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为什么说五浊恶世难修难证?


现今在娑婆世界里念佛的人们,心所愿意的都是归到净土去,比如我们每日功课后念的回向偈,也是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为什么我们不在此娑婆世界念佛修行度众生就好,而要一心想要求生净土呢?实在是因为此土有五种浊恶,难修难证的缘故。


所谓五浊恶世,浊就是浑浊、污秽、不洁净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有五种恶浊的现象,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称为“五浊恶世”。


劫浊:劫,就是时分,年月、时间的意思,比如说这年头不好,这年月太乱,就是说的劫浊。说起来,这个“劫浊”没有另外单独的一个法体,是因为具足了以下四个浊,就有了时间中的这个浊。


见浊:是知见不清,以五利使为体,见惑炽盛之相。简述如下:


  • 身见:众生执着四大和合虚妄不实之身为我。为我故,造作一切恶业。我,实为造业之本源。

  • 边见:众生执有执空,不起“中道见”。执有者认为生生世世,永恒不变,是名“常见”。执空者认为死了完事,一切空无所有,是名“断见”。执有、执空、执常、执断,皆非中道,而偏于一边,故名边见。

  • 邪见:拨无因果,贻误众生。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盲引盲,堕坑落堑。

  • 见取见:此类人对于道理曾有所见,但执其所见一点道理,认为至高无上,而以偏概全。由其所见之偏理,而取着不舍,因之引生一种不正之知见,故名见取见。这是非果计果的不正见。

  • 戒禁取见:外道认为他们的戒禁至高无上。各自有不同的戒条,有的以牛为学习的对象,以为跟牛一样吃草就是持戒;有的拜火,相信跳入火中就能升天;有的持狗戒,有的把自己倒挂在树上,总之,修种种奇奇怪怪的苦行,以为唯有这样才能升天,才能解脱。这些都是非因计因的不正见。由于以上五种知见不清,造成娑婆世界的见浊。


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烦惑增盛之相。简释如下:


  • 贪心:于顺境上,起诸贪爱,不能摆脱。

  • 嗔心:于逆境上,起诸嗔恨,不能含忍。

  • 痴心:于平常境上,起诸妄想,不能觉察。

  • 慢心:于诸众生,心起傲慢,不能谦和。

  • 疑心:于人于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以上五种妄心,名“五钝使”,烦动恼乱,搅扰自性,不得清净,故名烦恼浊。


众生浊:凡夫以见浊烦恼浊为因,造有漏业为缘,以此因缘,招感五阴和合,盖覆真性。因此这一报的生命,即浑浊不清,以致心钝体弱,苦多福少,而不能自度。


命浊:众生以见烦二浊为因,以众生浊为果。因果皆浊,故寿命短促,是为命浊。


劫,本身无浊,由于见等四浊聚会于此一时间,故构成劫浊。见浊以五利使为体,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已如上述。众生被此十根本烦恼驱使,丝毫不得自由,以致苦多福少。寿命短促。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纵或七十不死,亦为老病纠缠,智暗体衰,不得自在。


五浊炽盛时期,众生实在是众苦交迫。由于见、烦二浊,引生众生浊。不知佛法的人不肯学佛,见思二惑展转增盛,智慧随之愈益暗钝,苦愈多而福愈少了。寿命本即短促,年轻时未闻佛法,无从修学,老来方知修学,而时不我予,修亦难得成功了。依上述种种理由,皆足以说明五浊恶世不宜办道。


就我们自身所处的五浊环境,劫浊如寒暑、兵燹、饥馑、疠疫种种不清净;见浊如家亲眷属的知见不正,社会上邪说的诱惑嫉妒,种种障碍;烦恼浊如家庭、社会、经济、人事诸种煎迫刺激,心神不得清净;众生浊如智钝体弱,事与愿违;命浊如岁月如流,绝不稍待,尚未修好,已届报尽命终了。总而言之,娑婆世界实在是苦海,不宜办道。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则不无感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真是充满了以上种种的苦恼,是真正的五浊恶世。今生能够听闻佛法,实在是机会难得,更加要赶快念佛,求生西方,证入无生法忍以后,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2023年浙江云林书院“卯兔献瑞,新春送‘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题活动”

2023年浙江云林书院“卯兔献瑞,新春送‘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答题活动”

浙江云林书院自成立初,坚持以弘扬传统文化、教化社会、提高国民文化素养为宗旨,致力打造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民间人文平台,挖掘并弘扬城市及地区优秀历史与文化。近年来,书院与杭州多个社区街道以及社会组...

月德呈瑞|灵隐腊八,品宋韵祈新年

月德呈瑞|灵隐腊八,品宋韵祈新年

腊八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华严经·如来出现品》据《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北宋纸本墨书  圆悟克勤禅师规格:43.9 × 52.4 cm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

禅诗欣赏——残雪入林路 暮山归寺僧

禅诗欣赏——残雪入林路 暮山归寺僧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巡觅巡...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禅诗欣赏——流星透疏木 走月逆行云

宿山寺【唐】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这是一首对长寿老僧的虔诚礼赞之辞,以精妙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老僧不闻世事、潜心习道的孤清高...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二卷中,有一段佛陀与波斯匿王的问答,用以显示见性不迁不灭,是“十番显见”一段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义理颇深。但其中波斯匿王描述自己四大五蕴假合之身有生灭、迁移的文字,却并不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