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故道白云:69.佛陀会到那里去?

69.佛陀会到那里去?

一天风雨中,一个名叫郁低耶的苦行者来造访佛陀。阿难陀带领他到佛陀的寮房,把他介绍给佛陀认识。郁低耶坐下后,阿难陀给他送上一条毛巾拭干身上的雨水。

郁低耶问佛陀道:沙行乔答摩,究竟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会有一天灭亡的?

佛陀微笑说:郁低耶头陀,如果你允许的话,我不会答你这个问题。

郁低耶又问: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的?

我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那么,身体和精神是一还是二?

这个问题,我也不会回答。

你死了之后,仍会继续存在吗?

这个问题,我亦不会回答。

也许你是认定了死后并非继续存在或停止存在,对吗?

郁低耶头陀,我是不会答这问题的。

郁低耶觉得莫明其妙。他说:沙行乔答摩,你对我所问的问题,全不回答。那么,有什么问题是你会回答的?

佛陀答道: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

佛陀答道:我只会回答那些可以使身心苦恼得以消除的修行问题。

你认为你的教化,可以拯救世上多少的人?

佛陀默然端坐。郁低头陀再没有多问。

看到头陀正在怀疑佛陀是真的不想回答他,还是不知道怎样回答他,阿难陀对他有点同情。他于是说道:郁低耶头陀,或许以下的例子,会帮助你明白我师父的用意。试想像一个住在四面都有围墙壕满巩固着的王宫里的大王。他的王宫只得一个进出口,而且又日夜都有巡逻守卫。陌生人是绝对不许内进的。守卫更在围墙上时作检查,以确保墙上没有任何缝隙可让小动物穿过。大王在他的宝座上坐着,全不需要理会有多少人进入王宫。他知道守卫是一定不会让不速之客进来的。这个情形就像沙行乔摩了。他不用理会有多少人追随大道。他只知道教导正法能帮助学道的人熄灭贪、瞋、痴,而证得平和、喜悦和解脱。如果你问我的师傅有关怎样做才可以替自己身心作主的问题,他一定会给你答覆。

郁低耶头明白阿难陀的比喻。但他实在被太多形而上学的问题困扰着,所以便再没有发问了。他离开的时候,仍是对这次与佛陀的见面不感满意。

数日后,另一个名叫瓦卡瞿他的苦行头陀,也来造访佛陀。他向佛陀提出的问题,也是与郁低耶的同一性质。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沙行乔答摩,你可否告诉我,究竟有没有自性我体?

佛陀默然而坐。他没说一句话。跟着问了几个问题都全没有回应后,瓦卡瞿他便离开了。他离开之后,阿难陀尊者问佛陀:世尊,你曾在法会中谈过无自性的问题。为什么你刚才不答瓦卡瞿他有关自性的问题?

佛陀答道:阿难陀,我所教的空无自性,是用来引导禅修的。它并不可以当作一种学说教论。如果把它这样看待,便很容易的纠缠其中。我常说教理只是用来渡河到对岸的木筏,又或指向月光的手指。我们是不应该被教理缚住的。瓦卡瞿他头陀想把我说的当作学说看待。但无论是关于我或无我,我都不想见他被困于其中。如果我告诉他有个我体,那便与我所教的互相违背。如果我告诉他没有我体,而他却执着此说,这也对他无益。因此,我认为不答他比答他要适当。人们以为我不懂答这些问题,总比他们被困于边见狭见为好。

一天,阿耨楼陀被一群苦行者拦着去路。他们要阿耨楼陀答了他们的问题,才让他通过。他们问道:我们听闻沙行乔答摩是个已经彻悟的大师,而且他的教理更是极之深奥。你是他的门徒。因此,我们要你答这个问题,沙行乔答摩死后,他会继续存在还是停止存在?

他们要阿耨杰出陀从以下的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继续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停止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会同时存在和不存在。

沙行乔答摩死后,不会继续存在,也不会停止存在。

阿耨楼陀比丘知道其中没有一个答案是与正法相符的。他于是保持缄默。他们想尽办法,也不能使他选出一个答案来。最后,尊者说道:我的朋友,以我的了解,这四个答案之中,没有一个能准确地反映沙行乔答摩的正教。

苦行者不禁大笑起来。其中一个说:这个一定是新受戒的比丘。他根本就没有力回答我们的问题。也难怪他这样推搪的。我们放过他好了。

数日后,阿耨楼陀尊者将苦行者的问题向佛陀提出来,说:世尊,请你给我开示,她使日后再被问起这些问题时,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应付。

佛陀说:阿耨楼陀,从意念的知识上,是找不到沙行乔答摩的。沙行乔答摩在那里?阿耨楼陀,从色相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从感受中,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找不到,世尊。

从思想、行念和意识上,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感受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在思想、行念和意识以外,可以找到乔答摩吗?

