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憨山大师:学道十要



学道人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办一片为生死大事,决定铁石心肠,不被妄想攀缘以夺其志。


第三要将从前夙习恶觉知见,一切洗尽,不存一毫。


第四要真真放舍身命,不为死生病患恶缘所障。


第五要发正信正见,不可听邪师谬误。


第六要识得古人用心真切处,把作参究话头。


第七要日用一切处正念现前,不被幻化所惑,心心无间,动静如一。


第八要直念向前,不可将心待悟。


第九要久远,志不到古人田地,决不罢休,不可得少为足。


第十做工夫中念念要舍要休,舍之又舍,休之又休。舍到无可舍,休到无可休处,自然得见好消息。


学人如此用心,庶与本分事少分相应。有志向上,当以此自勉。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五·示观智云禅人》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 杭州灵隐寺祈福迎新 祝愿国运昌隆 世界和平

新闻|正月初一弥勒菩萨圣诞 杭州灵隐寺祈福迎新 祝愿国运昌隆 世界和平

癸卯年正月初一子时,正值辞旧迎新、举国欢腾之际,杭州灵隐寺于大雄宝殿祈福迎新,为弥勒菩萨圣诞祝圣,阖寺僧众同声唱诵弥勒赞,称扬菩萨圣号,功德回向众姓檀越身心吉祥、福慧增长,祈愿新的一年世界和平安定,祖...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帝须罗汉

一天清晨,帝须来到一个地名叫阿练若的地方游猎,看见一名叫无德的比丘端坐在林中。这时,有只大象用鼻子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来到比丘身边,轻轻挪动树枝送上凉风。帝须看了十分羡慕,自言自语道:“我何时也能像这...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元叟禅师...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故事|大龟的因缘(下)

前文回顾:故事|大龟的因缘(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远处海天交际的地平线上,有一座大岛缓缓地飘动过来。当“大岛”愈来愈近时,商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背宽有一里的大海龟。大海龟听到了商人们的哭号,心生...

常识|弃贪欲盖

常识|弃贪欲盖

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种。这五法,能盖覆我人的自性清净心,因此称作五盖。弃除五盖,则内心不起,意地清净,堪伫道器。弃贪欲盖,此处贪欲是内意根中生欲,即前尘落谢影子,转入意地之中,追缘过去...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①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不寂静即扰乱,是烦恼的共相。掉举令心不静,即显掉举非唯不寂静,它的自性嚣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