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律藏

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由来

佛陀入灭后的初夏,五百弟子在七叶窟举行佛陀遗教第一次结集,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经,结集成经藏;由持律第一的优婆离诵律,结集出律藏。

内容

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二部,包括僧团应守的禁止条文及生活礼仪规范等。在三藏圣典中,经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种人说;律藏则唯佛所制。根据《四分律》记载,佛陀制定戒法,始于成道后十二年,因须提那犯了淫泆之行而起。佛陀制定戒法的本意,是专为摄僧而令正法久住□,所谓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佛弟子仍能见闻佛法,即是由于佛陀制戒摄僧之故。中国佛教依照传承,凡经披剃出家者,必须登坛受戒,始为正式的出家人。中国依律传戒开始于曹魏正元元年(二五四),由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第一本戒本《僧只戒心》,并请梵僧立羯磨法授戒,而朱士行则是中国第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戒律关系着佛法命脉的维系,也就是说佛法慧命的住持,是建立在戒律之上。因此,戒律极具重要性。

因缘

有关律藏结集的因缘,根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有一名曰跋难陀的比丘却兴奋地说:那长老去世甚好,他在世时,经常拿戒律来约束我们,如今他去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大迦叶听后深为痛心,因此发起结集律藏,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此后由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修、优婆□多等五师相承。后经优婆□多门下五位弟子再从八十诵律中各执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谓的五部律,分别是:《四分律》□、《十诵律》□、《僧只律》□、《五分律》□、《解脱律》□。在这五部律中,我国仅传译前四部,外加五部论,共四律、五论,为中国律宗重要的典籍。

初传中国

律藏初传中国,被各家判定为小乘法门,道宣律师根据佛陀以戒为师的遗教,致力将戒律融小归大。他体察众生根机,认为五部律中,《四分律》最适合中国,遂以大乘教义来解释小乘律典,明其戒体,立其戒相,一统律藏,使律宗成为大乘八宗之一。

四分律

律宗

在汉译律典中,历来持诵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四分律》,不仅是律宗所依据的根本典籍,也是中国所译各种律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戒律。甚至在中国所谓律宗,指的就是四分律宗。

传译

《四分律》的传译,自东晋至唐朝道宣□律师时,经百多年的弘宣,已经自成一宗,且因世代律师的造疏发扬,而有法砺的相部宗、道宣的南山宗、怀素的东塔宗等三派,其中以道宣的南山宗影响最大。

内容

原始佛教的律藏,分广律□、戒经、律论□三类。广律有六种:《铜鍱律》□、《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只律》、《五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戒经即《波罗提木叉经》,乃汇集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禁戒条目,是僧团中半月半月所诵,汉译又称为戒本或戒心,是律藏的核心、根本,因此有谓一切众律中,戒经为最上;佛法三藏教,毗奈耶为首。关于律的论书,则有《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论》□、《萨婆多论》□、《律二十二明了论》□等五部论。

大乘佛教的第一部律藏典籍是《梵网经》□,大乘律一般多散说于经论之中,少有另外编辑成律仪的专书。《梵网经》主要在说明菩萨修道的阶位及应受持的十重四十八轻的戒相。内容和小乘律不同,没有出家、在家的区别,主张众生依循共通的戒律,并以佛性的自觉为其特色。

《四分律》说:毗尼藏者,是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律藏是佛教的实践法门,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止恶修善,戒律就是止恶修善的具体规范。三藏典籍中,律藏是保留原始佛教根本精神的圣典之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会打井的施主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会打井的施主

会打井的施主早晨起床后,照例去自来水龙头处洗漱,却看见戒傲居然比我先到,他俯在水龙头上喝生水。师父们曾经说过戒傲不少次,叫他不要喝生水,只是这个家伙总是不听。轻手轻脚走到他身后,大喝一声,戒傲被我吓...

素食健康:科学吃素 给素食者的十大建议

素食健康:科学吃素 给素食者的十大建议

科学食素 福气多多【编者按】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现在素食者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演艺圈和政界的名人,他们都开始倡导不食用动物制品。不过,要做一位严格的素食者并不是那么容易,以下十大问题是素食者...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残忍受报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残忍受报

残忍受报东光霍从占言:一富室女,五六岁时,因夜出观剧,为人所掠卖。越五六年,掠卖者事败,供曾以药迷此女。移檄来问,始得归。归时视其肌肤,鞭痕、杖痕、剪痕、锥痕、烙痕、烫痕、爪痕、齿痕,遍体如刻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