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第五位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生灭造作,故名无为。略有四义:(一)不生不灭,即简生住异灭四相。(二)无去无来,即简非属三世。(三)无彼无此,即显没有自他对待。(四)无得无失,即显无增无减。


真如等法离生灭、去来、彼此、得失,无造无作,所以得名无为。有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六种。


虚空无为:即空无我所显的真如,不落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非异等,是诸法的真理,即此真如无相,周遍,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故于真如上假名虚空无为。


择灭无为:择是简择,灭是断障,即由无漏智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真实,名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即不由智力的简择,约诸法性清净,或由缘缺不生所显,名非择灭无为。


不动无为:即第四禅中,苦乐受灭,出离动性所显,故名不动无为。苦乐受是变异法,其性动转,第四定中已离掉这种动转性的受故,假名不动无为。


想受灭无为:若离掉无所有处欲,想受不现行所显的真如,名想受灭无为。


真如无为:此即诸法的实性,是前五种无为的所依,真实如常的理体。真简别妄,如简别倒,理非妄倒,所以名真如无为。


上述六种无为,唯后一种真如无为是诸法的真实性,其余五种无为皆是依真如上假立其名。若论实性,真如之名,亦是假说;真胜义中,离有离无,非有非无,怎么可以说名为真如呢?故说名真如,亦无非借言显理,假说而已。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沩山灵祐禅师: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开示|虚云老和尚:一切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其要在于明因识果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不定心所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色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素食
素食|放下
素食|闻教便行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分享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赏析
赏析|五世纪北魏石雕定光佛立像碑
赏析|南梁石雕阿育王像
赏析|宋代《五百罗汉·应身观音图》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阅读
阅读|富贵留恋人
阅读|他非不足辨 己过当自修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故事
故事|凡眼不识菩萨
故事|金色比丘尼
故事|被遗弃的弟弟
故事|求福的人

☀视频
视频|生日祝福 福寿延绵
视频|灵隐问禅
视频|元宵佳节同欢乐 处处咸燃无尽灯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高度:57cm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观无量寿佛经》这尊石雕大势至菩萨像头载宝冠,躯体呈三折枝式姿,前胸及腹部微微隆起,体态优美兼具...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阅读|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大慧禅师礼观音文,最有灵验,妙在行之密而且恒。若不密不恒,虽至圣亦何由无感辄应也。凡顶礼之法,静夜时,先于像前烧香供养,精持大悲神咒三五遍,以净坛。次合掌对像读赞观音文一遍。次至诚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爱生则苦生

有一梵志,独生一子,对他非常疼爱,视如己命。但很不幸的是这个儿子说死就死,让梵志伤心不已,每天到他的墓前哭泣哀伤,不能自已。一天,梵志来到佛住的孤独园,向佛问讯后,一副悲哀的样子在另一面坐下。世尊见了...

释教三字经|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释教三字经|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藏分三,就是指前面所说的经、律、论三藏。部十二,则是三藏里面就其文体或内含的不同,而分为十二部类,或者又名十二分教,具体如下:一、长行:经论中凡是随其义理之长短,不限字数的文字。二、重颂:为了使长行中...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路要自己走

佛陀在印度北方一个叫舍卫城时,有位年轻人每天晚上都会来听佛陀说法,可是好多年过去了,他的修行还是没有很明显的进步。一天晚上,年轻人早早就来到了佛所,发现只有佛陀一个人,便走向佛陀说:“佛陀,我心中常常...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 ✦✦ ✦✦ ✦✦ ✦我们生活在世间,工作中生活中,乃至日常的接人待物,时长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困难有大有小,小困难稍加努力便可解决,而对于比较大的挑战,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