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为什么说五浊恶世难修难证?


现今在娑婆世界里念佛的人们,心所愿意的都是归到净土去,比如我们每日功课后念的回向偈,也是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为什么我们不在此娑婆世界念佛修行度众生就好,而要一心想要求生净土呢?实在是因为此土有五种浊恶,难修难证的缘故。


所谓五浊恶世,浊就是浑浊、污秽、不洁净的意思。我们这个世界,有五种恶浊的现象,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以称为“五浊恶世”。


劫浊:劫,就是时分,年月、时间的意思,比如说这年头不好,这年月太乱,就是说的劫浊。说起来,这个“劫浊”没有另外单独的一个法体,是因为具足了以下四个浊,就有了时间中的这个浊。


见浊:是知见不清,以五利使为体,见惑炽盛之相。简述如下:


  • 身见:众生执着四大和合虚妄不实之身为我。为我故,造作一切恶业。我,实为造业之本源。

  • 边见:众生执有执空,不起“中道见”。执有者认为生生世世,永恒不变,是名“常见”。执空者认为死了完事,一切空无所有,是名“断见”。执有、执空、执常、执断,皆非中道,而偏于一边,故名边见。

  • 邪见:拨无因果,贻误众生。不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盲引盲,堕坑落堑。

  • 见取见:此类人对于道理曾有所见,但执其所见一点道理,认为至高无上,而以偏概全。由其所见之偏理,而取着不舍,因之引生一种不正之知见,故名见取见。这是非果计果的不正见。

  • 戒禁取见:外道认为他们的戒禁至高无上。各自有不同的戒条,有的以牛为学习的对象,以为跟牛一样吃草就是持戒;有的拜火,相信跳入火中就能升天;有的持狗戒,有的把自己倒挂在树上,总之,修种种奇奇怪怪的苦行,以为唯有这样才能升天,才能解脱。这些都是非因计因的不正见。由于以上五种知见不清,造成娑婆世界的见浊。


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烦惑增盛之相。简释如下:


  • 贪心:于顺境上,起诸贪爱,不能摆脱。

  • 嗔心:于逆境上,起诸嗔恨,不能含忍。

  • 痴心:于平常境上,起诸妄想,不能觉察。

  • 慢心:于诸众生,心起傲慢,不能谦和。

  • 疑心:于人于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以上五种妄心,名“五钝使”,烦动恼乱,搅扰自性,不得清净,故名烦恼浊。


众生浊:凡夫以见浊烦恼浊为因,造有漏业为缘,以此因缘,招感五阴和合,盖覆真性。因此这一报的生命,即浑浊不清,以致心钝体弱,苦多福少,而不能自度。


命浊:众生以见烦二浊为因,以众生浊为果。因果皆浊,故寿命短促,是为命浊。


劫,本身无浊,由于见等四浊聚会于此一时间,故构成劫浊。见浊以五利使为体,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已如上述。众生被此十根本烦恼驱使,丝毫不得自由,以致苦多福少。寿命短促。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纵或七十不死,亦为老病纠缠,智暗体衰,不得自在。


五浊炽盛时期,众生实在是众苦交迫。由于见、烦二浊,引生众生浊。不知佛法的人不肯学佛,见思二惑展转增盛,智慧随之愈益暗钝,苦愈多而福愈少了。寿命本即短促,年轻时未闻佛法,无从修学,老来方知修学,而时不我予,修亦难得成功了。依上述种种理由,皆足以说明五浊恶世不宜办道。


就我们自身所处的五浊环境,劫浊如寒暑、兵燹、饥馑、疠疫种种不清净;见浊如家亲眷属的知见不正,社会上邪说的诱惑嫉妒,种种障碍;烦恼浊如家庭、社会、经济、人事诸种煎迫刺激,心神不得清净;众生浊如智钝体弱,事与愿违;命浊如岁月如流,绝不稍待,尚未修好,已届报尽命终了。总而言之,娑婆世界实在是苦海,不宜办道。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则不无感慨我们所处的娑婆世界,真是充满了以上种种的苦恼,是真正的五浊恶世。今生能够听闻佛法,实在是机会难得,更加要赶快念佛,求生西方,证入无生法忍以后,再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观照|早晚定课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弃睡眠盖

☀素食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素食|以虚养心 以德养身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视频|露红凝艳数千枝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纪念|腊月廿五 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石头路滑

纪念|腊月廿五 石头希迁禅师圆寂日——石头路滑

禀曹溪命,入青原室。大胆如天祇自骄,不道岭南有消息。性海直共祖师游,一卷参同遗后式。覆地翻天智用殊,石头路滑谁能及。石头希迁禅师,俗姓陈,唐朝端州高安人。母亲自怀胎后,便不喜食荤。法师出生后,性情温和...

百喻经故事——比种田(82)

百喻经故事——比种田(82)

比种田——《百喻经》经文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土,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用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蹈地...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云林物语|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粉丰姿楚畹曾传擅国香,奇花如玉色偏良千红未羡桃林满,万绿宁誇柳径芳白帝初分瑶作蕊,素...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通高26厘米,像高14厘米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北齐弥勒倚坐佛像。像头顶上有隆起的肉髻,双耳垂肩,面带微笑,衣装形式虽然还部分保留了早期佛像特征,但其宽大的衣领披覆结构明...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心更切,以其八苦交煎,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此八苦,前七苦有过去者,有未来者,有现临其境者;至第八五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