众生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互相来往拜年,拜年是世俗的礼节,见了面就要恭喜发财,取个吉祥。作为佛弟子,尤其是在家居士,在拜年的时候,也要说恭喜发财、万事如意的吉祥话,这是随顺世俗的礼节。既然拜年是世俗社...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纪念弘一法师示寂八十周年

师讳演音,字弘一,号晚晴老人(别署甚多),浙江平湖李氏子。初名广侯,一名息,字叔同。清光绪庚辰(一八八六)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父筱楼公,以进士官吏部,晚耽禅悦,乡党称善人。师幼而颖异,娴大悲、往生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