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当得宿命。”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可以得到宿命通,另一个是怎么才能够亲自体证到至高无上的真理。


因缘:因是主因,缘是助缘。比如我们平常能看到的,花生或者豆子,种子是主因,但是种子假如放在桌子上,它是不会生长的,必须把它种在泥土里面,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作为助缘,有了这许多帮助的条件,种子才会生长。佛教讲因缘,最基本的道理是在这里,说得比较通俗一点,因缘就是关系、条件。


宿命:指宿命通,佛教所讲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其中的一种。


至道:至高无上的圣道、真理


有一天,一个佛弟子问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的命运呢?我们又怎么样才有办法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真理呢?


关于获得神通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并不直接回答他,只是告诉这位沙门,要是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净化,不要受到外面物欲的染污,同时要坚守我们学道的志节,贯彻始终地修习佛道,也就是坚定我们的信仰,不因外境的风吹草动而改变了学佛的初衷,这样坚持信心而修学,才可以体会到至高无上的佛道,也可以说,就可以获得清净的佛性。


其中的道理,世尊又担心发问的沙门可能理解的不清楚,于是又举了一个譬喻来说明。好比一个千年的古镜,被灰尘蒙蔽了,非常肮脏,现在我们时时把它擦一擦,这个镜子的灰尘擦干净了,它的光明就会显露出来。


同样,我们的心灵上也有许多肮脏,是什么呢?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等许许多多的烦恼。我们的真心则是被种种的烦恼蒙蔽了,要是能够把世间的五欲断尽,对外境无所贪求,佛性就显现出来了,当然就可以得到宿命神通了,就好像把肮脏的镜子擦干净,光明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释迦牟尼佛并不鼓励弟子为得神通而修行,因为有神通,未必能够体会最高无上的圣道(真理),而真正有修行证果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会有神通,而知道宿命了。至于怎样去除心灵的烦恼呢?无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或者诵经、拜佛,都可作为拭去心灵尘埃的着手处。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许多游客来到寺院,看见庄严佛像高踞法座之上,慈眼注视着面前礼敬的众生,都会由衷产生一种景仰之情。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佛”究竟是什么?佛和其他的“神”有何区别?通过礼拜、供养佛,就能够满足我们内心的...

2022灵隐回眸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 云林志工收获满满

2022灵隐回眸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 云林志工收获满满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②以制度建设为重点 依法依规强化从严治教③以平安创建为目标 推动寺院管理现代转型④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强化数字赋能激发活力⑤以弘法利生为家务...

释教三字经|六祖下 二禅师 南岳让 青原思

释教三字经|六祖下 二禅师 南岳让 青原思

禅宗由大迦叶尊者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为东土禅宗的初祖,六传而至慧能,都是单传。六祖以下得心印而有迹象可考的有四十三人,四十三人中能使法统绵延不绝的又有两支,那便是如上所说的“南岳让、青原思”...

月德呈瑞|摄心系念 学诸三昧

月德呈瑞|摄心系念 学诸三昧

禅,秦言思惟修。一切摄心系念,学诸三昧,皆名思惟修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菩萨以质直清净心,修如是等禅,名之为禅。为感谢大家一年来对【灵隐寺】公众号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会为本条推文下方...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达摩真尊者(307)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达摩真尊者(307)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新闻|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

4月8日,第三届灵隐山文化国际论坛暨《灵隐寺志》研究工作坊会议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来自佛教界、学术界共40余位法师、学者代表汇聚灵隐寺,同览灵山风光,共觅林泉之趣,围绕“灵隐书藏”主题展开研讨。▲杭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