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心容易染污一切境界,该如何安住?

还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心容易染污一切境界,该如何安住?

如本法师:尚未明心见性的人,的确易受外境所侵,往往身不由己,该如何安住,如何下功夫呢?

今略举两点:

一.明白轮回生死,就知道如何安住其心:什么叫做轮回(梵语samsara),又什么叫做生死呢?起心动念,随顺之,如是广行造业,周而复始,是名轮回生死。譬如说:贪欲是从无量劫就贪下来了,如今还在贪欲不休,将来还是贪欲无穷,这样永无止尽的贪欲下去,称为轮回生死。还没有明心见性之人,先明此意,知道轮回受苦不是好玩的,是充满逼恼,不得自在的。

这一连串的轮回生死是从何而生起呢!就是从无明妄想动念而发,人所以会生死轮回,就是无明妄想之心所带动,这些妄想之心是不清净的,变化无常的,非究竟永恒的,依此正见妄心的实相,即能逐渐对妄想之心,产生防患之墙,也让自己明白妄想之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素,即该抖擞道心奋勇修行,这是未明心见性者,初步入道之法。

二.逐渐入道,广明诸法本空:既知妄想之心是轮回生死之根本,接著,应该正见诸法本空,幻化而有,心空境空,心有境有;心生则境生,心灭则境灭,若能彻底从妄想之心给予净化,了知妄想无自性,本不可得,因幻而有,此幻不真,众生执幻,因而有生死轮回,沉迷幻境,不得自觉,枉受大苦,甚可怜悯!

大般若经云:“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住十方界,为诸有情宣说正法,无不皆用本性空,本性空即是佛眼。”

未明心见性者能正见诸法本空,当下得两种功德利益。

一则正见诸法实相义(空性是诸佛眼)。

二则破除自己过去对诸法无知之过,次第自破我执之过。

未明心见性者,若如是正观,勤修不已,此法乃步入解脱必经之道,是转凡入圣关键所在,是证悟菩提不二法门。

58.请问听经、念佛都要回向吗?其意义为何?

听经念佛,乃至所做一切功德,皆须回向(梵语parinama),回向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殷勤所倡导,意义深广,回向具足有:超越、解脱、与空性相应、无我、目标、归宿、力量、希望、因果(梵语hetu-phala)、终程,等等之含义,佛陀之智慧已达圆满之境,圣者如是言,必有甚深法义,愿我佛弟子,依佛所言而言,依佛所行而行,依佛所证而证,依佛所愿而愿,终极目标,必达成圣弟子所愿矣!

59.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是名生忍。 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于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是名法忍。

把心安住于不生灭的道理上,忍就是把心安住于道理而心不动的意思。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实相,原无生灭,故曰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谓菩萨于无生之法,忍可忍乐,了知诸法之相,而不住诸相,无取无舍,无得无失,不动不退,是名无生法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三十二节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三十二节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第三十二节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煮云法师著莫正熹居士说:我也曾参加过观音楼念佛会有一年之久,认识了不少的佛教徒。其中有一个妇人,是广东高州籍的,其本身是姓莫,与我同宗,也可以说是我的姊姊了...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

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

一、不可去处有三种

1、怨仇争处不可去

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因为我们初学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没有调解的能力,围观时不但会生起嗔心,而且还会被牵连进去,对自他都没益处。

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误解或不好看法的人尽量敬而远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2、众人聚处不可去

这里的众人聚处是指没有正知正见愦闹的人群等,并非众多道友一起精进闻思修行的地方。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应该处在适合的环境,通过闻思得到正见。

所以,除了成就后去弘法利生外,应尽量避免去众人聚集的地方。

3、玩乐之处不可去

玩乐之处是指诸如去打麻将、下棋、跳舞、看录像等游玩的地方,这些地方容易助长贪嗔痴,却难以增上智慧。

当然,这些看似容易,做起来却难,故我们应当努力。

二、不可宣说有三种

01、不宣偶尔出离心

因为一个人的出离心若不是建立在正知正见上,那就只是一个凡夫刹那易变的心念。

尤其在平时遇到逆境违缘时所生的出离心,是非常不稳固的。有时刚见到一位师父,马上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想要出家,但还没过几天就又后悔了——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心态不可靠。


02、不宣自己狡诈行

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别人面前要以诚实忠厚来对人对事,不能像世间人那样狡诈,整天以欺骗维生,然后还洋洋自得,四处夸扬自己的丑事,以狡诈为自豪;另一种是自己本来是个老实人,但把偶尔的一些错事跟别人老老实实地说了,但这类事情往往说不清楚,别人也会据此断定你很不可靠,这样,引起别人的误解,对自己没有利益。

03、不宣自己之善行

不要对别人宣说自己的善行:拜了多少部经,在哪个静处修行了多久,念了多少咒等等。这样很容易毁灭这些善根的功德。

但有些大德为了弟子们更加精进,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宣说自己的一些善行,这是一种摄受的方便,菩萨唯利他人之善巧,不属此类所遮。

修行人不可去的三种地方

凡修学佛法者,身必须处于适宜的环境中,不能去那些对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则,将影响自己修行,有损于自己的功德。那么,哪些地方不可去呢?一、不可去处有三种1、怨仇争处不可去对于怨仇争斗的地方不得去围观...

中晚年必定发达的人 出生时辰有这些特点

中晚年必定发达的人 出生时辰有这些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人,早年的时候生活艰苦,贫困潦倒。但到了中晚年后,好运开始降临,事业运和财运都有了重大突破,从此以后过上了富贵荣华的日子,此类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苦后甜。那么中年必发...

“莲花”象征着什么?

“莲花”象征着什么?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走进佛教寺庙,随处可看到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佛祖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西方三圣的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端坐在莲花...

《神奇的陀罗尼疗法》一书精华部分连载1

《神奇的陀罗尼疗法》一书精华部分连载1

【《神奇的陀罗尼疗法》一书精华部分连载1主编:邱天道】神奇的咒语,消除家庭违缘,化解冤亲债主——《解结咒》俺 齿临 金匝(za)金匝胜金匝 我今为汝解金匝 终不为汝结金匝祥中祥 吉中吉 波罗会上有珠...

这是择吉日买车的原因,大师教你看时间买车

这是择吉日买车的原因,大师教你看时间买车

在现在这个时代,车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再也不是大家难以买到的东西。车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般的工具,买车需要注意的东西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看如何择吉日买车,买车需要注意什么事情。为什么要择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