不,世尊。

佛陀望着阿耨楼陀。那你从那儿可以找到乔答摩?阿耨楼陀,就是你现在正站在乔答摩前面,你也无法抓住他,更何况在他死后!阿耨杰出陀,乔答摩的真髓,一如万法的真髓,都不可以用意念的知识或分别心的类别来衡量和捉摸得到的。视每一样的法,都要以它与其他法的相互因缘关系为本。要领会乔答摩,必要从所有平常当作是非乔答摩的事物着眼,才可以见到乔答摩的真貌。

阿耨楼陀,如果你想见到莲花的真髓,必先从平常认为是非常莲花的东西里见到莲花。这些东西包括太阳、池水、云、泥土和热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撕破狭见的罗网,这分别心所形成的生、死、这里、那里、存在、非存在、垢、净、增、减等牢狱。要能见到乔答摩,也是同一道理。那些苦行者的四个概念,存在,不存在、同时存在和不存在、非存在非不存在,都是蜘蛛网中的蜘蛛网,永远都不能抓持住实相的世鸟。

阿耨楼陀,实相并不是文字言语或意念知识所能表达得到的。只有禅定所生的智慧,才可以使我们确认到实相的真髓。阿耨楼陀,一个从未尝过芒果的人,你是没法可以用言语来表达芒果的真正味儿,让他知道是怎样的。我们只有从亲自的体验,才可以掌握到真象。这也是我时常劝比丘们不要在理论上浪费宝贵的时间,百应多实习彻观一切的原因。

阿耨楼陀,一切法的性体,都是如是的,这是万法之妙性。莲花从如果而生起。阿耨楼陀从如是而起。乔答摩也从如果而生。我们可以称所有从如果生起者为如来,一切法从如是生起,又将回归何处?一切法都回归到如果。归到如获至宝,也可称为如去。其实,一切法都没从那儿来或到那儿去,因为它们的本性如是。阿耨楼陀,如是的更正确意思,应该是无从来者和无所去者。阿耨楼陀,从现在开始,我将叫自己做如来。我喜欢这名词,因为它可以避免因分别而生起的字眼,像我或我的。

阿耨要陀微笑说道:我们都知道我们全都从如是而生起。但我们会只让你专用如来这个名号。每次当我们如此称呼你的时候,便会提醒我们所有众生都具有这无始无终的如来本性。

佛陀也微笑。他说:阿耨楼陀,这个如来很喜欢你这提议。

阿难陀尊者当时也亲闻佛陀与阿耨楼陀这番对话。他随阿耨楼陀到房外的时候,提议他们应与其他的僧众,在翌日的研讨会上分享这天的话题。阿耨楼陀欣然答应。他说到时会以在舍卫城初遇苦行者的对话作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白云禅师:信仰的选择

白云禅师:信仰的选择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著述宗教,少不了以“神”的偶像型态,夸张“信”的依赖,完成追求理想的意识,达到心理上“无奈”的满足感。因此,颇具迷信取胜之道。佛,虽然以“教”的姿态,建立“信”的宗旨;但是,具备了...

佛陀教你不生气: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佛陀教你不生气:吃亏是在给自己积福

忠就是忠厚。忠厚的人,表面看来常常吃亏,实际上,这样的人才占了大便宜。这样的人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命运的天平也会由于因果的关系而向他倾斜。有两个年轻人友情特别深厚,他们自小就一起玩耍,其中一...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四、五百仙人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四、五百仙人

十四、五百仙人跟随佛陀脚印,两世皆蒙救度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舍卫城外有一座寂静的森林,里头住着五百位仙人,他们经常以火供养天尊。世尊观察知道,在森林中苦行的五百位仙人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在五...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六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六讲

《首楞严经》讲解第十六讲主讲:释慧祥法师日期:2007年04月22日请大家合掌!至心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至心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

“煮熟的饭能变为生米吗?”禅师妙喻说佛与众生

“煮熟的饭能变为生米吗?”禅师妙喻说佛与众生

今天天气真好,吴鸣在菜市场里搜罗着想买的菜,菜市蔬场是她永远的最爱,因为她是一个常年吃素的居士,多年来常跟一个老居士头余池师姐在城区的一个佛堂念佛!她做的一手好素菜,佛堂的师兄师姐都赞叹她。“多么新...

简单控制人的咒语挽回恋人是真的吗?

简单控制人的咒语挽回恋人是真的吗?

感情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人人的难题,有些人想说如果有一个简单控制人的咒语帮助就好了,我就可以让对方一直在身边,不过通过简单控制人的咒语挽回恋人是真的吗?今年6月份,我和男友分分合合数次,终于在一起吵架...