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红小豆 哪个才是祛湿“神医”?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于静茹

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能健脾益气、利水除湿、解毒排脓。而且,赤小豆性善下行而利水,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有着甚佳的疗效。

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可治疗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赤小豆与莲子、百合同食,有固精益气、止血、强健筋骨等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赤小豆通利水道,尿多之人忌食;由于赤小豆“性逐注液,久自令人枯燥”,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耗伤人体津液。

我们时常食用的薏米红豆粥,能达祛湿功效的“红豆”其实也是“赤小豆”。人们平时将红豆和赤小豆统称为“红豆”,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实际上这两种豆子从外形和功效上来讲是有区别的。

赤小豆和红小豆的区别

红豆外形胖圆,经常用于制作红豆沙、红豆饼或是熬粥;红豆能补阴血、疏风清热、燥湿止痒、润肤养颜,功效非常多。

而赤小豆外形细长,多用来入药或者煮薏米红豆粥;相比于红豆,赤小豆利水渗湿的功效强些,中医入药多用赤小豆,而红豆一般仅供食用。可以说,赤小豆含有足量帮助人体排出湿气的成分(皂草甙物质),而红豆则起不到相同效用。

其次,它俩的口感也是很不一样的。红豆和赤小豆用来煮汤或者煮粥喝时,红豆煮制完之后会变得非常的糯,而且有豆子的清香。而赤小豆质地比较硬,即使是浸泡了很长时间,经过长时间的煮制,最终赤小豆还是一粒一粒的,不容易烂。不会像红豆一样被煮开花。

赤小豆的菜谱

赤小豆玉米青豆饭

食材:大米100g;青豌豆25g;赤小豆60g;玉米一根

做法:

1. 赤小豆提前用水浸泡1小时。

2. 青豌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待用。

3. 将玉米掰下玉米粒,也可以买现成的玉米粒。

4. 将赤小豆、玉米一同置于锅内;加入两倍清水,盖好锅盖;用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煮30分钟,熄火待用。

5. 将煮好的玉米和赤小豆连汤水一起放到电饭锅里;把淘洗好的大米倒到电饭锅里。

6. 放入青豌豆。然后按煮饭键,将饭煲熟即成。

7. 均衡营养的杂粮饭,香喷喷,有嚼劲。

赤小豆冬瓜饮

食材:赤小豆250克,冬瓜200克,适量白糖。

做法:把赤小豆洗净煲至开花,放入冬瓜煲熟,起锅加适量白糖。

功效:清热祛湿解暑,但不适合脾虚者饮用。

赤小豆花生饮

食材:赤小豆30克,花生仁90克,红糖6克。

做法:原料洗净,共煮熟服用。每日早饭前服。

功效:治疗肾炎水肿。

赤小豆茅根汤

食材:赤小豆120克,茅根60克。

做法: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烂熟,吃豆喝汤。

功效:治疗全身水肿。

茯苓赤小豆粥

食材: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

做法:赤小豆洗净,冷水浸泡半日后,同茯苓、大枣、大米煮为粥,早晚餐温服食。

功效:健脾化湿,用于治疗脾虚腹泻、消化不良、水肿等。

杞豆粥

食材:枸杞10克,赤小豆20克,粳米50克。

做法:原料洗净,一同熬粥,趁温食用,每3日1次。

功效:补肝肾、明目,有助于治疗肝肾不足、视物昏花。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素食:断五辛是增上修行的第一步

素食:断五辛是增上修行的第一步

《地藏经》里佛陀嘱咐我们: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五辛即大蒜、葱、韭菜、洋葱、乔头等臭味之植物,又作五荤,与酒、肉同为佛弟子所禁食之物。食用五辛生媱增恚,善神远离,魔王引诱,生毁禁戒,死堕地狱...

富贵烧三素的做法

富贵烧三素的做法

富贵烧三素的做法(文字版)  原料:  香菇、胡萝卜、莴笋。  调料:  素蚝油、盐、蘑菇精、生粉水、香油。  做法:  1、香菇提前泡发,去蒂用模具印出,莴笋去皮切厚片用模具印出,胡萝卜洗净...

爱要大声说 大树校长在素食博览会上粉墨登场反馈佛光山

爱要大声说 大树校长在素食博览会上粉墨登场反馈佛光山

大树地区校长联盟6位校长联手出击,带领小朋友一起揭开“红盒子里的秘密”,发现人生最珍...

凉拌素鸡豆腐的做法

凉拌素鸡豆腐的做法

食材:   5块素鸡豆腐、1小把香菜、3瓣蒜 调料:   食用油、辣椒粉、辣椒片、孜然粒、白芝麻、生抽、陈醋、白糖、香油 做法:   1、将素鸡豆腐冲洗一下,切成薄片放在盘中备用...

黑茶的生活妙用

黑茶的生活妙用

    对于茶叶来说,除了可以用来日常品饮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妙用。黑茶作为茶叶中的一种,也具有生活妙用的。那么对于黑茶来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妙用呢,下面小编我...

原来古人这么闲雅浪漫

原来古人这么闲雅浪漫

香,既能悠然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常会给予我们久违的安宁与舒展。故,香道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