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0)


二十  轮转回蛤蟆下火


却说济癫出了寺门,先同众小儿在西湖上采了一回莲,采了又到石岩桥,望石阳里走去。到了教场桥,只见这么多人在那里围着看,他也挤上去一看,原来是个癞蛤蟆落在尿缸里浸得膨胀死了。

济癫叹道:“苦恼子!苦恼子!这也是轮回一转!”叫人取个火来,寻些乱草:“我与你下火!”遂作颂道:

这个蛤蟆,浸得膨胀,在生猖狂,到死倔强。既已瞑目张牙,何不趺跏合掌?佛有大身小身,物得人相我相。一念净来,离诸众障。

咦!青草池边寻不见,分明夜月梨花上。


烧完了,只见半空中现出一个青衣童子来,叫道:“多谢师父慈悲,已得超升矣!”众人看得分明,尽皆喝彩。

济癫正待转身,忽背后一个和尚拖住道:“小僧是崇真寺里的僧人砧基便是,这里西溪安乐山永兴长老,屡欲与师父一见,再不能够;今日相遇,且到敝寺去盘桓几日!”济癫就随着砧基,到永兴寺来。

永兴寺长老大喜,忙请人入方丈,一面献茶,一面令侍者整治酒肴出来,三人共饮。



济癫遇了酒,就十分得意,竟吃了一夜。次日又叫人到清溪道院请了徐提点来相陪。

那徐提点又是吃酒道士,大家吃得十分有兴。过了两日又同砧基到崇真寺,玩了几天,吃酒做诗,不知不觉在永兴崇真二寺与清溪道院几处,就盘桓了四个月。

早已是初冬天气,身上觉得寒冷,济癫想到:“我出来已久,也应该回去看看长老。”遂别了砧基并徐提点二人,竟向石人岭来。



刚走到岭上,又撞见天竺的忏首,济癫问道:“师兄哪里来?”

忏首道:“不要说起!我庵里讲主昨夜被贼偷个精光,今着我到西溪街上郑先生家里问卜来。”

济癫道:“既是讲主被盗,我也该去看他一看。”二人遂同落了石人岭,迳至棘宁寺。

那讲主正在纳闷,见了济癫,忙施礼道:“为何久不来会?”

济癫道:“不然,今日也还不来,因知你失财烦恼,故特来宽慰。”



讲主道:“老僧挣了一世,一旦皆空,怎叫我不恼?”

济癫道:“出家人要财物何用?待他偷去,倒省得记挂,我今作一诗,替你发一笑,解解烦恼何如?”

讲主道:“你既有此美意,请今来与我听听。”

济癫随念道:

哑吃黄连苦自知,将丝就绪落人机,

低田缺水遭天旱,古墓安身着鬼迷。

贼去关门无物了,病深服药请医迟,

竹筒种火空长炭,夜半神龙面向西。


讲主听了笑道:“双关二意,倒说得有趣!我于今心中十分愁闷,你须在此暂停一两月,替我解笑方好。”

济癫道:“若有酒吃,便住一两年也不妨!”

讲主道:“别的都被偷去,惟酒尚在,只怕你吃不了!”

两人又大笑,不知济癫住下作何行状?且听下回分解。

待  续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七回  坐不通前真苦恼

第八回  悟得澈后假癫狂

第九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第十回  无执着拂棋西归

第十一回  扫得开突然而去

第十二回  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十三回  色迷情禅心愈定

第十四回  酒醉性大道偏醒

第十五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第十六回  化盐菜济公被逐

第十七回 不甘欺侮入净慈

第十八回  喜发慈悲造藏殿

第十九回 显神通太后施钱

 



编辑|慧容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庐山烟雨浙江潮

禅诗欣赏——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烟雨风光与浙江的钱塘潮,都是闻名天下的胜景,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倾倒,挥毫泼墨,这等名震宇内之宝地不亲自去见识一...

新闻|“之江问道”—— 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首讲圆满

新闻|“之江问道”—— 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首讲圆满

2022年8月5日上午,“之江问道”——浙江省佛教协会般若讲堂第一讲在杭州佛学院开讲,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作了“从《金刚经》中读懂崇俭戒奢的意义”的主题讲座。▲讲座现场浙江省民宗...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今日启建

新闻|杭州灵隐寺壬寅地藏法会今日启建

2022年8月17日(壬寅年农历七月二十)上午,杭州灵隐寺于药师殿启建地藏法会。菩萨柳头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令此坛场悉清净。八点三十分,主法法师拈香礼佛,手持杨枝净水遍洒坛场。与会...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6)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6)

廿六  济师父怒打酒坛 且说这传使连夜赶到蒲州,直到报本寺来见长老,长老道:“老僧已辞你去了,如何又来?”传使道:“本寺济书记有简板呈上。”松长老接来拆开一看,上写道:伏以焚修度日...

华严法会|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华严法会|请佛住世 除谤法障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七大愿请佛住世,可以除谤法障,得慈善根。佛有三身:一法身,乃中道之理体,无生亦无灭。二报身,乃因行功德圆满享受法乐之身,有始无终。以上二种佛身,均不须请求住世,而自然住世。三应化身,...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历史|明代的藏经刻印事业——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十)

明代的刻藏事业,前后共有五次。即洪武年间(1368—1398)初刻于南京的《南藏》,永乐年间(1403—1424)再刻于南京的《南藏》和刻于北京的《北藏》,在这以后有刻于杭州的《武林藏》,乃至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