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7)


十七  不甘欺侮入净慈


却说济癫过了一夜,到了次日走出山门,一路里寻思道:“这伙秃驴,合成圈套,逐我出寺,我想勉强住在这里,也无甚风光!那净慈寺德辉长老平素与我契合,若去投他,必然留我。”

定了主意,济癫遂一径往净慈寺来,入见长老问讯。长老便问:“济公何来?”

济癫道:“弟子的苦,一时说不尽!那灵隐寺众和尚与弟子不合,都想要逐我出来!昨日将我灌醉了,叫我做盐菜化主,弟子一时失口应承,我今日无面目回寺去,只得来投长老,望长老慈悲留我!”



长老道:“留是怎不留你?但你是灵隐寺子孙,未曾讲明,于昌长老面子上不甚好看。待我明日写一柬去劝他,他若有甚参差,那里留你,便两家都没得说了。”

济癫道:“我师见得极是!”

当晚就留济癫在方丈暂时歇下。次早,写了一封书,差一个传使送到灵隐寺,面见昌长老呈上。昌长老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南屏山净寺住持,弟比丘德辉,稽首师兄昌公法座前:

即今新篁渐长,绿树成荫,恭惟道体安享,禅规倍增清福,不胜庆幸。兹启者:散僧道济,昨到敝寺,言蒙师慈差,作盐菜化主。醉时应允,醒却难行,避于侧室,无面回还。特奉简板,伏望慈悲,念此僧素多酒病,时发癫狂,收回前命,责其后修。倘觑薄面,恕其既往,明日自当送上。此肃。


昌长老大怒道:“道济既自无能,怎敢受戏我三拜?这等无礼,我寺里决不能用他!”

昌长老就在简板后批着八字道:

似此癫僧,无劳送至。

遂将原书付与传使带回,禀知长老。长老大怒道:“如此可恶!我又不属你管,怎这等无礼?他既如此拒绝,我偏收你在此,只要与我争气!就升你做个书记僧,一应榜文疏头,俱要你做。”

济癫一一应承谢了。长老自去选佛场,坐禅念经,相安无事。


过了月余,忽一日,闲步出山门,信着脚走到长桥底下,只见卖馉饳儿的王公,在门前擂豆,抬头看见济癫,便叫声:“济公!为何多时不见?”

济癫道:“说也话长!于今却喜得被灵隐寺赶到净慈来,与你是邻舍了!”

王公道:“我此时买卖做完,没甚事,同你下盘棋耍耍何如?”

济癫道:“使得!使得!我赢了,你将一盘馉饳儿请我;我输了,光头上让你凿一个栗果,如何?”

王公大笑道:“好!好!”


王公就托出条凳子来,放在门前,取出棋子,一连下了五六盘。济癫却输了一盘。王公道:“出家人,怎好凿你栗果?只替我写一面招牌吧!”

济癫道:“不是诈你,我无酒却写得不好!”

王公道:“要吃酒不打紧!”就叫对门方家酒店里烫将酒来。

济癫一动手,便是十五六碗,才问道:“你要写甚招牌?”

王公拿出一幅纸来道:“就是卖馉饳儿的。”

济癫提起笔来,写下十个大字道:

王家清油细豆大馉饳儿

王公自贴了这个招牌,生意日兴一日。后事不提。


却说济癫别了王公,趁着酒兴,一迳走到万松岭来望毛太尉。毛太尉接见,问道:“为何许久不来?”

济癫道:“一言难尽!被灵隐寺逐出,今在净慈寺做了书记,终日碌碌,故不得工夫来看太尉。”

太尉道:“今日天气热,闲得无聊!你来恰好,且同你到竹园中乘凉吃酒去。”

济癫道:“蒙太尉盛情,贫僧也不敢推辞!”

毛太尉听了,笑将起来。两人到了竹园,风景称心,你一杯我一盏,直吃到抵暮方罢。毛太尉就留济癫在府中住了。


一连盘桓了六七日,济癫方辞了毛太尉,又去望陈太尉。陈太尉接了进去,相见道:“闻你在毛太尉家,正怪你不来!今既来了,也要留你五七日,才放你去!”

济癫笑道:“只要有酒吃,便住一年又何妨?”

太尉道:“别的还少,酒是只怕你吃不尽!”

二人说说笑笑,早已摆上酒来。二人对吃,直到醉了方歇,醒了又吃,略缠缠就是三四日,济癫猛想起道:“长老把我当个人看待,我私自出来了这十余日,他心上岂不瞋怪。”遂苦苦的辞了陈太尉,急急回寺。

【待续】


第一回  静中动罗汉投胎

第二回  来处去高僧辞世

第三回  茅屋两言明佛性

第四回  灵光一点透禅机

第五回  近恋亲守身尽孝

第六回  远从师落发归宗

第七回  坐不通前真苦恼

第八回  悟得澈后假癫狂

第九回  有感通唱歌度世

第十回  无执着拂棋西归

第十一回  扫得开突然而去

第十二回  放不下依旧再来

第十三回  色迷情禅心愈定

第十四回  酒醉性大道偏醒

第十五回  施绫绢乞儿受恩

第十六回  化盐菜济公被逐



编辑|慧容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2-3世纪  W-52cm H-78cm这是一幅刻工细腻、画面优美、构图繁密、人物众多、繁复华丽的浮雕作品,在犍陀罗的同类作品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画面中表现了佛...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

​历史|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二)

​历史|清初诸帝对佛教的推崇——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二)

清朝统治者最初接触到的佛教,是中国西藏地区所传的喇嘛教。当十七世纪初起,已有喇嘛到关外传教,曾受到清太祖的礼遇。太宗时(1627—1643),盛京(今沈阳)方面已开始和当时西藏的达赖喇嘛第五世(161...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十世纪 敦煌五代绢画 绢本设色规格:72.5 x 55.5 cm药师琉璃光如来头顶宝盖,法相慈悲安详,仪态庄严,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著红色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上举胸前结印,左手膝前捧药钵,双足跏趺于...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许多游客来到寺院,看见庄严佛像高踞法座之上,慈眼注视着面前礼敬的众生,都会由衷产生一种景仰之情。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佛”究竟是什么?佛和其他的“神”有何区别?通过礼拜、供养佛,就能够满足我们内心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三皈依

众生轮回六道,苦不堪言,因此需要有大势力的人来救护,就好比小孩子需要父母的依怙,生病的人需要医生的救助一样。有情众生自无始劫来即沦溺于冥冥业海,唯有诸佛菩萨能够依赖,能够帮助我们出离苦海。因此,学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