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七月初二 净土八祖莲池大师往生日——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七月初二 莲池大师往生纪念日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

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

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01

出身望族  孝深识广

莲池大师(1535—1615),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身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

02

明生死事  寄心净土

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为何天天念佛?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大师闻语感动,遂寄心净土,书“生死事大”于案头以自警策。或长坐不卧,夜以继日。

03

送亲别爱  出家修行

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师决志出家修行,与妻子汤氏诀别:“恩爱不常,生死莫代,我得出家,你自己保重。”汤氏洒泪说:“君先走一步,我自会打算。”大师作《七笔勾》弃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发,其妻随后也削发为尼。

04

善取因果  一心念佛

大师受具足戒后,行脚遍参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参学遍融禅师,老禅师教喻:“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贪名逐利,不要去攀缘,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大师拳拳服膺。

05

听闻鼓声  悟本心源

后参笑岩宝祖,辞别向东昌的归途上,闻樵楼之鼓声,忽然大悟。乃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憨山大师推允此为莲师开悟偈。

06

结茅云栖  除却虎患

隆庆五年,孤锡南还,爱云栖山水幽胜,临流趺坐,遂结茅卜居修念佛三昧。山中老虎时常伤害村民,大师慈悲为放瑜伽焰口,老虎不再患害百姓。

07

念佛祈雨  德化一方

亢旱年,村民恳请大师祈雨。大师手击木鱼,循田埂念佛,一时,雨下如注。村民及信众们自发地为大师建造禅堂寺院。自此法道大振,海内衲子归心,遂成一大丛林。

08

戒行精严  慈悲护生

大师明因慎果,重真修实干,以戒律为基本,以净业为指归。整饬清规,精严律制,令众僧半月诵比丘戒与菩萨戒,并亲自著述,阐发戒律精义。极力戒杀生、崇放生。寺前建有放生池,山中设有放生所,救赎潜游蜎飞诸生物。大师《戒杀放生文》盛传于世。

09

简淡惜福  谦德朗天

大师朴实简淡,虚怀应物,自奉俭朴,自有道场以来,未曾妄用一钱,凡有香俸盈余,便施散给僧众。施衣药,救贫病,常行不倦。大师生平惜福,年老还是自己洗衣,净溺器,不劳烦侍者。终身一袭布衣,一顶麻布蚊帐用了几十年。大师愿海洪深,义天高朗,四心无量,六度齐修。荷担一代时教以摄受群迷。顾退然以身居学地。虽童稚沙弥未尝受其一拜,至耄年不能起伏,犹必跏趺合掌,稽首于席,致不安之意,足见大师之谦德。

10

文殊化参  玄问妙答

文殊菩萨曾化现为童子来参大师。大师问童子:“两脚有泥,必是远来客。”童子说:“闻知莲池水,特来洗一洗。”大师说:“莲池深万丈,不怕淹死你。”童子说:“两手攀虚空,一脚踏到底。”二人对答,妙义隽永,大师道行境界于斯可见一斑。

11

融会诸宗  普劝念佛

大师是自永明延寿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集大成者。一生精修净业,广弘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故应一心念佛。大师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有《阿弥陀经疏钞》《云栖法汇》《竹窗随笔》《往生集》《净土疑辩》等流行于世。

12

告别有缘  称佛往生

大师临终前半月预知往生的时间,到城中告别诸弟子及故旧道友,只说:“我将到其他地方去。”回寺用茶汤供养众僧,告诉大家第二日将行。是时,大师示微疾,瞑目无语。城中诸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面作黄金色,顶中暖气如生,逾时不散。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基于大师德学风范,后世尊为莲宗八祖。

来源:《净土》杂志  图:任新宇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灵隐寺具德弘礼禅师求道因缘与弘化事迹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随喜功德对治嫉妒障
学处|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 为何还要请佛说法呢
学处|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学处|持戒三种人 你是哪一种

☀观照
观照|我也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应如何理解
开示|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意旨
开示|印光大师: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原自肇起华严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联灯
联灯|如何应对消费悲情的慈善乱象而又不损自己的慈悲心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物语
物语|楸树——青幢紫盖立童童 细雨浮烟作彩笼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灭谛

☀素食
素食|知量
素食|消暑气
素食|莫贪凉
素食|坦然

☀分享
分享|共修菩提增福慧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赏析
赏析|徐渭水墨《观音图》
赏析|杭州佛学院艺术院观音作品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332窟之珞珈山观音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阅读
阅读|开悟后就没事了吗
阅读|华严经赞
阅读|不朽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故事
故事|守护黄金的毒蛇
故事|尸毗王代鸽
故事|无止境的“追求”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视频
视频|老尽春风是杜鹃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防护|开工防护不能少,这份指南请收好

防护|开工防护不能少,这份指南请收好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禅诗欣赏——水与心俱闲

禅诗欣赏——水与心俱闲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唐】李白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一会度小劫,观空天地间。性好山水的李白与名山大川中的不少僧衲亦有往来。在清丽平和的山水之中,他...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百喻经故事——驼瓮俱失(75)

驼瓮俱失——《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既不得出,以为忧恼。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我教汝出。汝用我语,必得速出。汝当斩头,自当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

慈孝文化节|“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一

慈孝文化节|“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事迹简介之一

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打拐警察团队在那些父母痛苦、绝望的寻子岁月里,打拐警察是他们的光。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系统”,通过积极完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释教三字经|祖龙树 立三观 空假中 归一贯

天台宗以藏、通、别、圆为教,以空、假、中三观为观门。此三观理论出于北齐慧文禅师,而慧文禅师之三观,又因读《中论》而悟得。《中论》是龙树菩萨所作,因此可以说慧文的三观是祖述龙树而作的。慧文以中论一偈中之...

百喻经故事——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百喻经故事——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聘娶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嗔,不能裁断,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释义从前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