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憨山大师:学道十要



学道人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办一片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一切洗尽,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病患恶缘所障。


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误。


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


第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无间,动静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


第九要久远,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罢休,不可得少为足。


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舍要休,舍之又舍,休之又休。舍到无可舍,休到无可休处,自然得见好消息。


学人如此用心,庶与本分事少分相应。有志向上,当以此自勉。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五·示观智云禅人》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2)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2)

廿二  触铁牛太守伐松 过了几日,济癫在寺无事,忽想起灵隐寺昌长老已圆寂,不曾去送丧,又闻得是印铁牛做了长老,不知规矩如何,定了主意,要去望望。遂一迳走到灵隐寺,烦侍者通报了长老。...

释教三字经|先束身 次摄心 得圆通 证道深

释教三字经|先束身 次摄心 得圆通 证道深

戒律,可以检束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保护我们不会造下种种的恶业。也可以摄持我们的内心不起,不随外境而攀缘、追求。学佛的人为什么甘受这种拘束呢?因为他们都有一个远大的希望,那就是得圆通,证道深。圆,是圆满、...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四)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四十四)

斋素富贵人不能斋素,其故有二:一者耽刍豢①之悦口,二者虑藜藿②之损身。不知肉食蔬食,体之肥瘠或因之,而寿夭不与也。且鹿之寿最永于诸兽,而所食者草耳。虎食肉,而寿之长短于鹿,何如也?鹿不肉而寿,人何独不...

二十四节气|惊蛰——阳气初惊蛰 韶光大地周

二十四节气|惊蛰——阳气初惊蛰 韶光大地周

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当春天的第一声雷惊醒冬眠的动物古人便把这天叫做惊蛰而被惊醒的却不止是蛰伏土中的小生灵还有昏昏欲睡的人们和漫山遍野如霞似锦的花樱花粉、李花白、菜花黄在这万物喧闹斗艳的惊蛰春...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三)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三)

果报(一)经言:“万法唯心①。”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不患有业,唯患有心。有业无心,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无复顾忌。不知无心有二②:如理思惟,用心之极,而自然入于无心三昧③者,真无心也。起...

历史|明代佛教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九)

历史|明代佛教著述——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九)

明代佛教教义的研究,以《楞严经》为最盛。现存明代研究《楞严》的著述,尚有数十种,著名者为真鉴《楞严正脉疏》十卷、德清《楞严通议》十卷、通润《楞严合辙》十卷、智旭《楞严文句》十卷及《玄义》二卷、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