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

南宋 梁楷 《释迦出山图》
绢本 设色 纵119厘米、横52厘米


释迦如来出山相,又作出山如来、出山相、出山像。相传释迦在雪山苦行林中修苦行,成道之后,头顶明星,全身放光而出山。自宋以降,此一故事成为水墨画描绘之画题,与文人赏玩之题材。其实释迦早已觉悟苦行无益而中止,并非由苦行成正等觉。又出山释迦多作身形消瘦,两眼光亮,满头乱发,皮骨相连之立形。禅林于每年十二月七日,必于僧堂悬挂此类图像。



历史上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这一题材类型的绘画作品,南宋画家梁楷所作《出山释迦图》,即是这一类绘画题材的作品,描绘了释迦牟尼苦修悟道后从山洞崖壁间走出来的一刹那情形。梁楷在《出山释迦图》中塑造出如苦行僧一般的释迦牟尼形象,当与他对当时禅宗盛行、对佛门一些人事的人事有关,所有才有这一意味深长、充满激情的《出山释迦图》的出现。从用笔和画面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看,《出山释迦图》当是梁楷风格已经成型后的中年末期、晚年初期的作品。衣纹线所用“折芦描”笔法已经形成,树木勾勒有“钉头鼠尾”的描法特点,笔势遒劲尖锐,深具中年画家所具有的精力和体力,用笔精细、洒脱、熟练、奔放,用笔特征上保留了早年笔法精细、遒劲的特点,同时在一些笔法上也具有了简略、劲整、疏放、率意的成分,具有晚年用笔的一些特点,因而可以初步判定梁楷创作《出山释迦图》时所处的大致年龄阶段。



梁楷的“减笔”画既带有文人的笔墨情趣,又能对物象高度概括,具有传神的效果,这在两宋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画法对元代的颜辉、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黄慎、近代的任伯年等著名画家都有较大的影响。


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生卒年不详,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 今杭州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最高级的宫廷画师待诏,皇帝曾特别赐给最高荣誉金带,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学处|怎样才名为菩萨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
开示|印光法师:病中法语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常识|弃贪欲盖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素食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素食|春食
素食|涵育以养深 浑厚以养大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北宋绢画延寿命菩萨像
赏析|北魏延昌元年石雕一佛二菩萨造像碑

☀阅读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阅读|慈悲道场忏法传——梁皇宝忏的由来

☀故事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月氏国王与三智臣
故事|放逸的祸害

☀视频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视频|春雨如酥
视频|是亦众生 与我体同
视频|此外别无玄妙事 春风一夜长灵芽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清代中后期居士对佛法弘扬的贡献——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三)

历史|清代中后期居士对佛法弘扬的贡献——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三)

钱伊庵(?—1837)深入禅学,辑有《宗范》二卷。书中括引古德参禅方法,与戒显《禅门锻炼说》,为清代禅学名作。江沅,字铁君,曾与龚自珍共同校刊《圆觉经略疏》,为自珍所师事。他为悟开《念佛百问》作序,自...

百喻经故事——为王负机(79)

百喻经故事——为王负机(79)

为王负机——《百喻经》经文昔有一王,欲入无忧园中,欢娱受乐。敕一臣言:“汝捉一机,持至彼园,我用坐息。”时彼使人羞不肯捉,而白王言:“我不能捉,我愿担之。”时王便以三十六机置其背上,驱使担之,至于园中...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下)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下)

一实相印一实相印,即诸法圆满真实的理体,离言诠,绝对待,平等一味,无二无别,远离一切虚妄的无相之相。如《大涅槃经》第八如来性品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思益梵天所问经》说:“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

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学处|地藏菩萨的功德

源心法师——地藏菩萨像地藏菩萨,誓愿坚固,无量劫来,广济有情,累劫报亲恩;积功聚德,微妙难思,早已证得佛果无量无边殊胜功德。如《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佛告好疑问菩萨:“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成大利尊者(36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成大利尊者(36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