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问道宿命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当得宿命。”


这一章主要是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才可以得到宿命通,另一个是怎么才能够亲自体证到至高无上的真理。


因缘:因是主因,缘是助缘。比如我们平常能看到的,花生或者豆子,种子是主因,但是种子假如放在桌子上,它是不会生长的,必须把它种在泥土里面,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作为助缘,有了这许多帮助的条件,种子才会生长。佛教讲因缘,最基本的道理是在这里,说得比较通俗一点,因缘就是关系、条件。


宿命:指宿命通,佛教所讲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其中的一种。


至道:至高无上的圣道、真理


有一天,一个佛弟子问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知道过去和未来的命运呢?我们又怎么样才有办法体会到至高无上的真理呢?


关于获得神通的问题,释迦牟尼佛并不直接回答他,只是告诉这位沙门,要是能够把我们的心灵净化,不要受到外面物欲的染污,同时要坚守我们学道的志节,贯彻始终地修习佛道,也就是坚定我们的信仰,不因外境的风吹草动而改变了学佛的初衷,这样坚持信心而修学,才可以体会到至高无上的佛道,也可以说,就可以获得清净的佛性。


其中的道理,世尊又担心发问的沙门可能理解的不清楚,于是又举了一个譬喻来说明。好比一个千年的古镜,被灰尘蒙蔽了,非常肮脏,现在我们时时把它擦一擦,这个镜子的灰尘擦干净了,它的光明就会显露出来。


同样,我们的心灵上也有许多肮脏,是什么呢?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等许许多多的烦恼。我们的真心则是被种种的烦恼蒙蔽了,要是能够把世间的五欲断尽,对外境无所贪求,佛性就显现出来了,当然就可以得到宿命神通了,就好像把肮脏的镜子擦干净,光明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释迦牟尼佛并不鼓励弟子为得神通而修行,因为有神通,未必能够体会最高无上的圣道(真理),而真正有修行证果了,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会有神通,而知道宿命了。至于怎样去除心灵的烦恼呢?无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或者诵经、拜佛,都可作为拭去心灵尘埃的着手处。


前文回顾

每日一偈  /  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题

译者

经序①

经序②

经序③

出家证果①

出家证果②

出家证果③

断欲绝求①

断欲绝求②

割爱去贪

善恶并明①

善恶并明②

善恶并明③

转重令轻

忍恶无嗔

恶还本身

尘唾自污

返本会道

喜施获福

施饭转胜①

施饭转胜②

举难劝修①

举难劝修③

举难劝修④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33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声响应尊者(33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新闻|杭州灵隐寺监斋菩萨圣诞送灶

新闻|杭州灵隐寺监斋菩萨圣诞送灶

1月14日,壬寅年农历腊月廿三,适逢监斋菩萨圣诞。傍晚18:15,杭州灵隐寺两序僧众云集十方苑,讽诵经咒,同声礼赞监斋菩萨。愿以此祝圣送灶功德,回向风雨以时  灾疠不起兵戈无用  ...

禅诗欣赏——雪里梅花初放

禅诗欣赏——雪里梅花初放

山居二十首之二【明】憨山德清禅师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这首诗把禅师闻香而悟道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意趣昂然,禅机连连。无量佛国以无量法门普做无量佛事,而以香积作佛...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九)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二十九)

华严不如艮卦①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②门,塞圆乘③路,言不可不慎也。假令说读一部易经,不如看一艮卦,然且不可,况佛法耶!况佛法之华严耶!华...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百喻经故事——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五人买婢共使作——《百喻经》经文譬如五人共买一婢。其中一人语此婢言:“与我浣衣。”次有一人复语:“浣衣。”婢语次者:“先与其浣。”后者恚曰:“我共前人同买于汝,云何独尔?”即鞭十下,如是五人各打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